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 B 政策。
A.重商抑农和闭关自守B.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C.重商抑农和对外开放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B 。
A.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B.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C.高度集权的独裁专制制度3.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是以 A 为主干,融合其他多种学说观念而逐步形成的。
A.儒家思想观念B.道家思想观念C.佛家思想观念4. B ,林则徐将从英美烟贩手中搜缴的2万多箱、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取得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
A.1838年6月B.1839年6月C.1840年6月5.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的时间是C 。
A.1838年6月B.1839年6月C.1840年6月6. B ,在南京下关的英舰汉华丽号上,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A.1841年7月29日B.1842年8月29日C.1843年9月29日7.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 。
A.1856年至1860年B.1857年至1860年C.1858年至1860年8.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B 。
A.1893年B.1894年C.1895年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C 。
A.1988年B.1989年C.1900年10.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把中国变成A 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的过程。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殖民地社会11.A ,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
A.1851年1月11日B.1852年1月11日C.1853年1月11日12.太平天国提出的理想蓝图是按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制定的 B 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A.平均主义B.绝对平均主义C.天朝田亩制度13.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南北对峙了14年,太平军驰骋转战十八省,先后攻克 B 城镇,其规模之宏大,时间之久长,影响之深远,是历代农民运动不能比拟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A.五百余座B.六百余座C.七百余座14. B ,天京被湘军攻破,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A.1864年6月9日B.1864年7月19日C.1864年8月29日15.太平天国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旧式农民战争即使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还是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 C 。
A.矛盾问题B.道路问题C.出路问题16.洋务运动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 C 和创办与军用工业有关的民用企业阶段。
A.重点创办造船工业阶段B.重点创办机械工业阶段C.重点创办军事工业阶段17.1895年发生的 C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A.戊戌变法B.秀才请愿C.“公车上书”18. C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新政从这一天开始,至9月21日顽固派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A.1896年6月11日B.1897年6月11日C.1898年6月11日19.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A 不能把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革引向成功。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资产阶级温和革命运动20.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二十余名华侨,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 。
A.光复会B.华兴会C.兴中会21.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口号是B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振兴中华,维持国体C.振兴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2.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后提出的革命目标是C 。
A.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创立民国B.驱除鞑虏,平均地权,创立民国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3.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是 A 。
A.1905年8月20日东京B.1905年9月20日上海C.1905年10月20日北平24.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 A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平均地权,创立共和C.驱除鞑虏,光照中华,平均地权,创立合众政府25.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有明确政治纲领和组织机构的 B 。
A.资产阶级改良政党B.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资产阶级社会政党26.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C 。
A.1910年11月11日B.1911年8月20日C.1911年10月10日2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和临时大总统是 A 。
A.1912年1月1日孙中山B.1912年5月5日孙中山C.1912年10月10日孙中山28. B ,清帝退位,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
A.1912年1月12日B.1912年2月12日C.1912年5月12日29.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以 C 为指导,用革命暴力的手段,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革命,因而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三民主义30.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 C 。
这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A.资产阶级联邦制度B.资产阶级立宪制度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31.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却未能触动 A 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使中国真正获得独立;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一个民主共和国,却又将革命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致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最终仍然未能避免失败的命运。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32.辛亥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历史证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敌人,它们绝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总是要以种种卑鄙手段来扼杀革命,以维护其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但其天生的 B 决定了它难以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彻底的胜利。
中国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能够抵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的新兴力量,中国革命才有成功的希望。
A.软弱性与摇摆性B.软弱性与妥协性C.动摇性与不彻底性33.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B 。
A.1915年8月,陈独秀在北平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B.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C.1915年10月,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北平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3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 B 运动。
A.学习教育B.思想解放C.政治启蒙35. B ,俄国发生了由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A.1917年10月8日B.1917年11月7日C.1917年12月9日36.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发生了质的转变,成为中国 C 的伟大开端。
A.三民主主义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37.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 B 。
A.根本原因B.直接导火线C.重要原因38.五四爱国运动的目的是 B 。
A.保卫主权,内惩国贼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内惩国贼,打倒卖国贼39.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两个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 C 。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40.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看,是中国近代 B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A.社会矛盾B.社会经济、政治C.阶级矛盾4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从现代政党产生的内在规律看,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C 的必然产物。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其革命团体的涌现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其十月革命的影响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结合42.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并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 A 。
A.阶级基础B.思想基础C.物质基础43.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共性特点,即与最B 相联系,最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A.先进的政治形式B.先进的经济形式C.先进的文化形式4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 B 。
A.政治基础B.思想基础C.思想、政治基础45.1921年7月23日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 B 党员。
A.50名B.50多名C.57名4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直至 C 。
A.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47.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 A 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4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就有了 B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A.新的革命政党B.新的领导力量C.新的革命力量49.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
大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 C 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现阶段革命斗争的目标。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帝反封建50.1921年8月,党在上海建立的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是 C ,并出版了《劳动周刊》。
A.中国劳动者协会B.中国工人阶级协会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51.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 B 高潮。
A.第一次农民运动B.第一次工人运动C.第二次农民运动52.1922年1月, B 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A.沙面工人大罢工B.香港海员大罢工C.广州工人大罢工53.1923年2月, C 是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A.广州铁路工人大罢工B.北京铁路工人大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5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A 。
A.1923年6月12日广州B.1923年7月12日上海C.1923年8月12日北平55.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共两党建立 C 的策略。
A.同盟军B.合作对敌C.统一战线56.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A 。
A.1924年1月广州B.1924年3月上海C.1924年5月广州57.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B 。
A.初步形成B.正式形成C.基本形成58.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其党代表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