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一次体验活动——教学反思

记一次体验活动——教学反思

记一次体验活动
------“鸡蛋宝宝”唤醒记(教学反思)在研究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习作方面的教学方法,下面我说一下我自身的一些反思和收获。

一、开展生动的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
当我有幸被徐老师点名上一节习作指导课时,我的内心是既兴奋又害怕的,高兴的是我能够跟着徐老师在习作教学方面进行探究、学习,又可以有所收获了,害怕的是我知道习作指导课不好上,这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功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为了不限制我的思路,徐老师说让我自己选题,想好后再开始进行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在写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于是我决定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因为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有真体验,真感受,乐于表达,所以我初步定下来上一节体验活动课。

接下来我就在思考具体的内容,通过课下与孩子们的一些聊天中得知,他们特别喜欢科学课上的小实验,所以我就一直在找适合三年级孩子的实验,希望让他们既感兴趣,又不会很难理解,于是我最后选定了鸡蛋沉浮的实验。

其实在选定主题后,我自己内心也很忐忑,因为这是一节有风险的课,我自己也会有很多顾虑,比如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这节课吗?鸡蛋会浮起来吗?学生在这节课会有着怎样的情绪?虽然有的老师也说我很大胆,但是我想自己很年轻,应该敢于尝试,突破自己。

课的内容基本备好后,我在三年级找了一个班试讲。

第一次试讲让我很意外,因为我并没有料想到这个班的孩子们竟然都知道鸡蛋能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浮
起来,所以毫无疑问,连猜想都是统一的。

孩子们没有强烈的兴趣,课堂上也没有想象中的效果,而且,这节课我竟然用时将近70分钟。

课下,我们学校的王爱平主任对我说,应该想个办法能够让这个实验更有神秘感,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兴趣。

这句话点醒了我,于是我上网搜索能让鸡蛋浮起来的液体还有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惊奇地发现,一定浓度的糖水也能让鸡蛋浮起来,于是,我本着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大幅度地更改教学设计,增加了实验的神秘感,期待着徐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听我试讲。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能够个性化表达
第二次试讲效果明显不一样,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徐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肯定。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很热情地参与,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但因为我设计的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写清楚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所以在最后我提出动笔记录时,孩子的热情一下子就大大减退了。

于是我和徐老师第一次说课时就探讨了这个问题,到底设计怎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写呢?之前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在第一次加糖的实验中提到了“鸡蛋宝宝太贪睡了,它伸了个懒腰又睡着了。

”这样一句导语,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这说明孩子们对“鸡蛋宝宝”这个词很敏感,他们一旦认定这是鸡蛋宝宝,就会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话想要去表达,于是徐老师提示我引导学生把鸡蛋拟人化,把它一直当作一个鸡蛋宝宝来贯穿整个课堂,并设计情境,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想要跟鸡蛋宝宝对话,在它没有浮起来时想去唤醒它。

徐老师建议我不要在孩子写作时给他们条条框框,不是一定要写你观察到的现象,
大家的表情或者自己的心情,要让孩子学会个性化表达。

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一些作文方法、作文技巧等程式化、理念化的理论传授和指导,以为让学生懂了这些就能够教好作文的话,那无异于“纸上谈兵“,教出的学生也只能像”赵括“一样,理念条条熟,道理样样懂,真要是写上几笔,写出真情实感来就难了。

三年级的孩子重在培养写一段话,所以我决定让孩子在加糖后鸡蛋没浮起来,继续加糖鸡蛋浮起来了,拓展有关浮力的知识这三个阶段分别写一段话。

虽然,课堂上写的三个内容不连贯,但是我布置了课下作业,下节课我会继续落实,相信经过孩子们的修改,呈现出的将是一篇篇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作文。

在第三次试讲中,学生的课堂表现真的让我大为吃惊,经过教学设计的一番调整,孩子真的能够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在唤醒鸡蛋宝宝时写道:“鸡蛋宝宝,你怎么还在睡觉啊!赶紧起床吧,太阳都晒屁股了。

”有的孩子在鸡蛋浮起来后对鸡蛋宝宝说:“鸡蛋宝宝,你终于睡醒了,我们喂了你这么多糖你才醒过来,你可太贪吃了,小心吃这么多糖会得糖尿病的。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要与鸡蛋宝宝对话,而此时我发现,孩子的世界真的特别简单、天真,他们能够写出这么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而且会体贴别人,关心别人,我觉得这就是我需要引导孩子在这节课习得的东西,最真实、发自内心的愿意去表达,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地方,习作需要回归到兴趣本身,有兴趣,有思考,有情感,才会更容易写出更加精彩的习作。

对此,我真的由衷地佩服徐老师,感谢徐老师,她的每一句提示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习作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三、师生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次习作指导课我积极倡导”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创造平等和谐的习作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加糖、搅拌,让他们融入到整个体验活动当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这节课自始至终,师生都共同参与其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参与实验之外,学生还积极参与评价,指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仍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有条理地表达,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肯定学生点滴进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第四次试讲时,大环节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在习作赏评的过程中,要求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要强,要会用耳朵听,听完就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能想出对策,这也恰恰是我这个年轻教师缺少的能力。

我不能很好地把握每一次写我需要重点去引导孩子的点,我应该侧重于哪一次写?每一次赏评我又该有着怎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评价?这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于是,在引导孩子第一次写的时候,我重在激发孩子的兴趣,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第二次写可以写对鸡蛋宝宝说的话,也可以写作为鸡蛋宝宝想对大家说的心里话,从而能够进行生生对话,互相交流,并在赏评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第三次通过拓展课外知识,不仅让学生有所收获,还能让他们产生自己的思考,乐于表达,乐于动笔。

同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去预设学生的习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设好每种情况我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在这几次试讲中,徐老师以及我们学校的领导给了我很多帮助,不论是大环节的设计还是小细节的关注都给了我很多启发。

从这几次磨课的过程当中,我明白了我们的课堂不能光追求新颖热闹,而应该真正教点什么给学生。

我希望学
生能够通过我的课堂慢慢改变对习作的看法,不畏惧习作,了解习作就是说真心话,谈真体验,抒真感受。

我觉得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静下心来进行自我反思,抓住学生的回答或者出现的问题顺学而导,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捋教学设计。

例如我在一班试讲的时候,有个男孩子到前面来参与实验,给鸡蛋宝宝喂糖并进行搅拌。

下课时我一看,可能由于孩子的劲过大,鸡蛋的蛋壳上有很多裂纹,好像稍微碰一下这个鸡蛋就要破裂。

于是,我就在思考:如果课堂上鸡蛋真的破裂了,我应该怎么继续下去?于是,我决定再准备一个量杯和鸡蛋,如果那个鸡蛋破了,我就让孩子写写此时想对破裂的鸡蛋宝宝所说的话,之后再把它的兄弟——鸡蛋二宝请出来继续做实验,同时把最后拓展浮力知识后学生要记录感受这一环节去掉,这样既可以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让孩子更有表达的欲望。

反观自己平常的课堂,常常迷失在浅尝辄止中,如果我们能更深入地去反思,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更加精彩,学生也一定收获颇丰,不仅仅是知识层次,可能是更有益于他们今后的自身发展。

作文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不能因为道路难走就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一味地灌输写作文的方法。

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习作创设有源之水。

当然,在这堂课的呈现当中一定还有不足之处,我会努力改正,经常反思,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在习作教学上有所突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