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歌曲《为了谁》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知道这首歌是赞美谁的吗?(解放军官兵)为什么要赞美他们呢?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23课。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指导写字:(1)、交流怎样写好生字?(2)、指导写好生字:锋(3)、描红(4)、临写2、指名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保大堤救群众师:你概括得既准确又简练。
文中又是怎样描绘这些场景的呢?三、精读感悟升华情感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讨论交流:【为什么说是铮铮铁汉?】①官兵们肩扛------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师:“全然不顾”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指不顾什么?师:大家试想:在抢救大堤过程中,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生:在抢救大堤过程中,他们不小心摔倒,双腿磕破,鲜血直流,他们全然不顾;沉重的沙包磨破了他们的肩膀,他们全然不顾;)。
师:那他们顾什么呢?(“大堤,保住大堤!”)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勇敢坚强、奋不顾身……)小结:是啊,任凭身上有再多的伤疼,他们都全然不顾。
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记住这些-----。
过渡:官兵们把一个个沙包堵在了崩塌的堤坝下,但疯狂的巨浪撕扯着堤岸,冲走了沙包。
为了保住大堤,他们是怎么做的呢?②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师:我们平常见到的墙是什么做的?而此时的这面墙是用-------------(官兵们的血肉之躯筑成得)师:这是一面生命之墙,更是一面洪水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之墙。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无私奉献、临危不惧-----)请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师过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位,谁来读一读描写黄晓文的句子。
③理解黄晓文拔铁钉形象: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又爬上了大堤……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意志坚强、奋不顾身------师:一根铁钉深深地扎进了黄晓文的脚中,他全然不顾疼痛,继续保大堤,这样的举动令人敬佩。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位英勇。
(齐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
又爬上了大堤……)师:学到这里请大家快速回顾一下,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师:这是以点带面的写法。
这样写既有个人事例又有群体事例,从点到面显示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大家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地运用这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习作增添很多的精彩。
师:在那个难忘的夏天,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补充:李向群的事迹)●李向群在抗洪中脚不小心碰到闸门划开了一道4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
几天后,他发烧挺厉害。
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回去休息。
他却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怎么能休息!”他又背起沙包,带病坚持战斗,最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再也没有醒来过渡:像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像这样感人至深的铮铮铁汉,还有很多,很多,高建成、杨德胜、彭志龙……师:这样的事迹太多了,我们要赞叹:(声音低一些)读: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看到洪水中的人民子弟兵我们要赞叹。
(声音略高一些)读: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有了这些子弟兵,有了这些铮铮铁汉,我们的战斗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要赞叹:(大声)读: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师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受灾群众又怎样了呢?【为什么又说是大救星呢?】①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
;在牌洲湾,他们给。
生的希望……小结:他们救出的仅仅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吗?不,(看幻灯片)他们把老人背出了危险的房屋,救出了只有两三个月大的孩子,还救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受灾群众。
指名(师生接读: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师:漂动的树梢旁有他们的身影、灭顶的房屋旁有他们的身影、摇摇欲坠的电杆旁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人民的大救星。
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记住这些大救星。
师: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有一些人民子弟兵却永远地长眠于大江之下。
6、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话: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铭记着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四、小练笔:叔叔,我想对你说:师: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生:……板书设计:大江保卫战保大堤救群众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点面结合作业布置:课后推荐大家观看“98抗洪实录”情动于中言达于外--------《大奖保卫战》教学反思整堂课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以情激情,进入文本。
要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一定的情境中,那么教师首先得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因此,在上课初始,我播放了一段视频,引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渲染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在播放视频的基础上,配以老师深情并茂的导入语和过渡语,就更加容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震撼,使他们走进文本中。
2.以读激情,品味课文。
古今有多少名句格言都是说朗读的重要,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等,而现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从中可见朗读的重要。
在学习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品味感情,又使其不感厌烦。
我运用了多种朗读的方法,比如:指名读、师生接读、齐读、自由阅读等。
在本课中,第二与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在教授中比较多的进行的朗读。
比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让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保大堤的情景。
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重点词语“全然不顾”;其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感悟战士们为保卫大堤而奋不顾身的精神。
此时此刻,战士们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显得更加清晰了。
另外,在一些关键句子上,采用了是师引读,生接读的方法,并反复地进行朗读,这样的强化朗读,便使得学生不易遗忘。
3.以写激情、升华情感。
教学将近尾声时,我话锋一转: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有一些人民子弟兵却永远地长眠于大江之下,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请敞开你的心扉,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这样一来,即挖掘了文本之处的空白,又引领学生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过本课教学之后,我深深地明白:一节好的课是经过反复磨练才能成为精品的。
老师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网络手段,紧密联系生活,课堂才能灵活生动,学生才会情动于中,言达于外!此外,我的课堂语言还应丰富一些,语言还应进一步精炼。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多数都没有经历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
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我在教授这篇文章时,为了达成本课的目标: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抗洪抢险的场景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
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
在课的一开始,我播放了《为了谁》这首歌的MTV,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场面,通过声、形、色再度冲击学生感官,从而升华情感,让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为深深的感动,真正的入情,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哼唱,他们的歌声虽然不美,但却饱含深情!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的感情基础。
效果分析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这一环节时,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如:记部件、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学生们掌握了方法后,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在教学生写“锋”字时,学生在细心读帖的基础上,再进行临写,一个个工整、漂亮的钢笔字出现在我们眼前。
在精读感悟这一环节中,采用指名读、齐读、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个个激情饱满,官兵战士们那勇敢坚强、奋不顾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叔叔,我想对你说:此环节又把官兵战士们的伟大精神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总的来说,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一课主要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在1998年夏天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本课的教学主要为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
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读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测练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这一环节时,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如:记部件、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学生们掌握了方法后,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在教学生写“锋”字时,学生在细心读帖的基础上,再进行临写,一个个工整、漂亮的钢笔字出现在我们眼前。
在精读感悟这一环节中,采用指名读、齐读、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个个激情饱满,官兵战士们那勇敢坚强、奋不顾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叔叔,我想对你说:此环节又把官兵战士们的伟大精神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总的来说,效果良好。
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高年级的语文课应重视感情朗读的指导。
在《大江保卫战》一课中,“朗读”成为整堂课的主旋律,我采用指名读、默读、自由读、师生接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在读书中走近战士们,在读书中高悟战士们那舍己救人、勇敢坚强的精神,在读书中使学生们对战士们的敬佩之情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