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一、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及其作用(一)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定义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
教育目的是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不存在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决策层规定的, 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由于各级各类教育的情况不同, 为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殊性而将之具体化, 因此就出现了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表达教育目的的主要形式。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的具体化, 是幼儿园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它是指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是对幼儿园教育所期望实现的结果。
(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给幼儿发展指明了方向幼儿园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的目的性反映在幼儿园中就是根据社会的希望和要求去培养和塑造人的。
这种期望和要求用概括性语言加以表述, 就是教育目标。
须知, 人类遗传潜能给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是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不同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着人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教育究竟应该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一种教育, 引导幼儿向什么方向发展, 这是幼儿园教育目标所应回答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目标明确了幼儿的发展方向, 使得幼儿园教育可以有目的地制约幼儿的发展, 使幼儿既能形成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人格特征, 同时又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2.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指导着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为教育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 教育才可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适宜的环境, 选择特定内容, 安排得当的方法和组织形式,以保证幼儿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
同时, 为确定幼儿园各方面工作, 诸如幼儿园的设置、规模、设备、管理、卫生保健制度、教师的培养以及幼儿园教育所要遵循的原则, 使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各个要素和各种环境, 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其作用;使幼儿园教育机制更加有目的、有计划, 循着科学轨道高效运转。
3.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评价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如何评价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个问题, 即幼儿园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和达到了教育目标, 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幼儿园工作质量的标准。
也即是,考察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应以衡量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幼儿为基点。
教育目标评价是上级行政部门对幼儿园工作的检查评价的标准, 将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评价标准及其指导思想, 只有与教育目标一致, 才能对教育实践起积极推动和导向作用。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 也是以教育目标完成情况来检查各个教育环节的效果, 以便教育活动体现在教育对象身上更接近于预期的目标效果。
确立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有利于幼儿教师将注意力从“内容”引向“发展”, 从“形式”引向“目标” , 使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增强目标意识,确定远期目标, 又确定近期目标,依据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方法及形式;避免在教育过程中,盲目追求那些表面形式的东西, 追求花样翻新, 造成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影响了教育的实际效益, 故而使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制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依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 它受若干因素的制约,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社会和幼儿, 社会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确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会破坏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可行性、科学性。
(一)要反映社会要求我国幼儿园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而服务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把幼儿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培养成在未来能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 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能为社会与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因此, 认清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 对幼儿园教育来说就是一个是事关方向性、全局性的重要问题, 理应作为目标确定的重要依据。
如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样, 教育目标要摆脱社会的制约也是不可能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应适应社会要求的方向,这就是说,幼儿园教育目标不但要适应人类社会现今的发展水平,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 而且还必须随着社会发展而相应地变化,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
(二)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可能性幼儿教育对社会要求的满足最终要通过幼儿的发展与成长来实现,因此, 教育目标仅仅考虑社会的要求是不够的, 只有正确地认识并深刻地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的教育目标。
也只有这样的教育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园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
无视幼儿, 仅仅强调社会要求的幼儿教育目标不仅让幼儿得不到发展, 被强调的社会一方也不可能得到预期的满足。
(三)要遵循教育的总目标我国教育目标总共分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最高层次, 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
它是作为指导其它层次的总纲和依据。
第二个层次为各个阶段的目标, 即是由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的教育目标所构成的。
第三个层次为不同年龄确定的教育目标。
第四个层次为近期和短期的教育目标, 比如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等的教育目标。
第五个层次为具体目标, 即落实到每一节课和每一次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
这五个层次都是围绕总目标而制定, 用总目标来检查评定。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也是由我国教育总目标而确定的。
三、幼儿园教育目标及其层次(一)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 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教育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
在我国, 最高层次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提出来的。
最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下面是各教育阶段的目标, 是国家教育总目标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
上述的我国幼儿教育目标就属于这一层次。
这两个层次的目标是国家级的宏观层次的目标,比较抽象、概括,指导面宽,政策性强。
如果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中的最高目标的话, 下面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如果以时间维度来划分的话, 幼儿园的教育总目标(即《规程》规定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指导整个幼儿阶段的教育, 第二层次是幼儿园年龄班的教育目标(或叫幼儿发展水平目标), 它指导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 是上位目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化。
第三层次是学期的教育目标, 按照幼儿园的有效教育时间将目标的内容进行合理地安排。
第四层次是幼儿园的月计划或周计划的教育目标。
第五层次也是最后一个层次是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或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
I身r 1 [幼儿发展规_律幼儿发展的方向M 每个教育活动的 一教育活动效果的 一本班幼儿发展 一对上月教育情况的形<1 一本班幼儿发展的恥.轡麗儿券展的观察和评价 肉一蒐 保 能 一肌 一M 一我-活 大 胡 自一生 如果以教育目标的范围来分之话 ,幼儿园教育目标为总目标,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
第二层次是指导一个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包括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各方面的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是指导一个班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年龄 段的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产物。
第四层次是指导一个单元活动的教育 目标,单元既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单元,也可以是教材的某个单元。
第五层次是指 导一个教育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
这五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统一到多样的层次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
国家的教育目的必须通过这五个层次的层层具体化 ,才能转化为对幼儿的可操作的发展要求。
也只有通过这种转化才有可能实现幼儿个体的真实发展,从而最 终实现教育目的。
如果将社会对幼教的要求和幼儿个体的发展视为这各层次系统的两极的话, 社会要求首先以抽象的一般的形态体现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中 ,之后又逐层内化, 最终落实到幼儿具体的特殊的发展上。
另外,在前面阐述幼儿教育目标的依据时 还指出过,在目标的各层次上,社会要求与幼儿发展的显现程度是不同的。
这五个层次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发展水平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活动— 智力能力J P数学概念德] 自然概念 言语发展 会— 品德行为^ ] J 性— 情感 来道德 发 —・社会交往相对稳定的方向性目标标四、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应该看到,除了从理论上认识幼儿园教育目标之外,要真正把目标变为现实在实际贯彻中还必须注意下几点:(一)关于目标的逐层转化 高一层次的概括性目标必须转化为低一层次的具体目标才可能实施。
在这 一过程中,转化的准确性事关重大,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偏差,都会“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因此,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地、清楚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和各层次目标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目标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下层目标是上层目标的具 体化。
各层次的目标由低到高,共同构成一个达到总目标的阶梯。
教育目标的分 解,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分块,二是分层。
分块即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 ,分为几块,分别安排在几个月里。
如学年目标“观察四季特征”可分为观察“春”个性特征不断调整的动态目夏”“秋”“冬”四条目标, 安排在4、6、10、12 月。
分层即将大目标分为几个等级, 经过几个月教育,促进幼儿每月上一个“小台阶”最后提高一级水平。
如发展“分类能力” 的目标要经过很多操作练习活动才能实现, 它分为“按颜色、形状分类” , “按材料和用途分类” “按外形与习性分类” “从多角度分类”等目标, 将这些目标分到各个月里, 选择能完成这些目标的活动,如“我们的鞋” 、“各种各样的人”等。
这些活动的目标则更具体, 写为“能从颜色、用途、材料角度给鞋分类。
”“能按男女、大小、高矮、服装、肤色等多角度对人进行分类。
” 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
当然, 这不是说每个教育活动的目标都要面面俱到到具体目标阶段,往往是有所侧重的, 如第五层次的某一活动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