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阳中考模拟试题(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书写水平考查。
(5分)1.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二、积累与运用考查。
(30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啜.泣(chuò)角.色(jiǎo)踱.来踱去(duó)B.祈祷.(dǎo) 眼翳.(yì) 前仆.后继(pú)C.贮.蓄(chú) 羁.绊(jī) 人声鼎.沸(dǐng)D.虐.杀(nüè) 翩.然(piān) 不省.人事(xǐng)3.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2分)A.斩钉节铁胸有成筑B.秀手旁观浮想联偏C.形影不离天伦之乐 D.声名狼籍脑羞成怒4.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A.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B.恣睢:放纵,放任。
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用比喻。
D.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5.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音乐________人生的酸甜苦辣,________生活的喜怒哀乐。
不管你什么年龄,________你走到哪里,________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恋。
A.解释表现不仅而且B.诠释表达无论只要C.诠释表达不仅而且 D.解释表现无论只要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明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承恩。
B.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夜莺颂》《秋颂》。
C.《故乡》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敬业与乐业》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作品,选自《饮冰室合集》。
7.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句中的“传统”和“瑰宝”都是名词。
B.“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
”句中“学习探索”和“废寝忘食”都是并列短语。
C.“贵阳喀斯公园是一个拥有30万方稀缺天然石林和人文景观的原生态公园。
”句中的“贵阳”和“拥有”依次是状语、谓语。
D.“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8.名著阅读。
(4分)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
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
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
这个意思,________也好像说过的。
文段节选自《__傅雷家书__》,文段表达的意思__克利斯朵夫__(人名)好像也说过,作者借此教育儿子做艺术家首先要__学做人__,要比任何人都__较少不完满之处__。
9.诗文默写。
(8分)(1)请将下列诗文中的句子默写完整。
①__小惠未徧__,民弗从也。
②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__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对“烨然若神人”者“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以中有足乐者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
②中秋佳节,举头望月,苏轼用“__但愿人长久__,__千里共婵娟__”(《水调歌头》)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3)选择性默写。
(在下面四句中任选两句默写)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
②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生子当如孙仲谋__。
③__将军角弓不得控__,都护铁衣冷难着。
④__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
10.语文活动。
(4分)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什么。
(内容要求合理、具体),图一:经典锁进书库,图二:母亲我选:__图一__读出的内容:__示例:经典被锁进书库,成为滞销书,而武侠、爱情、侦破之类的书籍充斥图书市场,从此经典绝迹。
这对于一个渴望复兴的民族来说,悲耶?喜耶?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亦能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阅读中华经典不仅对经济文化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能使全民重视先祖的优秀精神,使中华经典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在新的时代,我们更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阅读的重要性,用阅读来强国利民,修身养性,益志博德。
多读书、读好书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绝大部分师生对此有很深的感受,都认为:经典有穿透力和再生意义,常读常新。
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大家对话,开启智慧。
经典阅读促使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成长,愉悦心灵,锻炼创造力。
三、阅读能力考查。
(46分)文段(一)连语言似乎都是多余的(14分)周涛①那是季柏头一次去南山度夏周。
那次度夏给季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能是因为他顺利地考上了中学,学校正好组织为期半个月的南山驻营,父亲大概是想奖励他,就让他参加了。
小孩子不多,但有吃有喝,无忧无虑,轻松快活。
②帐篷搭起来了。
准备野炊的火堆也点火冒烟了。
③寂静的南山菊花台响起了手风琴的声音,还有快乐的歌声,“是那田野的风,吹动了我们的胸怀……”菊花台遍地野菊盛开,漫坡松林黑绿,天空蓝得宛如刚刚用水冲洗过的蓝宝石……远处的山峦头顶雪冠,在夏日的阳光下闪耀银光。
近处,雪水融化后汇成的溪流已经成了河水,从布满各种白色、鹅黄、褐红、浅灰鹅卵石的河滩上漫淹而过,水质清澈,脚步轻快。
④季柏顾不上欣赏这些,他招呼了几个小伙伴,到一处平坦的草滩上踢足球。
他足球踢得不错,曾经是所在小学的校队右锋,打遍周围小学无败绩。
⑤季柏和小伙伴正踢着玩,一抬眼,看见一群当地的哈萨克小孩在旁边看。
他们可能没见过足球,显得很新奇,季柏就招呼他们来一块玩。
⑥玩了一会,其中的几个大一点儿的少年不干了,显得不高兴。
“怎么不玩了?”季柏问。
⑦“踢那个东西,我们不行。
但是你敢和我们摔跤么?”⑧“摔跤有什么了不起,”季柏想都没想,指着其中大一些的少年说,“摔就摔,三跤两胜。
”⑨季家兄弟摔跤无师自通,少有败绩,上手一较量,几乎没什么悬念,三比零。
正准备收兵回营,一个哈萨克少年忽然上前拉住他,想和他交朋友。
⑩“当然可以,”季柏很高兴。
⑪这个名叫黑力力的哈萨克少年第二天早晨天刚亮就来找他,一起去山背后的草滩上找他家的马。
马绊了腿,放到草滩上,它们像瘸子那样一跳一跳地找草吃,走不了太远。
早晨要把马收回来,这是黑力力的活计,他提上几副马叉子,叫上季柏就去了。
⑫果然,山后有四匹马。
黑力力这时显出本事来了,他抓住马,给马戴上叉子,把一匹青灰色马的韁绳放到季柏手里,想让季柏上马。
季柏看着这匹光背马,那么高的背,被夜晚的露水打湿了,他上不去。
⑬黑力力把他的马牵到一个坡下,他从坡上一跃,骑上去了。
⑭季柏看了,也学着他的办法,上了马。
那是他第一次骑在马背上,很是兴奋。
黑力力骑着一匹手里还牵着两匹,走在前面。
季柏骑着青灰马跟在后面,一路上,黑力力不断示范他怎样驭马。
⑮到了他家的毡房,黑力力拴好马,招呼季柏一起进家,还把季柏介绍给他父母。
奶茶烧好了,季柏喝了几碗,就回去了。
⑯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大约一个礼拜之后。
季柏已经可以和黑力力并肩齐驱,在狭窄的山路上飞奔,互相追逐。
那是季柏最快乐的时候,从那时起,他爱上了马并且深深为之迷恋。
⑰后来有一天,他正和黑力力在山间小路上飞马奔驰回家,父亲学着老红军的口气说:“你皆个俄子呀,胆子太大啦!骑在马上疯跑呀,那么高的山,掉下来怎么办!”季柏知道老红军告了他一状。
⑱“掉不下来,”季柏说,“我学会骑马了。
”说完,他还把和哈萨克小孩黑力力交往的事告诉父亲。
父亲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好像认为这很正常,“我的儿子嘛,肯定就是这样的”。
⑲但是让季柏感到奇怪的是,他和黑力力当时是怎么交流的?他不懂哈萨克语,黑力力也一句汉语不会说,他们相处无碍,互相都懂。
一个眼神,一些表情、动作,在特定的环境里,心领神会,从未出错。
少年的心呵,单纯、纯净,像一潭明澈的湖水,与晴朗的天空互相映照,一目了然。
⑳连语言都似乎是多余的。
(文段有删改)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季柏和黑力力之间的故事。
(4分)__汉族少年季柏考上中学时第一次去南山度夏,认识哈萨克族少年黑力力。
季柏和他突破了语言障碍,建立了纯洁友谊。
他们一起踢球、摔跤、骑马,互相追逐,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
__12.段③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__①渲染轻松愉悦的气氛,突出环境优美。
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季柏与黑力力相识,建立纯洁的友谊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形象,使“季柏和黑力力”单纯、纯净的性格更加鲜明。
__13.文章最后一句独立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__文段最后一句独立成段起到了点题,且阐发文章主旨的作用,表达作者对于孩子们真诚友谊的赞扬,引发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__14.语言是打开交友之门的钥匙。
可是文段中的不懂哈萨克语的季柏与一句汉语不会说的黑力力是怎样敞开友谊之门的?请结合文段,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受。
(4分)__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给人以面向杨柳春风之感。
和朋友相处,彼此要讲究知心,讲究坦诚,讲究肝胆相照。
双方以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摈除利害关系,拥有手足般的义气情谊,能相知相惜,相互关爱,彼此扶助,就是真正的友谊了。
如战国时的隐士田光,为助燕太子丹刺秦王,举荐荆轲,更为守秘而刎颈,田光之忠诚,可谓肝胆相照。
__文段(二)光之香(14分)林清玄①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②那时是春末,一季稻谷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
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③农夫和我坐在稻谷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我在农夫家做客。
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
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④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⑤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⑥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
⑦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⑧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⑨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田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