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目录一、项目背景 (1)二、建设目标 (2)三、遵循标准 (4)四、体系结构 (5)4.1逻辑架构 (5)4.2功能架构 (8)五、建设内容 (12)5.1基础数据建设 (12)5.2平台建设 (13)六、预期效果 (14)一、项目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网格化管理是采用网格化管理理念,根据地域特点和人口分布合理划分网格,并指定网格管理服务人员。
实现对各级网格内“人、地、事、情、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与服务(如图1),图1 社会管理要素图通过建立数字化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促进社会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的转变。
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网格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某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规划面积159.3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建设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7万,区内生产总值2500亿元以上。
确立了“两带、七板块”的城市空间布局,实现该区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
但是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快速步伐,如何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对该区城市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国土资源管理、房屋动态监控、安保、城市综合管理、民生服务有效管理成为该区城市迅猛发展的制约部分,因此基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打造该区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有效的为该区发展提供信息化手段。
二、建设目标1)建设一个网格化数字城市平台数据中心。
通过建设该区最全面、最准确、最实时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
2)搭建“区级——二级(职能部门、街镇)”管理平台。
实现“一个大数据库、二级管理平台、四级应用对象、多元业务管理”的应用模式:某区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一个大数据库”。
是指建立一个河东区党务管理大数据库。
“二级管理平台”。
建立一个区级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和N个二级(街镇级、职能部门)数字社区管理平台。
实现区级与二级平台的数据功能和对接。
“四级应用对象”。
实现区级管理部门——二级管理部门---社区——网格等四级用户的协同工作。
“多元业务管理”。
利用云存储和云计算实现对信息数据的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各级管理信息,打造集成“国土资源管理”、“房屋管理”、“公安安保”、“环保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人员管理”、“社区管理”多源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数字管理服务系统。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二三维一体可视化展示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整合区域各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全区业务管理部门、企业和老百姓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采用“平台加应用”的建设模式,通过地理信息与相关业务信息的有机结合,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的多业务内容的分层、分类查询、分析和可视化模型化展现,为该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和可靠的决策支持。
通过建设网格员移动办公系统,实现对辖区人口、城市部件信息、社会管理对象等信息的实时采集更新,建立起一个全区统一的、各部门协同的数字网格化管理数据库中心,以便实现对辖区内基础信息的统计和提供决策支持。
搭建“1+N”模式的监管服务平台,实现辖区内事件的平行多渠道派遣,二级网格牵头单位、专业管理部门和作业单位的平行协调处理,处理结果相互核实,处理过程督查监管,处理效果效率统一考核。
通过平台建设,推进城市社会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真正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全时段全区域的城市管理体系。
三、遵循标准1、《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2、《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4、《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四、体系结构4.1逻辑架构根据项目建设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其他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该项目总体技术体系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进行总体设计,以“数字城市”框架体系和技术手段为依托,全面融合各类信息、以国际通用标准的形式为各项应用模块提供服务功能。
该平台主界面如下:根据我区“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及任务要求,该平台如下图所示:硬件设备视频监控智能手机Pc 电脑大屏幕触摸屏无线网络有线网络某区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云存储中心集群数据库重点人群信息IPTV 射频识别门禁系统数字国土环保管理社区管理综合执法公安安保房屋管理一张图系统 如果将系统比喻成一个既健康又有智慧的人,那么各层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几个系统或器官:支撑平台:感知平台好比人的感知系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来源,是展示信息的途径,是平台的基础。
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防火墙、GIS 等软件;服务器、UPS 、监控摄像头和网络链路等硬件平台。
为平台提供基础硬件环境、应用环境、安全环境和服务联盟体。
物联平台:物联平台好比传输神经网络。
将感知平台中各感知设备联系起来,一旦发生数据更新时,及时通过物联平台这个传输神经传输至大脑保存,同时当大脑执行某个动作时迅速将大脑的意识传递至感官平台,保障感知平台中的海量感知设备时时刻刻的互联互通。
其包括有线网络、无线WIFI、移动网络和VPN虚拟专网。
云计算支撑平台:云计算支撑平台好比人的大脑,有着记忆和逻辑思考等功能。
包括云存储中心和云计算中心。
云存储中心: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控制、处理和应用。
包括私有云和公有云。
私有云是在内网或专网上对管理的涉密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公有云是在外网上对公开的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管理。
私有云和公有云通过内外网交换平台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云计算中心包括: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数据挖掘中心、空间位置支撑中心、地理信息支撑中心、综合业务支撑中心、智能分析中心。
实现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数据的高效服务、异构信息模型及表达和智能化管理等功能。
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好比人类的躯体。
是平台的核心服务内容,为平台的应用提供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
包括如下服务:1)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对地理信息的检索、定位、属性查询、叠置分析等服务。
2) 空间位置服务: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缩写为CORS)提供高精度的空间地理位置服务。
3)综合业务服务:提供调度指挥、综合考评、信息管理、统计汇总等功能服务和数据服务。
4)智能决策服务:提供智能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智能识别等服务。
5)视频监控服务:提供视频监控数据服务。
6)安全预警服务:根据智能防范预警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预警服务。
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好比人的行为过程,包括思考做什么和用事件行动去实现想法。
是整个系统的业务逻辑集中层,直接为用户提供最直接的服务。
“国土资源管理”、“房屋管理”、“公安安保”、“环保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人员管理”、“社区管理”等管理服务系统。
4.2功能架构该区数字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核心为“3大中心”——数据中心、管理运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1)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该区对内进行资源管理、对外提供数据和服务的平台。
数据中心建设,将硬件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统一对外提供随需应变、动态伸缩、高性能比的资源服务。
1)硬件基础设施是数据中心的物理载体,包括传感器、服务器、存储设备、输出设备及其它网络设备和外设。
通过整合与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形成集约、安全、高效的支撑环境;通过整合与扩展信息感知设施,动态获取状态信息,服务于园区智能化应用。
2)数据资源是园区信息化的基础。
数据建设,以地理空间为框架,整合自然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经济、产业、企业、土地规划、重大项目等数据,形成园区信息“一张图”,直观、真实和全面地掌握区域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3)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整合硬件基础设施及数据资源,为园区各领域应用提供服务的统一平台。
通过资源整合,为园区管理者、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资源申请、共享与集成应用等服务。
(2)、管理运营中心管理运营中心是区智能化建设、管理与运行的重要支撑。
管理运营中心建设,紧紧围绕园区业务职能,以提高政府效能、强化政府服务、整合产业资源、营造投资环境为重点,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申请所需的运行环境、数据资源及服务内容,并结合业务应用需求,构建智能化的业务运行系统,辅助园区的运行管理与发展。
1)国土资源管理整合地籍、宗地、土地利用类型、矿产资源分布等信息,结合国土监管业务,实现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现状、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全程监测监管;同时,参与宏观调控,对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预警预报以及应急指挥。
2)规划建设管理整合园区内的地块信息、用地情况、规划情况等信息,融入规划业务管理流程,实现规划成果的一体化管理与规划业务的一站式应用,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高效性;同时,为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3)综合管线管理整合园区内水、电、气、暖、通讯等综合管线信息,通过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查询、统计、输出、更新等,实现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管理,从而为园区建设、规划、管理提供地下空间信息支撑。
4)房产管理将图、属、档进行统一管理,以图管房、以房管档、房产关联,实现房产测绘与房产管理一体化,为政府的房产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将房产信息与楼宇经济相结合,为企业公众提供更为便利全面的房产信息。
5)城市管理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管理方法,实行“监督与指挥两个管理职能轴心分离”的管理新模式,实现园区内部件、市政基础设施、园区运行状态等的实时、精细管理。
8)应急指挥通过事件上报与发布、监测防控、综合预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保障、移动应急平台应用、应急评估和模拟演练等功能,实现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从而对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做出有序、快速而高效的反应。
(3)、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中心是区智能化建设、管理与运行的重要支撑。
便民服中心建设,紧紧围绕区业务职能,以提高政府效能、强化政府服务、整合产业资源、营造投资环境为重点,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辖区内老百姓提供政务、商业、便民等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五、建设内容5.1基础数据建设数据范围:区区域范围基础数据内容:包括基础地理数据、专题数据和业务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包括:1:500地形图、地名地址数据、全区影像三维模型和最新航空遥感影像;专题数据包括:全区各类城市部件、道路、建筑物、河流、绿地、宗地、沿街店铺、学校、社区、医疗、污染源等专题数据;业务数据包括:4级网格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