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高考文化常识题目汇编及答案 调试版
2016高考文化常识题目汇编及答案 调试版
• A.秦汉时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太 守”。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 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 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 B.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 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酷 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 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 的严惩不贷。
• 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 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
• 12、B(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 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 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 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 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B项,“吊 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 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 讨伐有罪之人。)
•
•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 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文中“天启元年”是 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 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 年、生肖纪年等。
• B.文中“署”是代理官职的意思,或暂任、 试任某一官职。例如:“时振德兼署长宁” 就是试任长宁的官员的意思,另外“假” 在文言文中也有代理性质的职务。
• 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 亡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 婉说法。
• 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
• 5、B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 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 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 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 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 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 “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 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 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 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 异。”
• C.“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字在 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寡人 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句中,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 西西南部,河内即黄河以西的地方。
• D.“豪右”是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 世家大户。汉以“右”为上,故称“豪 右”。
•
• 10、C(河内是指在今河南境内黄河 以北的地区)
• C.“巾车”,最早是古代一种官名;“巾 车”也有表示整车出行、郑重其事的意思。 后来巾车也指有帷幕的车子,成为一种车 种名称。文中指“做官”的意思。
• D.“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高尚 出俗之士,多指隐士。文中表达的就是 “隐士”之意。
• 1、C(文中与“,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 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 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 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 “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 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 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 3、D(“除三人名”中的“除”,是 除去,消除的意思。)
•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 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 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 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 习。
•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 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 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 一人”即可印证。
• 2、A(秦时称“郡守”。“拜”为任 命,而非提拔。【思路点拨】这类题 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 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 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 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 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 仔
• 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 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 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 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 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 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 A.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 的儿子。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 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 B.侍中,秦汉之时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 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 职外的加官之一,元以后废止。
• C.左迁,即官职的晋升,汉代贵左贱右, 故将升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 D.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 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
• 13、D(应为“纪传体”)
•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 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 行伍,泛指部队。
•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 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 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 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 扬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 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 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11、C(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 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关系可以看出来。 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 系是“轼”是“瞻”的工具,《曹刿论 战》“登轼而望之”,可以知道。岳飞, 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 关系,大鹏鸟飞举也。)
•
•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B.“失律”中国古典诗词对仗中的不合 平仄关系规则的句子,文中指战事失利。
• C.“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战国时代 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 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
• D.“河南”黄河以南,与 “河北”泛指 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 7、A(“淮左”江淮东部,“淮右” 就是江淮西部。古人看地图与我们今 天的看地图的方式相反,“上南下北, 左东右西”。)
• 9、C(“左迁,即官职的晋升”理解 不正确,左迁,为贬官。)
•
•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解褐”解下平民所穿的布衣,换上官 服。“褐”即粗布或粗布衣,古时贫贱人 穿的衣服,褐
• 衣借指平民。
• B.“绯鱼”是唐宋时朝官的服饰。官服分 颜色也是从唐朝开始,六品以下绿袍,无 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皇帝一般给予 某位大臣奖励,就根据其品级赐予相应的 服饰。
•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 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 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 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 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 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 “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 死罪”之类的话。)
•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阙”,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 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因 系双阙孤植,“中间阙然为道”,故称“阙”。 文中代指朝廷。
• B.“季”,古代兄或姐妹之间依照长幼排 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一 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 “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不管多 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春夏 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 (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称为“四 季”。文中指“小儿子”的意思。
•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 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 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 4、B(出,是指调出京城。)
•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 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 重。
• 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 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按劾的一种特殊文 体。
• C.“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 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 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 于礼貌和尊敬。
•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 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张振 德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 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 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 B.出,指罢黜官职,与“拜、除、领、迁” 等词一样都是跟官职有关的词。
•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 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 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
•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 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 东”。
•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 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 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 窄。
• A.“改秩”,指的是变更官吏的职位或品级。 其中“秩”是指古代官吏的俸禄。
• B.“进直”,指的是官员因为业绩突出,被 直接提拔调任,一般限于有特殊贡献的官 员。
• C.“授”“除”,这两个词都与官职的调动 变迁有关,均可理解为“授予官职”。
• D.“赐谥”,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迹 评定褒贬给予称号。李光被授予的谥号为 “庄简”。
• 6、B(“进直”指的是官员入宫值班 供职。此题也可以结合语境来看, “龙图阁”只是一个部门,不是官职, 明显是指让李光去这个部门任职。)
•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