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ppt课件
辛弃疾名句知多少?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③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5
上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边听朗诵边思考问题:
宝马雕车香满路。下阕: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 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6
分组讨论:
翻译组——全词大致翻译出来 意象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其意境如 何?下阕写了哪些形象?其特点怎样? 技巧组——分析上阕与下阕的关系, 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联想组——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你认为最美的词句描绘出 来。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 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 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 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9
意 东 风 灯 火 象 烟 花
宝 雕 凤 彩
马 车 箫 灯
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 现元宵夜怎样的特点?
15
合作思考:放飞想象的
翅膀,勾勒一幅美画。
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你认为最美的词 句描绘出来。
17
1
2
知其人
论其事
诵其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 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 他的政治事业。 辛弃疾 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 时期。
3
1、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 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 农民义军。 2、辗转任职时期 。南归后,在历任 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 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 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 。被罢 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 饶市)前后近 20 年。到了晚年,朝 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 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 参考答案: 通过寻找一个孤高、淡泊、独在“灯火阑珊 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 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 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 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 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 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 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 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衬
反 衬
12
探 讨
究
论
梁启超评这首词说:“自怜幽独, 伤心人别有怀抱”。“幽独”在这首 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简要陈述词 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 “怀抱”?
13
关于“那人”
一种说法是说,“那人”是实指: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 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等她的 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 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想看看他着急的样子, 也验证一下他对自己的爱,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 等到他等的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辛弃 疾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辛弃疾不 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 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 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 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7
学习表现手法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 作用?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 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 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 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 的喜庆景象。
8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 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作用?
灯火辉煌 车水马龙 彩灯炫目 烟花怒不寂 流寞 时孤 俗独
女火 蓦 子阑 然 呢珊 回 ?处 首 ”, 这 是那 个人 怎却 样在 的灯
“
11
上阕 之景 热闹繁华 反
表 现 手 法
下阕 之景 稀疏冷落 下阕佳人 孤独寂寞 盛妆艳服的丽人
孤高脱俗的美人
4
思想内容:辛弃疾的词今存六百二十
余首,主要表现了抗金救国、收复中 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批判南宋 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 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思想内容 及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 来爱国词人的豪放词风,气势壮阔的 艺术境界,也接受婉约词人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