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1、如图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如上图8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这是因为。

3、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A蜡烛的烛焰像高____________cm;(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______cm才可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

4、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看到A的像属于现象,看到B蜡烛属于现象。

(2)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关系。

(3)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小红同学为了形象记忆和理解这一规律,她想将物与像的关系用图进行描述。

请你帮助小红把同一个发光物体分别放在a、b处时,所成对应的像a′、b′性质的大致情况在图中画出来。

(2)小亮同学为了证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正确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5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们保持烛焰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上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请问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请你根据小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描述和小亮的实验,归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6、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26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下表。

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cm)实验次数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u/cm)像的放大或缩小像的正立或倒立像的虚实1 30 缩小倒立实像2 25 缩小倒立实像3 20 等大倒立实像4 16 放大倒立实像5 12 放大倒立实像6 8 放大正立虚像7 4 放大正立虚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5 cm处,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此像(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

(3)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二者成像特点的不同是。

(4)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淸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5)小明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用凸透镜看“照相机”三个字,并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如图26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其中图是画错的,图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7、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⑷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右图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A.乙甲B.丙甲C.乙丁D.丙丁8、小明和张阳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2)经过调节后,如图20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____(倒立/正立)、___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填一种即可);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当把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60cm的位置时,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与原来的像比,变(大/小)了,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填一种即可). (3)张阳同学也用同样的器材做这个实验.他在光具座零刻度线的位置上固定好蜡烛,然后在光具座左半侧的某一位置上安装好凸透镜,最后在凸透镜的右侧安装好光屏. 点燃蜡烛,保持蜡烛与透镜间距离不变,张阳发现,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包括上、下或左、右),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你认为造成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有()①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大于一倍焦距②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略大于一倍焦距③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凸透镜的焦距太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⑴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⑵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王聪点燃蜡烛,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的像不完整(如图所示),原因是___ ___________。

⑶问题解决后,王聪经过规范操作,测量准确,实验记录如下表: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1 30.00 10.91 a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3 12.00 24.00 b4 6 / 正立、放大、虚像①根据上表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cm;②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③在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虚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为了观察到此时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同”或“异”)侧。

⑷小雪小组做此实验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10、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示意图和使用说明书。

(1)请你在使用说明书的划线部分填写合适的答案。

(2)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画面偏下,应将A的张角变____(大/小)。

(3)投影幕的幕布做的粗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示意图中将光路补画完整。

11、.小丽同学在测量盐水密度时,进行下列操作,其中的一步错误操作是: (填序号),正确的操作顺序应当是(填序号)①把烧杯中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2;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拔动游码,使横梁平衡;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小丽在测盐水质量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此时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12、张华和同学到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

具体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7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7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7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方桌陷入沙中的深浅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2)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________1和图______2进行分析比较.(3)图2和图3探究的问题是高度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物理研究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1比值G/m的平均值/N·kg-1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物体3 0.3 2.91 9.7(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 __;(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17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