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XXXXXX普通建筑材料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XXXXXX二零一一年八月云南省XXXXXX普通建筑材料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写单位:XXXXXXXXXX项目负责:XXX(证书编号XX-XXX)报告编写人:XXXXXX(证书编号XX-XX)审核:XXX(证书编号XXX)审定:XXX校核:XXX总工程师:XXX院长:XXX提交单位:XXXXXXX提交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目录前言 (1)0.1 任务由来 (1)0.2 方案编制依据 (1)0.3 方案编制目的和任务 (4)0.4 方案适用年限 (5)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5)1.1 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5)1.2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7)1.3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8)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4)2.1 自然地理 (14)2.2 地形地貌 (16)2.3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7)2.4 水文地质条件 (22)2.5 工程地质条件 (24)2.6 矿体(层)地质特征 (25)2.7 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26)2.8 小结 (26)第三章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7)3.1 评估范围和级别 (27)3.2 现状评估 (29)3.3 预测评估 (37)3.4 综合评估 (39)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43)4.1 评估范围和级别 (43)4.2 现状评估 (44)4.3 预测评估 (47)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分区 (51)5.1、分区原则及方法 (51)5.2、分区评述 (52)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 (54)6.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54)6.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55)6.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56)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57)7.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58)7.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65)第八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70)8.1 经费估算 (70)8.2 进度安排 (77)第九章保障措施和效益分析 (78)9.1 保障措施 (78)9.2 效益分析 (79)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80)10.1 结论 (80)10.2 建议 (81)附件目录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2、评估资质单位资质证复印件及编制人员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单位资质及项目备案登记表4、交存矿山地质环境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承诺书5、采矿许可证(复印件)6、野外工作验收意见书7、委托书8、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登记表及评审意见书前言0.1 任务由来云南省XXXXXX普通建筑材料用粘土矿,采矿许可证由云南省富民县国土资源局颁发,证号:C5301242009127120051173,生产规模为3.00万m3/a,采矿权人为高永富,采矿证有效期为2011年4月20日至2016年2月9日(详见附件:采矿许可证)。
根据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需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开发利用方案报告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及“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云国土资发[2010]8号)相关规定及要求,矿山应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故此富民县勤劳红砖厂委托我院编制《云南省富民县勤劳红砖厂砖瓦用粘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0.2 方案编制依据0.1.1 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3月2日);(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1999年3月2日);(3)国家环保局2005年9月7日颁布的环发[2005]109号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4)云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71号《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5)云南省第九届人代会(2001)第23次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7)《云南省国土资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云国土资办[2010]8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0.1.2 主要规范、技术标准、技术要求(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DZ/T223-2009);(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218-2002)(2009版);(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0220-2008)(2008版);(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勘探规范》(GB12719-1991);(7)《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8)《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2328-1990);(9)《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538-1993);(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1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1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1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0-2006);(15)《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16)《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17)《地下水监测规范》(SL/T 183-2005);(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设计规范》(TD/T 1012-2000);(19)《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5年9月7日国家环保局)。
0.1.3 本次编制工作收集的资料0.1.3.1 本次编制收集的资料(1)《云南省富民县勤劳普通建筑材料用粘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云南有色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0年10月);(2)《云南省富民县勤劳一砖厂砖瓦用粘土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云南诚信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0.1.3.2 项目工作概况本项工作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程序、方法进行,以工程地质调查为主,结合社会调查,收集利用评估区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进行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等级分区,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用类型,作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提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地质环境的措施方案。
本次工作开展以矿区1:1000地形地质图、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松林幅)、1:20万地质地形图(昆明幅)及1:20万水文地质图(昆明幅)作为工作底图,评估区内地层及构造情况主要引用云南有色地质勘察院编制的《云南省富民县勤劳普通建筑材料用粘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资料;并根据现场调查进行局部修正;报告书中的岩体结构面(含岩层产状)、现状地质灾害灾点均根据现场实测;评估报告书中有关矿区内矿体、矿石;矿山的建设、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均引用云南诚信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12月编制完成的《云南省富民县勤劳一砖厂砖瓦用粘土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本次方案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1年6月9日-6月11日,通过进行现场勘察,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工作范围与级别,涉及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类型以及质量监控措施和工作计划等;第二阶段:2011年6月13日-6月17日,进行现场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类型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调查;共完成综合工程地质调查0.18km2,地质调查点5个;林草调查1.27 km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83km2。
第三阶段:2011年6月20日-2011年8月20日,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于2011年8月20日提交报告书送审稿。
0.3 方案编制目的和任务0.3.1 目的编制本方案的目的是在核实了解、评价本矿山现状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恢复方案及综合治理措施,为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恢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期同时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0.3.2 任务(1)核实、调查本矿山地质环境特征。
主要内容有:矿山自然地理、矿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现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和治理效果等;(2)结合本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预测矿产资源开发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水、土、植被资源环境影响、地质灾害等)问题,并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3)结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程度、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4)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确定本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目标和任务,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方案、治理恢复措施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明确工作部署;(5)结合具体的防治对象,确定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的主要工作量、技术方法,进行防治经费估算和防治进度安排,制定顺利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等。
0.4 方案适用年限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2010年),矿山可采资源量为82.467万t,按3.00m3/a生产规模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11年,以2011年为基准年,剩余服务年限约10年。
矿山开采结束后,规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治理恢复并验收,本方案编制年限为12年,自2011年到2023年,适用年限为5年,以后每5年修订一次。
在方案适用期内,若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