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实验物理

小学科学实验物理

小学科学实验(物理)1、实验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2、实验容:水的毛细现象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 水爬升得越高。

3、实验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石去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棒不要捧着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液体溅出或者损坏烧杯。

4、观察变化时,提醒学生有时看物质能不能溶解,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05、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品尝实验的溶液,因为有些物质的溶液会伤害身体。

6、交流实验现象,认识溶解。

实验结论: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 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石去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

放得石去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

“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水的溶解实验:课后书上提出的问题,奶粉能溶解丁水,少量面粉也可以溶解在水里,物体溶解之后,水面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可能不太明显。

如果要使物质溶解的快一点,可以提高水的温度,或者进行搅拌。

4、实验容:研究纸年级: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纸实验器材: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扩散的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4、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先按住上面的胶头,排掉空气,将滴管口伸入水中,松开胶头,然后轻轻提起,将滴管垂直滴向目标。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6、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纸的特点主要有:1、沿着报纸纹路裁出的纸条更结实,逆着纹路的纸条易断;2、被撕过的纸的边缘是有很多毛毛的纤维,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3、纸的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4、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纤维分布的疏密有关系,而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和纤维的分布方向以及纤维本身的结实程度有关5、实验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1、认识固体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5、比较混合前、后重量的变化6、实验容:研究固体的沉浮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把固体放到水里实验器材:水槽、烧杯、水、各种学生带来的固体材料、面粉、盐、药匙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食盐能溶解丁水,而面粉基本不溶解丁水。

实验中一定要用冷水,在温水环境下,面粉的分子结构被破坏了,就能部分溶解。

7、实验容:结晶分离的实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把固体放倒水里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2、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食盐,不停搅拌,使加入的盐全部溶解,一直加到盐不能继续溶解为止。

溶解食盐时搅拌要充分,使饱和度达到最高。

3、三杯水应该依次一杯一杯地完成,做完一杯再做第二杯。

实验结论: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8、实验容:认识液体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3、认识液体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9、实验容:把液体倒进水里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4、将小玻璃瓶置丁水槽中,用手将瓶塞打开。

5、仔细观察水槽中所发生的现象。

6、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实验结论: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冷水会沉到下面,热水浮在上面。

10、实验容: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实验器材:水、烧杯、洒精、天平■、量筒实验类型:先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分组实验6、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

可能会有少许误差,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洒精烧杯里可能有很少的残留,或者测量有一些正实验结论: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11、实验容: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实验器材:食盐、泡沫板、调羹、土豆、水槽、抹布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方法演示)6.整理器材活理实验使用的器材,活洁桌面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有三个方法:1、改变物体的形状。

2、借助漂浮物。

3、往水里加足够的盐12、实验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13、实验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14、实验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针筒注射器、橡皮实验类型:学生操作4、观察现象。

仔细观察活塞的运动。

15、实验容:比较水与空气的相同与不同(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烧杯、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圆底烧瓶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16、实验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17、实验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18、实验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实验器材:蜡烛、金届汤匙、竹火、火柴、洒精灯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19、实验容: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实验器材:烧杯、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61、 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7、整理实验器材。

2、活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20、实验容: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加热和冷却》实验器材:固体体胀器、洒数灯、火柴、水槽实验类型:学生操作21、实验容: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吸热和散热》实验器材:相同重是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22、实验容: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是否一样(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吸热和散热》实验器材:白色与黑色杯子、温度计实验结论:颜色深的物体吸热性能更好23、实验容:造雨、造霜、造雾(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实验器材:深色铝制易拉罐、烧杯、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冰块、盐、玻璃片小冰晶,如果水蒸气特别多且温度较低,就会形成雾。

24、实验容:物体振动发声(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题:《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尺子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

25、实验容: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播声音(四年级上册数3单元)课题:《声音的传播》实验器材:三只分别装有沙、水、空气的封口塑料袋,一只有橡皮头的铅笔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声音能沿着固体、气体和液体向四面八方传播。

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强。

26、实验容:认识音调高低与弦松紧、长短、粗细的关系(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题:《不同的声音》实验器材:空盒子,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实验类型:学生操作3、保持安静,凑近橡皮筋认真听。

27、实验容:测走路的速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课题:《运动的快慢》实验器材:秒表、米尺实验类型:学生操作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28、实验容: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课题:《小车的运动》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垫圈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其它因素都不变)29、实验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摆长)(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课题:《摆》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铁架台、秒表、火子、硬币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与摆的长度有关。

30、实验容: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课题:《力在哪里》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实验类型:学生操作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钉平■齐31、实验容: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课题:《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实验器材:同样的弹簧,钩码,尺实验类型:学生操作32、实验容:研究减小摩擦力的办法(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课题:《摩擦力的秘密》实验器材:弹簧秤,带钩的木块、尺、海绵胶所用的力。

2、弹簧秤不要碰到桌面,并与木块保持一条直线33、实验容: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伞面面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课题:《降落伞》实验器材:做好的降落伞、秒表实验类型:学生操作34、实验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一个孔;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活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5、实验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火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36、实验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