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


第四章 改革期间中国城镇的教育投资回 报率

4.1 中国城镇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1988— 2001
中国在改革以前高度扭曲了工资结构,改革以后经 历了教育投资回报率的上升以及收入差距的扩大。在改革 开放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教育投资回报率以及收入 不平等程度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一过程是在中国的 渐进性改革策略保持一致,改革以后1998-2001年较长的 时间跨度内教育投资回报率得到急剧和显著的提高。教育 投资回报率的上升,提供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由此可 预见中国未来劳动力质量会上升。教育投资回报率的上升 导致更大的人力资本差异相关的收入不平等。本节表明技 术工人的相对供给和劳动力组合结构的变化并不能解释可 观察到的教育投资回报率的上升。
第三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 3.1 同胞性别构成对受教育水平的影响
本节说明了家庭内部的性别结构被认为是孩 子受教育水平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由于父母的 性别偏爱和男性较高的教育回报率,多一个兄弟 比多一个姐妹在更大程度上吸走了家庭资源,因 此有兄弟会降低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但有姐妹 对个人受教育水平有正面影响。总体来说,有显 著证据证明了中国同胞性别构成对教育水平的效 应。这些效应是家庭预算约束和父母姓名偏好。 家庭资源会根据投资回报率和父母偏好来分配。
第五章 广义人力资本的回报
• 5.1 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本节研究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经历,或者说“训练计 划”,“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运动。上山下乡的回 报率是3.4%,高于正是教育回报率。上山下乡较大的正 回报说明我们应该重新考虑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这表明 经济学家应该更加注意人力资本形成的其他渠道。正式的 学校教育显然是获取人资资本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 途径。在上山下乡中学到的农业技术可能对后来的城市工 作并没有直接帮助,但艰苦的经历可能对回城后的生活和 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父母倾向于把弱势的 孩子送去上山下乡。只有孩子是投资品的时候这种分配机 制才是理性的。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
李宏彬 张俊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班级:理财0921 姓名:徐菁 学号:0932401123
• • • •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中国城镇的人力资本投资 第三章 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第四章 改革期间中国城镇的教育投资回报 率 • 第五章 广义人力资本的回报
第二章 中国城镇的人力资本投资
• 2.1 对子女人力资本的直接投资
本节使用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检验了家庭教育投 资在孩子性别之间的差异。由于中国城镇家庭从1978年 开始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大多数城镇家庭只有一个 孩子。家庭教育支出主要花费在子女教育方面。分析表明 性别差异确实存在。女儿在享受家庭教育投资方面占优势, 平均比儿子高出4.5%。检测了三个潜在的解释,发现家 庭背景有助于解释女儿在教育投资中受到的优待。母亲在 对子女教育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较 高于男性,以及母女关系对于孩子教育投资的更高影响。 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在近二十年中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2 父母育儿与儿童的受教育水平
• 本节中验证了母亲的育儿时间决定儿 童受教育水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亲的照顾对儿童的健康 及其未来受教育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可考虑推行政策去鼓励母亲投入更多 的时间照料年幼的子女,从而降低儿童的 入学年龄。
3.3 孩子数量与质量的权衡关系
• 家庭规模与子女受教育水平有负相关 关系。家庭中每多一个孩子就会使子女入 学的平均水平下降约四个百分点。计划生 育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执行,直 到目前为止,表明计划生育导致中国人口 减少,的确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即计划 生育可提高孩子的质量。
5.2 配偶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交 叉生产率效应抑或配对效应
• 关于配偶受教育水平对于个人有交叉生产率 效应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人力资本理论、婚姻 理论和家庭理论有重要意义。人们可以通过正式 教育和代际间传递来获得提高收入的人力资本, 但是没有对人们正式教育之后的人力资本增长给 予更大的关注。一种潜在的提高后学校教育的人 力资本的渠道,即在婚姻中学习。一个人受教育 水平提高,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收入和家庭的产 出。第二,在正式入学年龄之后的学习,无论在 家庭内部还是在家庭外部都有着很好的效果。这 个含义在生命预期持续增长是变得越来越重要。
2.2 子女受教育年限
• 本节分析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受教育 水平。家庭背景是影响孩子受教育水平的主要原 因。家庭人口数目对孩子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是负 面的。家庭收入的影响是正面的。孩子的性别对 于家庭教育支出具有影响,男孩的受教育年限低 于女孩。分析结果所得,第一,在独生子女家庭 中,母亲的教育背景和在家庭中的低位最重要。 第二,兄弟姐妹效应和出生顺序效应在中国城镇 家庭中并不重要。第三,在读教育水平和完成教 育是两个显著差异的概念。
谢谢!
• 中国独特的教育体系,所以不同受教育程度 的投资回报率也不同,特别是我们发现以考试为 导向的高中教育完全没有投资回报率,而仅仅是 筛选学生进入大学的一个选择机制。并不是所有 中国受教育水平的投资回报率都非常低。职业教 育的年均投资回报率达到了7.3%,而大学教育的 年均投资回报率则更高达10%,但目前中国农村 中仍然有许多小孩连基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无 法得到保障。
4.2 中国城镇教育投资回报率:基于双 胞胎的研究
• 本节对中国城镇的教育投资回报率进 行了经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双胞胎估计 结果测量误差存在向下偏误,误差修正之 后的教育投资回报率为3.8%,还表明高中 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近似为0,而职业教育与 大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则分别为22%和 40%。

4.2 中国城镇教育投资回报率:基于双 胞胎的研究
2.3 成人受教育水平
• 本节分析了经济转型期间中国城镇成 人受教育水平。中国城镇成人受教育水平 的组群效应非常高,自1960年以后,受教 育水平在各个组群中均迅速提高,尤其是 受九年制义务教学的影响的年轻组群。男 性与女性的受教育年限都在不断增长,平 均每年增长0.2年,高等学历人口比例,男 性每年增长0.5%,女性每年增长0.4%。此 外,成人教育水平增长率随时间递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