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化学实验改革的新特点清泉镇中学李显贵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层面的有效实施和落实,有关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有的研究呈现出未来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从而概括出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的理念。
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化学实验改革,不能就实验谈实验,而应当将其置于整个化学甚至理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加以思考"这就有一个化学实验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
一、化学实验改革的指导思想1.扭转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化学实验是侧重于为培养未来的专家服务,还是侧重于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未来社会的公民服务,这是在培养目标上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
目前的化学实验,无论在实验课题和内容的选择上、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还是在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上,实验的学术化倾向都较为明显。
“过分侧重于学科训练的实验,不仅功能过于单一,而且未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未来的科学家,至少其中大部分不是化学家”。
2.拓展实验的功能从体现和落实培养科学素质这一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来看,非常有必要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重新进行审视。
就当前的化学实验的改革而言,有三个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
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唯一功能。
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进行专门训练的做法既枯燥,效益又不高是需要加以扭转的。
为此,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实验技能,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
二是关于验证性实验问题。
目前对验证性实验的批评较多,很多人主张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
对于这些批评和主张要辩证地加以认识。
验证性实验过多,探索性实验偏少,二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这肯定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增加探索性实验,或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但一味地因为验证性实验“结论”在前,“实验”在后,过分强调它对结论的验证,因而对验证性实验加以“排斥”的话,那就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
从理论上讲,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只不过是在认识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作用罢了,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诸如“告诉学生详细的实验步骤”、“告诉学生结论”、“教师依据学生接近结论的程度给予评价”等问题,并不是验证性实验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中人为造成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验证性实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再次要改变验证性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倡导结合所学知识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探究。
三是“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问题。
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表演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就像水平很低的侦探小说或者电影那样,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同时由于结论和书本所叙的或理论所推测所预期的完全一致,教师无须为解释或探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新的或未曾预料到的化学现象进行思考,因而失去了许多了解或理解化学的机会。
”3.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课程与教学中,就要求整个课程与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知道(What)和理解(Why)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力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How to do);同时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尤其是化学科学的“两重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因此,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浅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清泉镇初中钟建平许静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在中学认真开展好物理实验,尤其是低成本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物理实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是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物理教学时应把物理实验作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它是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笔者在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初中新教材实施的基础上,提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改革实验教学现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低成本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探究物理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实践环节。
然而在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一,重理论轻动手。
由于中考、高考中实验内容采用笔试和许多老教师上了多年老教材;一些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又不十分完备,特别是在农村学校。
再由于考试和评估体系的严重偏差,消弱了实验这一环节。
有的教师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甚至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加之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和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这样做结果是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其二,只动手不动脑。
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舍不得在实验上花时间,在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盲目地照课本或教师讲的步骤按部就班,机械操作,更有甚者,教师预先印发实验报告让学生照“实验报告”逐条操作,填写数据。
这样学生做完实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样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新教材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对许多知识点作了简化,增加了实验内容,安排了许多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小实验、小制作。
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
有意把一些小实验安排在课外让学生亲自去做,就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对学生的独创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只要引导好,很多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自制低成本实验教具。
做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自制教具,开展低成本实验的能力。
学会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的物品,及学生身边的物品来做实验。
低成本实验取材简单,常常使用日常用品甚至废弃物品取代实验室专用器材,因而花费很少,因此要善于发现、挖掘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应用低成本实验可以不断改进演示实验,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压强”的教学中,为使学生弄清压力、受力面积和压强这三者的关系,出示两块木板,一块木板上装有三到四颗钉子,另一板上装上密密麻麻的许多同样的钉子,把盛满红水的同规格的两个薄塑料封口袋,分别轻轻放在两板的钉子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果放在三到四颗钉子上的薄塑料封口袋被戳破,红水流出,另一袋没被戳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要求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得出实验结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应用低成本实验还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小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学生虽能理解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但理解“总是竖直向上的”就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设计如下一个实验:将软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在乒乓球上,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去了底的可乐瓶口( 口用瓶塞塞好),往可乐瓶中灌水,乒乓球浮在水中,此时系着乒乓球的线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将可乐瓶倾斜,系乒乓球的线仍然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仍是竖直向上的。
向不同方向倾斜可乐瓶,会看到线总是竖直,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在应用低成本实验时,利用日常器具进行小制作,要手脑并用,重在创新。
例如,做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缺少溢水杯,可以组织学生用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插入一根吸管,吸管口低于杯口便可制成一个简易的溢水杯。
再如,用收集到废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
例如:振动发声;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还有,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用手打桌子,手感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等。
价廉。
由于它随手取材,教师和学生自己制作,成本价廉,有利于普及,自制低成本教具是解决资金短缺的得力措施。
亲切。
由于取材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而且制作又比较简单,因此有利于消除学生实践研究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兴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这正是许多学生喜欢自制教具的直接原因。
简单明了,易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由于这些教具主要是教师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师对教学的需要体会深切,力图使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因此应用它的教学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含创造性教育因素。
由于教具自己制作,往往在构思、取材或局部结构方面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某些改进,或在制作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会给学生以创新的启示,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因此,低成本实验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特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得以广泛的开展。
因陋就简,自制低成本实验器材,开展低成本实验,提高物理学科教学成绩,是当代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责任。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清泉镇初中陈兴刚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
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
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