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完整版)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新修订教材除了保留了旧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四个太阳》《小猴子下山》《咕咚》《小壁虎找尾巴》等几篇课文外,其余课文全部换成了新内容。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全书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

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新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本次改版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有所增加。

多数课文的长度在200
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

之所以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少量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关照文章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

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

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

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

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

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
世界。

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
世界。

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
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还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三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4、强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强调目标意识、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

班级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5名,有3位学习后进生。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自助拼读汉字,部分学生能认汉字300字左右,少数能写100字左右。

对偏旁部
首的认识不熟。

写字姿势正确,但有3——4人因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

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阅读时不出声、不指读。

本学期将
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再加大阅读量。

但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写
两句以上的拼音作文(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既复习了学过的字,又巩固了拼音,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本学期将致力于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及语
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

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
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学习独立识字。

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

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

要重
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词句的意思。

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

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

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

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教学总目标
1、认识400个常用字,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

2、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能说完整的话,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地想法和认识。

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加强交流研讨。

2、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

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
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
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