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轮复习
手工 工场
工厂
农业比 重下降
工业发挥 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
PK
城市化进 程加快
工业城 市形成
国际关系
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盛行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使东方从属西方。
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兴起
材料1:“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 汽机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把 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厂房里,实现劳 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 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 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 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这样,一种新的 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 —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动力的革新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运输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完成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 代手工工场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 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 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 资金: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开辟新航路
(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
(进一步扩展)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雏形出现
进一步扩展
基本形成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 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 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 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 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B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小结: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
时间 18c60s 人物 重大发明 影响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 推动了以蒸汽为动力 的运输时代的到来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改良蒸汽机 蒸汽轮船 蒸汽机车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提示:工业革命的成就涉及三大领域,即棉纺织、动力 和交通领域;英国工业革命过程注意三个时间点:18世 纪60年代开始,1785年新阶段,19世纪40年代完成;到 19世纪中期有三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即英法美。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2009全国文综一)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 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 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 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 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 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 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 小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动力的革新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蒸汽时代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动力的革新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运输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复习提问:评价西方国家早期的殖民扩 张 ▲殖民扩张的评价:
对殖民国家来说
两重性
(一分为二、分清主次)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殖民地人民来说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 落后 ——破坏性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 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客观建设性
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 ①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途径: 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3、基本形成: 19C中后期,欧美资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深远影响: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世界的面貌。
(2009全国文综二)17~18世纪,欧洲大 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 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 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 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①重要的发明主要来自英国。 ②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
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以轻工业为主。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 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 是建设性的使命。”
想一 想? 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列 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 带来那些影响呢?
应该如何理解这一段话?
这也是促使工业革 命进行的直接原因
•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 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 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 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 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 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 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 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 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 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 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 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 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 廉
下图反映了1857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 人数的比例(%),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A.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人 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D.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 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 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 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 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工业资产阶级 和工业无产阶 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 “世界 工厂” 材料5: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 丹莱·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 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 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 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 中国人替我们种茶叶,西班牙和澳大利亚是 我们的葡萄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 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张到各个 热带地区去了。”
“恶”:贸易垄断、抢掠财物、灭绝种族、贩卖黑奴。 “曙光”:加速了欧洲的资本的原始积累,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 • • •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 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 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 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 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 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 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 ) A.中国辛亥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材料3:1760年,英国5-10万人 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 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 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 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 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 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材料四: 阶级关系: 社会日益 分裂为两大对 立的阶级——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 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 逊河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 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提高社会生产力
材料2: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 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 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 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 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 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 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0吨。
促进现代工业城市兴起,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材料6: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 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在市场这 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为追求自 己的利益自由做出选择,使社会资源获 得最优配置。 社会意识: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 自由经 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经济思 想盛行。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 蒸汽时代; 工厂化; (2)生产组织形式: (3)经济结构:工业化; (4)生活方式:城市化; (5)阶级关系:阶级对立化; (6)社会意识:经济自由化; (7)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