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器的发展趋势轻武器通常是指可由单个士兵或战斗班组携带和使用的轻便武器,一般包括枪械、手榴弹、枪榴弹、火箭筒、榴弹发射器、轻型纵火武器及某些单兵使用的轻型导弹。
这些武器大多是供步兵使用的,有时又叫步兵武器。
有些轻武器也广泛装备于其它军种、兵种,作为辅助武器使用。
轻武器的主要用途是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毁伤敌坦克、装甲车等战斗车辆,打击各种低空飞行目标,破坏或压制敌人其它武器装备及军事设施。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轻武器中,枪械的种类最多,使用范围最广,在步兵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轻武器的主要特点是:1、重量轻,体积小,多数能单独使用,可由单兵或战斗小组携行;2、使用方便,开火迅速,火力猛烈;3、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作战,人能达到的地方轻武器就能达到,特别适应于敌后斗争使用;4、品种齐全,可以按任务要求进行装备,杀伤人员,击毁装甲,防卫低空,纵火焚烧,施放烟幕、毒气等均可使用轻武器;5、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廉,适于大量生产,大量装备。
未来战争中,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主要是为了反恐、反霸、反分裂而战。
其中,近距离地面作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作战样式,轻武器必然要大显身手,经受考验。
能否在小空间作战中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以较小的代价克敌制胜,轻武器的装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2005年10月,军委曹刚川副主席视察轻武器论证所时指出:“轻武器不轻”。
2006年12月,总装某领导在听取某科研所轻武器靶场建设发展规划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如何加强轻武器等常规兵器装备建设。
这都体现了高层领导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思考。
轻武器具有其他武器不可替代的战术功能。
持枪步兵是各国军队的主体。
在现代战场上部队不会只局限于一地作战,地面攻防战斗往往是在看得见的距离上进行交火。
轻武器的主要作用是:1. 轻武器是现代步兵(轻步兵和装甲步兵)手中的基本武器,是近战中最有效的杀伤手段; 2. 轻武器在支援步兵冲击,在压制和摧毁敌人火力点(敌机枪掩体、榴弹发射器和反坦克武器阵地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威慑和打击作用; 3. 防御时,在近距离内,轻武器是遏止和粉碎敌下车步兵冲击的主要火力源泉;4. 在特定条件下战斗(丛林、峡谷、城镇等),轻武器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5. 在敌后游击作战中,袭击敌人运输线(特别是它的油料供应系统)、供应基地、前线机场、导弹发射基地、通信联络系统和指挥机关等,轻武器可能是主要的战斗手段; 6. 警戒、巡逻、侦察和自卫,必须配装轻武器; 7. 在反装甲的梯次火力配系中,步枪等配装的枪榴弹等轻型反装甲手段,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8. 轻武器具有一定的防低空低速空中目标(如伞降兵、直升机和低空飞机等)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轻武器系统在质和量上也确实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
不仅传统的枪、弹、瞄具在结构、材料、工艺、战术技术性能上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且诸如激光枪、水下枪、单兵云爆弹、电网干扰弹等新品种也不断涌现。
特别是近些年各国研制的士兵系统,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精确打击能力、自我生存能力于一身,体现了单兵武器(轻武器的主体)向综合集成数字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揭示了轻武器发展空间的大扩展。
现在关于轻武器未来发展方向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种趋势:一、瞄准具———全天候化海湾战争以来,“控制夜晚”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夜视系统必须纳入未来士兵的成套装备中。
这种成套装备还包括白光瞄准镜、激光测距机和弹道计算机。
望远式瞄准镜、像增强管、夜视眼镜等都可以并到夜间行动装备中,问题是这些不同的装置并不全部兼容。
需要时,可以用像增强夜视瞄准镜替换白光瞄准镜。
有些瞄准镜,如法国SFIM公司的OB50或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的“凯特”等专用像增强夜视瞄准镜装到武器上时,是经过零位校正的。
此外,射手还必须有时间换用另一种瞄准镜。
传统的有放大倍率的望远式瞄准镜与夜视眼镜也是不匹配的,其相关孔径不同。
同时,夜视眼镜的位置和尺寸也影响正确瞄准,甚至无法瞄准。
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途径是研制模块式瞄准系统,以白光瞄准镜为基础,夜间作战时加入没有放大倍率的像增强探测器,因此可通过普通的白光光轴观察、捕捉和识别目标。
减小瞄准具体积的最新趋势之一,是采用反射准直式瞄准镜,加装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工作带宽为3~5微米的像增强器。
例如,将环形瞄具的实心玻璃反射准直瞄准镜加装到Munos1夜视系统上,士兵无需暴露自己就能观察或射击。
因为采用模块方案,系统很容易改进,也有可能用电荷耦合器件(CCD)视频摄像机来取代夜视系统。
热像视频摄像机系统是最新研制的产品之一,与像增强器一样,它们能够很方便地连接到新一代头盔中。
新一代头盔需要安装数字化显示器,这种显示器一般位于面罩的上部,可以接收多处数据。
此外,国外还在开发一种整体式瞄准模块,这种模块把红外波段和可见波段成像技术结合在一起。
为提高射击精度和杀伤率,提高步兵的夜战能力,枪械已把光学瞄准镜、夜视器材和测距瞄准合一,并配置了白光、微光昼夜可视的高倍率瞄准装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枪械的夜间瞄准精度。
此外,新型瞄具还可以发现对方所使用的红外光源及其它光源。
二、结构更加合理———通用化、枪族化、人性化以台军为例。
因为同为中国人,体型相近,装备发展状况也比较近似,都是以外购和仿造起家,台军仿欧美,我军仿苏为主。
1. 系统发展一体化,注重通用化、模块化、枪族化杀伤力强、结构紧凑、动作可靠、操作性好是武器发展的共同追求,而在传统轻武器发展中,功能拓展往往会导致体积增大,性能稳定性和操作性差等。
为了寻求新的契合点,各国开始用一体化的思路创新和制造。
由于台军仿制和进口了多个国家的轻武器装备,种类繁多,而每个国家的轻武器装备都有差异,通用化程度较低,造成平时训练、战时维修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障碍。
台军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逐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比如在新一代武器的设计上,注重通用化、模块化,台军新式T91步枪(T65、T86的演进型)与早期的T65、T86步枪主要零部件能够通用,且新式步枪加装了通用导轨,可以安装多种瞄具,提高了综合作战性能。
另外同时,台军根据实际需要,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淘汰长期服役的不同类型的杂牌武器,换装新式武器。
在单兵武器方面,台湾陆军已计划从2004~2008年度编列18亿元新台币预算,用T91步枪替换现役T65系列步枪和其他步枪,台军宪兵、机械化步兵旅与卫戍旅等一线部队则已经开始换装新式T91步枪。
受限于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未来台军新一代轻武器装备仍将以仿制和进口为主。
枪械装备形成系列,撤装传统的冲锋枪、步机枪合一已成为新型单兵战斗武器的发展趋势。
新枪族既是进攻武器,又是轻型支援武器,可点、面杀伤,也有一定的对付低空目标的能力。
枪族的形成,达到了同级武器结构型式统一,主要零部件能互换及使用弹种的通用,从而方便了维修。
这样也减少了班用弹药品种,减轻了战士的负担,对有故障的武器可随时随地修理,大大提高了机动性、勤务性和经济性,尤其在战场上有力地保障了战斗力的提高。
2. 注意以人为本,更加人性化。
台军现役轻武器装备主要以仿制美制轻武器为主。
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长期以仿制和进口为主的“拿来主义”,导致了诸多使用上的问题。
例如T75式手枪、T74式机枪、T83式自动榴弹发射器等,其原型都是适合欧美人使用的武器,体积和重量偏大,后坐力大,对于身材体格都较为瘦小的亚洲人来说,原封不动地仿制过来,作战效能就要打些折扣。
台军在新式轻武器装备的研发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在仿制过程中注重改进人机工效三、武器功能多元化为了适应战场攻击目标多样性的要求,轻武器实现了武器功能的多元化,提高了单个武器满足对不同作战目标的适用性。
1. 目前,各国在这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在:致力于开发多功能武器上。
如美国的维克托22型射击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更换系统部件,可以改变其手枪性能而作为卡宾枪使用;其陆军通过在 M4卡宾枪上安装导轨,可以不用任何工具,按需要配置武器的多种方式,如可以加装多种昼夜瞄准镜、指示器、瞄准装置,另外还将配备激光测距仪、视频摄像机、热武器瞄准镜等,以提高对夜间目标、隐蔽目标的作战能力。
还有,通过增加同口径枪支的弹药种类和性能,提高对多种目标的作战能力;利用高新技术实现武器功能的聚集,通过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非致命性武器功能多元化。
2. 致伤机理多样化传统武器对目标致伤破坏是物理性的、整体性的摧毁,特别是对生动目标的破坏是致命性的。
而致伤机理完全不同的“弱杀伤”新武器,是通过高科技作战手段,使人或其使用的作战武器某一系统的功能暂时丧失或降低,这种破坏是可恢复性的,有一定的“人道性”,因而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
从目前各国计划和研究情况看,“弱致命”轻武器主要基于以下几种致伤机理:一是扰乱人的视觉功能。
如西方正在研制的激光致盲武器,可以致盲人眼。
二是干扰人的大脑功能。
美国正在研制的低频睡眠武器,通过发出频率极低的电磁射线刺激人脑,释放出约束人体行为的化学物质,致人昏睡。
三是干扰人体细胞组织。
如已经出现的便携式次声武器,可以造成人员失能。
四是限制人体物理功能。
国外正在研制一种胶水枪,可使攻击目标失去动作能力。
五是破坏武器系统功能。
如破坏敌自动化指挥系统和士兵理想作战系统中的计算机等。
3.用冲锋手枪和小口径冲锋枪取代手枪手枪是单人使用的自卫武器,它能以其火力杀伤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
手枪由于短小轻便,携带安全,能突然开火,一直被世界各国军队和警察,主要是指挥员、特种兵以及执法人员等大量使用。
手枪由于弹匣容量小、射程近、故障率高限制了它的使用,因而有些国家提出用冲锋手枪甚至小口径冲锋枪取而代之。
4. 枪榴弹功能———点面杀伤、破甲一体化枪榴弹直接套在步枪的枪口装置上用普通弹发射,使近战威力武器实现破甲、杀伤合一。
在消灭有生力量、压制火力点、摧毁轻型装甲及特殊情况下,对武装直升机进行射击,具有其它武器不可及的战斗威力。
榴弹武器仍然是各国轻武器发展的重点之一,如俄罗斯研制了GP 95 40毫米枪挂榴弹发射器和GM93手持式榴弹发射器,德国装备了新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等。
5. 军用霰弹枪东山再起。
军用霰弹枪曾一度被冷落。
在轻武器序列也不占重要地位,但由于近战任务的需要,特别是市区维持治安的需要,又出现了发展的好势头。
专家们指出,霰弹枪的变革应是生产不同的、更有效的霰弹枪弹药,包括常规杀伤弹、鹿弹、低致命弹,还可能包括燃烧弹。
南非研制了一种无托型泵动霰弹枪,枪全长690毫米,重3. 9公斤,两个弹匣供弹,可以装填多种弹药,包括低致命弹和杀伤弹。
通过一个按钮,射手即可以从一个弹匣换到另一个弹匣。
与一般霰弹枪不同,当射手向前推压活动组件时,枪管和其组件向前运动,弹壳向下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