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景游记作文800字【三篇】
游记,是把记叙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篇一】
说到兰亭,大家都会不假思索地想到东晋出色的文学家、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没错,他就是在兰亭写下了被誉为行书之祖的《兰亭集序》。
踏着一条笼罩着茂盛竹林的幽径,来到了三角亭鹅池碑亭,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大字,听说王羲之很喜欢大白鹅,喜欢大白鹅高贵豪放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他的书法中。
在绿树叶丛之下,几只白鹅在对岸的岩石上,抖擞着湿淋淋的翎毛,在岸上来回踱步,俯身凝望着碧绿的池水,显得高贵和典雅。
平静的鹅池倒映着蓝天绿水和鹅群,透射出美好的静谧。
往前走,我看见一块拼接起来的石碑,这就是兰亭碑。
这块碑是由康熙皇帝所书,可惜经过历史的变迁,这块碑也历经磨难变成四块,后来虽然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
绕过兰亭碑,仍然信步在小径,在两棵盘根错节的老树边,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水潺潺流动,这里就是著名的曲水流觞。
相传王羲之邀请四十一位名士坐在溪的两岸饮酒作诗,正当酒兴发作时,王羲之挥笔成章,当天所书三百二十字,写下了笔势如虹的《兰亭集序》。
当王羲之醉酒醒后,想重新写一遍的时候,才发现他无论如何修改,无论怎么写,都无法写出当天醉酒时诗意而又豪情万丈的感觉了。
流觞亭就是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的没想到在千古佳作的背后,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我不禁感叹。
随着人群,我远远地望见了一个字碑,走进一看,原来这是康熙临摹王羲之留下来的真迹,而王羲之的亲笔真迹,却没有保存下来,我未免有些失落。
康熙在临摹《兰亭集序》的时候,言与室之间的一字没有写好,有些人说康熙没有把握好;也有些人认为,王羲之当时饮酒之后提笔,而康熙当时并没有饮酒。
字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
在参观了临池十八缸之后,又是一条窄窄的板石路,走过这条小径,我们就
告别了兰亭。
【篇二】
我们在沈家门玩了一天,又去了庙子湖,第三天就转船来到了一个人烟相对稀少的小岛——东福山。
因为开发不多,所以东福山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渔村风貌。
挨挨挤挤的石屋聚集在海湾的怀抱里;小巷蜿蜒在石块磊成的一座座石屋中;细长的石条搭成栏杆,条状的石板连接着路与路,仿佛是一座石头城。
当天下午,大家一起环岛游。
岛上林立着怪石,有的像海龟,有的如象鼻,又有的似猛虎……站在高峰上眺望远方,大海一望无际,在阳光的照射下,好似一块蓝色锦缎与蓝天白云相连。
海面上波光粼粼,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海岸边还漂着一些海带。
爸爸告诉我,这是我们浙江最东面了,通往太平洋,对面就是美国。
我们边走边拍照,来到了一个叫大树湾的地方。
走过一级级石梯,我们看到了一幢幢荒废的石屋。
这些石屋上长满了爬山虎,绿油油的,把原本不起眼的石屋装饰得生机勃勃。
一位过路的当地人告诉我们以前,这里居住着许多渔民,后来,因为人越来越多,水产就显得不够丰富了,人往高处走,大家就都慢慢搬走了。
于是,这里成了空荡的石屋城。
这次舟山之行既玩足了瘾,又让我长了不少见识,真是不虚此行啊!【篇三】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每当我在电视机前目睹黄山的雄伟景观时,心里就会想要是我能登上黄山顶,那该多好啊!没想到这个愿望就在今年暑假实现了,我们参加了徽州五日游。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一路飞驰,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黄山翡翠谷。
这五天就安排我们住在这翡翠谷的翡翠人家里,那里的树很绿,水很清,空气湿湿的,地也湿漉漉的,景色非常怡人。
在那里即使不用草席,不用电风扇,也感觉非常凉爽,就好像有个天然空调在不停地制冷。
五天的行程安排的很轻松,前几天我们就在黄山附近的翡翠谷、九龙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