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F3200l0 水利工程建设程序2F320011 掌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型及建设阶段划分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128号)和有关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称为前期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通过基本建设程序立项。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报告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已批准的江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专业规划、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
立项过程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根据目前管理现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组织编制。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按其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为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简称中央项目)和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简称地方项目)。
3.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根据其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分为大中型和小型项目。
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128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
实行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设项目法人分级、分层次管理的管理体系。
5.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128号),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中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如下。
(1)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对拟进行建设项目提出的初步说明。
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水规计 [1996] 608号)编制。
项目建议书编制应当委托有相应资格的工程咨询或设计单位承担。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和论证。
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 5020-93)编制。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当委托有相应资格的工程咨询或设计单位承担。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或变更,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应经过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勘察设计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进一步阐明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确定项目的各项基本技术参数,编制项目的总概算。
其中概算静态总投资原则上不得突破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的静态总投资。
由于工程项目基本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工程规模、工程标准、设计方案、工程量的改变,其静态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应估算静态总投资在15 %以下时,要对工程变化内容和增加投资提出专题分析报告。
超过15 %以上(含15 %)时,必须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原程序报批。
初步设计报告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编制。
初步设计报告经批准后,主要内容不得随意修改或变更,并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的技术文件基础。
在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概算投资范围内,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原则,一般非重大设计变更、生产性子项目之间的调整,由主管部门批准。
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或修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概算调整)等,应按程序上报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初步设计任务应选择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
(4)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招标设计)是指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中,招标设计指为施工以及设备材料招标而进行的设计工作。
(5)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实施阶段是指主体工程的建设实施,项目法人按照批准的建设文件,组织工程建设,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6)生产准备(运行准备)阶段生产准备(运行准备)指为工程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完成生产准备(运行准备)是工程由建设转入生产(运行)的必要条件。
项目法人应按照建管结合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适时做好有关生产准备(运行准备)工作。
(7)竣工验收阶段竣工验收是工程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
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建设项目即可以从基本建设转入生产(运行)。
竣工验收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23—1999)进行。
(8)后评价阶段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一般经过1~2年生产(运行)后,要进行一次系统的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影响评价——项目投入生产(运行)后对各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经济效益评价——项目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财务效益、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可行性研究深度等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对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生产(运行)等全过程进行评价。
项目后评价一般按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即项目法人的自我评价、项目行业的评价、主管部门(或主要投资方)的评价。
项目后评价工作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做到分析合理、评价公正。
2F320012 熟悉水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建[1998]16号),在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1.建设项目在主体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施工现场的征地、拆迁;(2)完成施工用水、电、通信、路和场地平整(简称“四通一平”)等工程;(3)必须的生产、生活临时建筑工程;(4)组织招标设计、咨询、设备和物资采购等服务;(5)组织建设监理和主体工程招标投标,选定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队伍。
2.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除某些不适应招标的特殊工程项目外(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均须实行招标投标。
3.施工准备工作开始前,项目法人或其代理机构,须依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128号)中“管理体制和职责”明确的分级管理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128号)中“管理体制和职责”明确的分级管理权限是指:水利部是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实行宏观管理;水利部所属流域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松辽河水利委员会和太湖流域管理局)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对其所在的流域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负责本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是本地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
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建 [1998] 16号),水利工程项目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施工准备方可进行:(1)初步设计已经批准;(2)项目法人已经建立;(3)项目已列入国家或地方水利建设投资计划,筹资方案已经确定;(4)有关土地使用权已经批准;(5)已办理报建手续。
注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是一项水利行政许可,水利部1998年7月8日曾颁发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水建 [1999] 275号)。
根据《水利部关于修改或者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5号,废止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水建 [1998] 275号),所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停止要求办理工程报建手续的行政许可要求,故“已办理报建手续”已经不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准备的条件之一。
2F320013 掌握建设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建[1998]16号),建设实施阶段是指主体工程的建设实施,项目法人按照批准的建设文件,组织工程建设,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在建设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1.项目法人或其代理机构必须按审批权限,向主管部门提出主体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经批准后,主体工程方能正式开工。
主体工程开工须具备的条件:(1)前期工程各阶段文件已按规定批准,施工详图设计可以满足初期主体工程施工需要;(2)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或地方水利建设投资年度计划,年度建设资金已落实;(3)主体工程施工招标已经决标,工程承包合同已经签订;(4)现场施工准备和征地移民等建设外部条件能够满足主体工程开工需要。
2.项目法人要按照批准的建设文件,充分发挥建设管理的主导作用,协调设计、监理、施工以及地方等方面的关系,实行目标管理。
项目法人与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是合同关系,各方应严格履行合同。
(1)项目法人要建立严格的现场协调或调度制度。
及时研究解决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
从工程整体效益以及目标出发,认真履行合同,积极处理好工程建设备方的关系,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建设条件。
(2)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按照合同规定在现场独立负责项目的建设工期、质量、投资的控制和现场施工的组织协调工作。
(3)设计单位应按照合同及时提供施工详图,并确保设计质量。
按工程规模,派出设计代表进驻施工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
施工详图经监理单位审核后交施工单位施工。
设计单位对不涉及重大设计原则问题的合理意见应当采纳并修改设计。
若有分歧意见,由项目法人决定。
如涉及重大设计变更问题,应当有原初步设计批准部门审定。
(4)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管理,严格履行签定的施工合同。
3.要按照“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保证”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全面责任。
监理、施工、设计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
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不代替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各方均有责任和权利向有关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反映工程质量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质量工作负领导责任。
各单位在工程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在工程现场的质量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各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对质量工作负技术责任。
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2F320014 熟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要求一、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病险水库是指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2003 年8 月 1 日前后分别执行水利部水管[ 1 995 ]86 号、水建管[2003 〕271 号),通过规定程序确定为三类坝的水库。
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和过船等建筑物。
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 〕271 号),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 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 年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