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苏轼定风波课件

高中语文苏轼定风波课件


2021
2021
5
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 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 步而行。
2021
2021
6
7
熟读课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2021
2021
21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⑴定风波:词牌名。 •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2021
2021
8
课文注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021
2021
13
词句品析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 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 情。
2021
2021
14
词句品析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 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 等。
2021
2021
4
了解词牌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 以欧阳炯词《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 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 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 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1
2021
课文注释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2021
2021
11
词句品析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
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2021
2021
12
词句品析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来。“何妨”二字透出一点 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 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 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 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2021
2021
10
课文释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译文: •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
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
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
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2021
2021
15
词句品析
上阙总结: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
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2021
2021
16
词句品析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这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
发人生感慨做铺垫。
•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 ⑹吟啸:放声吟咏。 • ⑺芒鞋:草鞋。 •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
用棕制成的雨披。
2021
2021
9
课文注释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 ⑾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1
2021
定 风 波 作者: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2021
• 贬到杭州,他说: •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山湖。” • 贬到黄州,他说: •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贬到惠州,他说: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到海南,他说: • “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2021
20
本文主旨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雨中坦然处之,在 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系列复杂而深邃的情致。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 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 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 神追求。
新课导入
2021
2021
2
学习目标
• 1.能够把握词的内容,赏析词语言。 • 2.能够体会并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021
2021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