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者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主张主动去教;重视实践,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因此长期不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老子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道法自然” 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礼记》中的《学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的文献资料)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课内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

3.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4.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道,喻也”,“道而佛牵,强而佛抑,开而佛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得学生灰心;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5.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遢等”,即循序渐进。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而著名;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2.柏拉图:①强调人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到理性;②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③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①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②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教育);③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4.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特点:①主张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

反对封建教会的压迫和统治,张扬个性;②强调满足儿童的性情和爱好。

5.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①强调要遵循自然,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②用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法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③教育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重要的发展途径。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6.洛克:①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②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教育漫话》)7.卢梭(法国):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的发展。

其教育思想影响了德国教育家康德,都非常重视教育。

(卢梭—《爱弥儿》,康德—《教育论》)8.裴斯泰洛齐(瑞士):①主张教育要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②教育的过程、方法要遵循自然。

9.杜威:主张教育即是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并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4、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在非制度化教育。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而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我国实际推行近代学制的时间是1902年。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9、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17实际,捷克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

10、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11、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12、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杖。

婆罗门教把人分成四个等级:僧侣祭司(最高等级)、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

13、“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4、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1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16、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有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其基本特征是:①以人为本,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贵族性。

(没要求)17、近代教育(16世纪以后教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没要求)18、20世纪以后(二战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或:与原始社会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具有哪些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几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摆脱文盲的运动。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1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1、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被看成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

22、美国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

2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了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1835年,他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5、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是儿童中心论的代表,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

)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杜威。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2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认识。

29、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现代教育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