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性能比较表
316L/1.4404/1.4435不锈钢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比较表
化学成分 铬Cr 镍Ni 钼Mo 锰Mn 氮N 碳C 化学成分比较表 化学性能简述 欧标 (EN) 对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提高合金钢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提高乃腐蚀性、硬度、强度、减少马式体结构形 成的机会,但可能削弱锻造性能 可提高合金钢材料的锻造性能和焊接性能 ─ 提高硬度、强度,削弱伸张性、锻造性、焊接性 、加工性 硅可以提高强度及耐损耗性能;但对材料的冷成 型和热成型影响很大。应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有害物质熔点只有44度,分布不均匀。不易清除 。冷轧断裂及不易锻造,应力控在0.05%以下 危害最大,遇铁形成亚硫酸铁,熔点低,使合金 材料在热处理时容易断裂。 对氧、氮、硫、碳有亲和力,用做稳定剂,提高 对分子间腐蚀的抵抗力 易使得材料表面在热成型处理过程中变得敏感, 作为有害成分对待 17.00~19.00 12.50~15.00 2.50~3.00 ≤2.00 ─ ≤0.03 美标 (AISI/ASTM) 16.00~18.00 10.00~15.00 2.00~3.00 ≤2.00 ─ ≤0.035 日标 (JIS) 16.00~18.00 12.00~16.00 2.00~3.00 ≤2.00 ─ ≤0.03 Dockweiler标准 (纯净素材) 标准值 17.00~17.50 14.00~15.00 2.50~2.70 1.30~1.75 0.04~0.20 0.012~0.03 典型值 17.30 14.00 2.66 1.51 0.068 0.023
硅Si
≤1.00
≤0.75
≤1.00
≤0.50
0.46
磷P
≤0.045
≤0.04
≤0.04
≤0.035
0.022
硫S 钛Ti 铜Cu 外径公差mm 公差 壁厚公差 抗拉强度N/mm2 屈服强度N/mm 延伸率% 硬度HRB Ra值测试距离
2
0.015~0.030 ─ ─ ± 0.10 ± 10% ≥210 ≥490 ≤1/2 ± 15% >1/2 ± 10% ≥170 ≥480 ≥30 ≤90 3.81mm
≤0.03 ─ ─ ± 0.10 ± 10% ≥175 ≥480 ≥35 ≤80 1.25mm
≤0.005 ≤0.01 ≤1.00 ± 0.10 ± 10% ≥210 ≥490 ≥45 ≤80 4.8mm
0.003 0.006 0.15 ─ ─ 235 550 54 64
机械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