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适用于___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工作。
(D )A.磷酸盐系统供能B.糖酵解代谢系统供能C.有氧代谢系统供能D.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2.在赛前中短期集训中,技能主导类个人对抗性项目应重点抓好____,以及通过各种配对练习提高实战能力。
(A )A.技术绝招的训练B.主要技术环节的熟练和完善C.技术细节的训练D.运动素质的训练3.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A.运动素质B.专项技术C.专项战术D.心理能力4.基础训练阶段训练的首要任务是(B )A.协调能力和基本技术的训练B.基本运动素质C.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D.传授训练理论知识5.周期安排原则是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______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
( C)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B.人体机能能力的超量恢复C.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D.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6.发展磷酸盐系统的供能能力的训练,可选用_______训练方法。
( B)A.短时间持续B.短时间重复C.强化性间歇D.法特莱克7.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具有非衡特征及________效应。
( D)A.整合B.泛化C.木桶D.补偿8.与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一个训练大周期划分为_______三个时期。
(B )A.准备时期、恢复时期、比赛时期B.准备时期、比赛时期、恢复时期C.比赛时期、准备时期、恢复时期D.比赛时期、恢复时期、准备时期9.发展糖酵解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可采用_________训练方法。
( A)A.中时间重复B.长时间持续C.中时间持续D.短时间重复10.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称之为(C )A.技术特长B.技术规格C.技术风格D.技术差异11.比赛周训练负荷安排的一般模式是( A)A.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B.比赛前一天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C.比赛前一天提高训练负荷量D.比赛前一天训练量和强度达到高峰12.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称(D )A.成绩障碍现象B.竞技能力停滞现象C.竞技能力延迟反应现象D.高原现象13.___________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
( A)A.运动训练B.运动员选材C.运动竞赛D.竞技体育管理14.在最佳竞技阶段,体能主导类项目应把___________摆在训练的首要位置。
(C )A.协调能力和基本技术的训练B.专项心理素质的训练C.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D.训练理论知识的传授15.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____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D )A.客观需要B.实战需要C.现实条件D.客观规律16.在下列运动项目中,一般采用全年单周期安排的运动项目是( A)A.需要4~6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好充分准备或取得显著训练效应的项目。
B.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项群中的项目。
C.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中的项目。
D.大多数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中的项目。
17.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___________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 D)A.磷酸盐系统B.糖酵解代谢系统C.有氧代谢系统D.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18.准备时期训练中采用的最多的训练周类型是(A )A.基本训练周B.赛前训练周C.比赛周D.恢复周19.当训练负荷超出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便会产生___________现象。
( C)A.生物适应B.代偿效应C.劣变反应D.异时反应20.间歇训练法的最大特点是(C )A.间歇时间内的休息方式是积极性的B.练习持续时间很长C.运动员机体在间歇时间内不能完全恢复D.负荷强度最小来源21.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____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需遵循的基本准则。
(A )A.客观规律B.客观需要C.实战需要D.现实条件22.赛前训练周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是(B )A.提高训练的负荷量B.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C.降低训练的负荷强度D.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负荷量23.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 C)A.创造优异运动成绩B.探索运动训练规律C.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D.培养体育人才24.在全年训练中,被采用最多的是(A )A.基本训练周B.赛前训练周C.比赛周D.恢复周25.高度的____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C )A.技能B.技巧C.技艺D.技术26.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____和外相性。
( D)A.集群性B.公平性C.公正性D.公开性27.爆发力强、速度快的运动技术训练宜选用____训练方法。
( D)A.短时间持续B.中时间持续C.发展性间歇D.短时间重复28.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____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B )A.有氧代谢系统B.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C.糖酵解代谢系统D.磷酸盐系统29.对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B )A.战术意识B.体能C.运动智能D.心理能力30.周训练计划内容安排的最主要特点是(A )A.不同训练内容的交替安排B.同性质内容的集中安排C.大强度训练内容的集中安排D.训练内容的高度专项化:考试大-自考二、填空题(。
1.体能训练课主要安排身体素质(内容)的训练。
2.在训练实践中,恢复手段有_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和心理学恢复手段等几大类。
3.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_专项_性准备活动两类。
4.依据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分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可分为__后天训练获得_性竞技能力和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
5.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有流水式、___轮换式_式和分配式三种。
6.运动员的现实状态_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7.体能由身体形态、机能、_身体素质_三个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因素构成。
8.准备时期训练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__竞技能力_,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9.周运动负荷的_加大_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
10.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之一是现代科技支持的__全面_性及导向性。
11.选材时,力求使用科学的__测试_和_预测_方法。
12.运动训练是实现__竞技运动目标_的最重要途径。
13.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__最本质_的特点之一。
14.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分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_顺进分解训练法_、__逆进分解训练法__四种。
15.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_负荷强度_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16.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是训练负荷指标、_运动成绩指标_和_竞技能力指标_。
17.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_运动素质水平_的基础条件。
18.运动训练目标的__专一性_与实现途径的__多元性是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9.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有_信号刺激法_、_运动感觉法_、移动目标的练习和选择性练习。
29以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可将运动项目分为_单一动作结构_、_多元动作结构_和_多项组合结构_三大类。
30运动训练中信息传递方式有__讲解_、_图视_、__观摩__。
31增加负荷的四种基本形式有__直线式_、__阶梯式_、_波浪式_、_跳跃式_。
32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有_单纯分解_、__递进分解__、__顺进分解_、_逆进分解_。
33速度素质可分为__动作速度_、_反应速度_、_位移速度_三类。
34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__快速力量性_、_速度性_、_耐力性_三个亚类35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__准备期_、_比赛期__、_恢复期_三个时期构成三、名词解释1、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以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竞技体育:是同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4竞技能力: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的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欲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6、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7、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练习方法8、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9、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10、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五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势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2、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3、意念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有意识的、积极的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方法,其过程是:想象-大脑皮层留下“痕迹”-练习中激活“痕迹”-“回忆”-进一步深刻记忆-对照标准“纠正”错误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5、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阻力包括内部阻力和外部阻力。
16、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17、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18、项群: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19、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20、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21、运动能力:就是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就是竞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