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枣庄市滕州市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枣庄市滕州市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枣庄市滕州市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2018八上·天台期中) 古诗词积累(1)树树皆秋色,________。

(王绩《野望》)(2) ________,终岁常端正。

(刘桢《赠从弟》)(3)妻子象禽兽,________。

(曹植《梁甫行》)(4)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5)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

(杜牧《题乌江亭》)(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共1题;共9分)2. (9分) (2017九上·柘城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甲】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三、课外阅读 (共1题;共5分)3. (5分)(2020·荆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B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C . 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D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遏其生气(抑制)(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B . 是马也(代词,这,这样)C . 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D . 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 . 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 . 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 . 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4. (7分) (2016九上·曲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①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

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

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②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

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③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

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

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

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

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

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

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⑤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

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

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选自201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1)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文章第②段写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4)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

5.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②或王命急宣________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一引文中,“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照应。

(每空限填一字)(4)本文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请你说说秋天的三峡有什么特点?用示例中的句式把特点描述出来。

示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山多。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水清(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2014·邵阳) 《西游记》“一个师傅仨徒弟”的取经队伍中,其实还有一个称唐僧为师傅的徒弟。

请根据示例,完成与这个“徒弟”的相关情节与批注。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2019·黄石)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路上,我们总还有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一次想去未去的旅行、一位想交未交的朋友、一些想说未说的话、一份想还未还的人情……回望过往,立足当下,这些想做未做的事情,是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遗憾,还是成为你奋勇前行的动力呢?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遗憾,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1-2、1-3、1-4、1-5、1-6、二、对比阅读 (共1题;共9分)2-1、2-2、2-3、2-4、三、课外阅读 (共1题;共5分)3-1、3-2、3-3、3-4、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4-1、4-2、4-3、4-4、5-1、5-2、5-3、5-4、5-5、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6-1、六、作文 (共1题;共5分)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