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概论》试卷库(共5套试卷及参考答案)《教育概论》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__________提出的。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和、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为主。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以上都不是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B.创造性C.复杂性D.长期性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A.教学权B.获取报酬待遇权C.管理学生权D.参政权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D.多因素论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A.传授知识给学生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五、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

”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3、“教,是为了不教。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韩老师就沈××同学丢钱的事来到了班上。

韩老师说,“为这事,我整个上午都很难受,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之所以做出不好的行为,肯定是一时糊涂。

现在你们才十三四岁,正在用自己的手书写自己的历史,拿人家的钱,等于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一个污点,到了二十、三十岁,肯定会后悔的……”。

教室里鸦雀无声。

韩老师接着说,“现在还来得及,没有花掉这些钱,可以还给沈××同学,花掉了一部分,可以将余下的还去,我们不一定要知道是谁,放进沈××同学的书桌里就可以了。

改了就好。

我们常说,爱集体,拿了钱,等于离开了集体,还了就表明他(她)回归到集体中来了,同学们,我们欢不欢迎他(她)归来?”“欢迎!”——“大家欢迎,老师更欢迎,那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同学归来吧!”第二天,丢失的钱又回到了沈××同学那儿。

下午,韩老师在班会上作了表扬,说这位同学战胜了错误……这时,只见后排一位女同学低下了头。

20天后,这位女同学呜呜地哭着找到韩老师,韩老师亲切地劝说她,并表扬了她的行为……试以“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对韩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教育概论》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学记》;2奴隶;3班级教学(授课)制;4培养人;5布鲁纳;6备课,上课;7说服教育;8准备阶段,运用阶段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CBBA, ADBDC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2 5 6 7 10× :1 3 4 8 9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缺点:(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2)缺乏灵活性(3)不利于因材施教(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辩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

”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

(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

(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一说法正确。

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3、“教,是为了不教。

”这一说法正确。

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学会学习是适应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这一说法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核心观念。

它建立在人情常伦的基础之上。

缺乏法律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有所妨碍。

应该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循序渐进原则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概论》试卷(二)一、名词解释(12分)1、社会教育2、班级授课制3、德育4、教育科学二、填空题(每空1分,15分)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______。

3.教育是一种_____的社会活动。

4.在教学中教师坚持全面发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性特点,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贯彻了______原则。

5.西方教育家_____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6.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即:——————————。

7._______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人才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9.______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0.通过利用或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德育方法,叫做______法。

11._______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2.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从________开始的。

13.教学是以______为中介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一种教和学双边统一的活动。

三、判断改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

20分)1.根据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规律,我们要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2.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其具有强迫性。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情感陶冶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5.培养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7.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

()8.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产生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9.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10.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四、单项选择(10分)1、教育与劳动完全分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天才出于勤奋”,强调了()的重要性。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人努力3、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守则》,可是冬天,他又迟迟不肯钻出被窝,结果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A.传授知识给学生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C.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5、人的发展是指人的()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智力的发展D.身心的发展6、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表现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的具体表现。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体性与集体性7、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原则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C.循序渐进与反馈调控相结合D.巩固与创新相结合8、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