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古栈道-傥骆道

陕西古栈道-傥骆道

陕西古栈道-傥骆道傥骆道(TangLuoDao)傥骆道是古栈道名。

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

傥骆道长约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

至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

1古道简介<divstyle="mso-element:para-border-div;border-top:none;border-left:solid #E0E0E0 1.0pt;border-bottom:solid #CCCCCC 1.0pt;border-right:solid#E0E0E0 1.0pt;mso-border-left-alt:solid #E0E0E0 .75pt;mso-border-bottom-alt:solid#CCCCCC .75pt;mso-border-right-alt:solid #E0E0E0 .75pt;padding:0cm 5.0pt 6.0pt5.0pt;background:white"> 傥骆道傥骆道又名党骆道,骆谷道,始通于三国,是穿越秦岭,连通关中与汉中最近捷的古道路.唐代德宗,僖宗避兵火,均经由此路至汉中,四川。

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以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古道全长约200公里。

傥骆道一线的栈道、栈桥、摩崖碑刻等遗存共发现50余处,主要分布于西骆河、黑河水,傥水等河谷,其架木或架石的栈孔多开凿于河流一侧的悬崖壁上下,个别地点的栈孔多达70余个。

栈孔以方形和圆为主,也有呈马蹄形、三角形的。

栈道的修造方式有平梁立柱式、千梁无柱形,依坡搭架式以及凹槽式。

傥骆道,因南口曰傥(在陕西洋县境内)北口曰骆(在陕西周至县境内),故名,又叫骆谷道,长约500华里。

在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的诸条古栈道中,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是最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

秦岭横亘中国中部,被称为华夏龙脉,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

大致而言,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其南就是长江流域了。

《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

” 古道穿越秦岭,艰险不言而喻,诗仙李太白有《蜀道难》叹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石梯石栈相钩连……”2地势险峻佛坪山里隐藏着一条有名的古道,叫傥骆道,是旧时入蜀的7条蜀道之一。

傥骆道北从陕西周至骆峪进秦岭,南由洋县傥水河谷出,至汉中,是褒斜道、文川道、子午道、金牛道、故道、连云栈道等蜀道中最近捷也是最险峻的一条道路。

傥骆道因为是北从周至骆峪进秦岭,南从洋县傥水河谷出到汉中,进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所以叫傥骆道,全长240公里,是当年所有栈道中长安往汉中方向最近、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

3历史背景关中通往陕南的六条古道示意图在三国时期,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对付曹魏的军事基地,征战进退,傥骆道是通北的首选道路。

中唐以后,傥骆道成为官道,官员任免,回京述职,多走此路,路上曾经遍布亭帐馆舍,以备军旅之用。

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

这条路线主要于军事活动。

正始二年(244),魏将曹爽出骆峪罚蜀。

甘露二年(257),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

唐代,傥骆道曾一繁荣,成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馆驿多达11处。

建安四川(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相传当年杨贵妃就是取道傥骆道,再沿汉江水路入长江到达扬州,最后飘洋过海去了东瀛。

4繁荣时期傥骆道远古以来由先民开辟一直是沟通南北的捷径,较多历史记载见于《三国志》,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

三国时期,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对付曹魏的军事基地,征战进退,傥骆道是通北的重要道路。

因这条道路山高谷深,人烟稀少,行程相对较短,且北指关中腹地,南抵汉中门户,便于藏兵、调兵和出奇兵,每到战争时期,古道上战事频繁,羽书飞驰。

有趣的是,虽然汉刘秀起兵征战过程中与傥骆道关系并不密切,且在正史中未见相关记载,但傥骆道上,尤其在南段,大部分的历史传说与他相关,如马道梁上有三块呈品字形分布,有一人多高的大石块叫支锅石,相传是因刘秀行军至此支锅造饭而得名;梁东侧有条细长弯曲的山脊叫蟒岭,相传是有条修炼成精的大蟒,在刘秀与王莽激战正酣时赶来助战,希望立功受封,获得正果。

刘秀虽然战事不利,但他是真命天子,封赏是有效力的。

可这位蟒妖能力有限,贻误战机,遭刘秀斥责,失望羞愧之下,盘桓曲蜷在此化作蟒岭。

兴隆岭以南最高的山叫汉王山,也因刘秀得名。

又有山民讲,汉王山是刘邦行军布阵的地方,等等,不一而足,大部分与刘氏宗室和龙蛇有关。

到了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关中陕南物资转运激增,商贾往来不绝,每条南北古路都经过大规模的整修,有关傥骆道的记载不绝于史书典籍,蔚为大观了。

唐代是傥骆道通行条件最为完备,商旅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有三十里一驿站,十里一邮亭之说。

唐高祖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朝廷征调民力整治疏通了傥骆道,在北口设置了骆谷关。

整个唐代,傥骆道作为官驿大道,尤为通畅。

公元784年唐德宗李适为了躲避朱泚兵变,经傥骆道逃难来到汉中。

德宗长女唐安公主时年23岁,因经受不了一路的艰难困苦,到洋县后不久暴病身亡,就地安葬在县城西40里的马畅镇。

德宗悲伤之极,虽在逃亡途中,仍以相应的规格埋葬公主,现公主坟被作为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得以保护。

还有一种传说,安史之乱后,杨玉环并没有在马嵬坡被吊死,后来走傥骆道逃到了日本。

唐代以降,政治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关中的经济地位不复往昔,关东通往河南湖北的武关道,关西通往四川的陈仓道地位凸现,傥骆道不再整修,逐渐衰落。

到了近代,随着佛坪县城东迁到佛坪袁家庄,108国道(周城公路)开通,傥骆道已被废弃,再也见不到各色风尘仆仆的行旅了。

只留下了大量的神怪志异,还有无数的英雄伟绩和传奇故事在山民间口耳相传。

5自然风光傥骆古道的南端地处亚热带低地山区,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海拔2000米山区,年平均降水超过1000毫米。

即使气候变暖,暖冬持续,降水减少,这里的雨雪增减量也不是很大。

因而,秦岭南坡和大巴山区,成为汉水最为可靠的水源地。

在以往年份,虽然山上积雪没有今年这般厚,但仍覆盖高山地带,历经数月才消融,保障了山间河溪水流常年不断。

古道的北端,在秦岭北坡的骆峪中,虽然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但山谷中仍是草木葱茏,溪水奔流。

秦岭北坡的山势陡峭,与秀丽幽深的南坡比较起来,这里的景色更壮观一些。

和其他古栈道一样,傥骆道的绝大多数路程循河溪前行。

秦岭的河流多为南北走向,路修在河谷中,既有捷径之利,又有夷平之便。

但翻越山梁(分水岭)是必经路段。

古人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山间栈道绵延数里,但是遇到冰雪呢?在冬季若要翻越山梁,只能踏雪而行了。

傥骆道北起周至县的西骆峪口,南至洋县的四郎庙(氵党水河口),要翻越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梁依次为官岭梁、西老君岭,秦岭梁,财神岭,兴隆岭,大牛岭,马道梁共七道,其中长的超过20华里,短的也在5华里以上,冬季都是积雪重重,冰封难行。

傥骆道傥骆道中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梁有三条,分别是老君岭,财神岭和兴隆岭,都是秦岭山脉中赫赫有名的大山。

夏秋季节,这些山岭烟岚雾罩,霖雨连绵,河溪湍流如飞;冬春时分,寒风砭骨,冰凌垂路,积雪封山,通过难度可想而知。

古人有关傥骆道的吟咏不少,多为高山巨川、密林幽篁震撼心灵之作,也有对艰险旅程的慨叹。

写高寒积雪的如唐代元稹《南秦雪》诗云: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雪似尽,已惊岩下雪如尘。

写荒凉残破的如宋代文同《骆谷》诗云:龙蛇纵横虎豹乱,古栈朽裂深埋苔。

写军旅生活的如宋陆游诗:雪云不拥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

就在当今穿越傥骆古道,每个人都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对自小生长在城市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

如果有足够的植物知识,就会与水青树,连香树、独叶草不期而遇,它们可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的孑遗物种。

假使不认识这些珍宝,漫山遍野灼灼似火的杜鹃花,两人合抱粗的巨树,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也够让人震惊;在中国中东部,秦岭是为数不多的能见到大群野兽的地方,傥骆古道上,见到的都是动物园的明星,见到的可能性非常大。

6骆口驿站骆口驿是傥骆道(也称骆谷道)上一个控扼北口的著名驿站。

最近,这座古代重要的交通邮驿和军事关隘的遗址,已被当地考古爱好者发现、发掘。

经专家认证,地址在今陕西省周至县骆峪乡骆峪村。

据《西安晚报》1999年12月26日报道,发现骆口驿址的是周至县考古爱好者王安泉。

已发现的驿城,城区7460平方米,北城有门,开在其中。

城中有200余间官房,分别为驿馆、客舍、货栈、兵营、邮亭、库房、马厩等。

屋中地面一律青砖铺墁,门前有明柱、回廊,街道以石条铺设。

北城门石门墩稍加雕凿,大门裹有铁页。

古城墙基宽8?5米,高10米,城墙顶宽约5米,外墙基由石条砌筑,上砌青砖,有垛口。

城砖、石条和门墩已被村民移走,城区垦为耕地。

出土时有许多五铢、开元和宋明清铜钱及个别银币,并有大量瓷、陶器残片,其地道和排水道尚待发掘。

傥骆道也称骆谷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骆水,入骆谷,称骆谷道;而汉中去长安,自洋州道兴县(今洋县)向北要先越傥水、入傥谷,故又称傥骆道。

《通典》载:“汉中去长安,取傥骆道,凡652里”,是当时从长安通往汉中的三条古栈道(另两条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条。

三条道中,骆谷道开辟较晚,当开通于三国时,其余两条则分别开辟于西汉和东汉。

汉王(高祖刘邦)当年率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

《史记·高祖本纪》中所叙,指的就是子午道。

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开始修筑,首先开通了被高祖烧绝的子午栈道。

此道自长安、杜陵,入子午谷后,穿秦岭,迳至汉中,从而沟通了关中与巴蜀及西南的联系。

东汉永平年间(明帝刘庄)又开通了褒斜道,更密切了关中与巴蜀的联系。

傥骆道的开通当在三国时代。

三国时,蜀汉的北伐基地在汉中。

北伐,首先得修复、扩充秦蜀之间的道路交通。

据《三国会要》载:三国时秦蜀之间的通道大致有三谷四道。

三谷者,即汉中西北的褒谷、北骆谷、东北子午谷。

四道即: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及南栈金牛道。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邮驿松弛。

南宋初年,烽火连绵,金兵所到之处,大焚驿舍,铺兵逃散,邮驿中断,傥骆道随即废弃。

此后,秦南北驿路,再未启用傥骆道。

7历史考证杨贵妃与傥骆道白居易于周至做都尉时曾一度详细考察了杨贵妃之死,写下《长恨歌》,歌中描述“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等诗句证明杨贵妃沿傥骆道逃走,东渡日本安享晚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