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化学 第3章PPT课件

高分子化学 第3章PPT课件

3.1 引言
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 根据大分子的微结构,共 聚物有下列四种类型 (1)无规共聚物 两单元 M1和M2无规排列。
M1、M2各自连续连接的数目较少,且按一定几率分布 自由基共聚物一般属于无规共聚物,如P(VC-VAc)
1
(2)交替共聚物 共聚物中M1和M2严格相 间
如St-MAn溶液共聚所得的聚合物
20
2.1 理想共聚(r1r2=1)
极端的情况是、r1=r2=1,
两自由
基均聚和共聚增长机率完全相同。
在这一条件下,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 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共 聚物组成曲线为一对角线,可称做理想恒比 共聚。
组成曲线:一对角直线
恒比对角线
21
一般理想共聚, r1r2=1,得:
10
1944年,Mayo、Lewis用
2 、共聚物组成方程的推导
动力学法推导共聚物组成与 单体组成的定量关系式
长链假定:链引发对共聚组成基本无影响 。
M1的消耗速率: M2的消耗速率:
11
某瞬间进入共聚物中单元组 成比(m1/m2)等于两单体 消耗速率比。
12
“稳态假定”:两自由基 互变速率相等,即 R12=R21
是另一种极限情况。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 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共聚物中两单元严格 交替相间。
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是
F1 组成曲线:一条水平线,与f1无关 共聚物中两单体严格交替,当含量 少的单体消耗完毕,共聚合停止
f1
23
如某一竞聚率r2=o,另一竞聚率r1 >0.不能忽 略。则式可简化为
组成曲线:不与恒比对角线相交,与另 一对角直线对称;
r1>1,r2<1,r1·r2=1 组 成 曲 线 在 恒 比 对 角线上方
r2>1,r1<1,r1·r2=1 组 成 曲 线 在 恒 比 对角线下方
离子共聚往往具有理想共聚的特征
理想共聚曲线,曲线上数 字为r1值
22
2.2 交替共聚(r1=r2=o)
交替共聚物瞬时组成与单体 组成的关系变化情况如图 当[M2]过量很多,f1接近于0, 形成组成为1:1的共聚物,M1消 耗尽,聚合停止。
24
2.3 r1r2<1的非理想共聚
当r1>1,r2<1而r1r2<1时
M1易均聚,M2易共聚。例VC-VAc的共聚 共聚曲线不对称,不与恒比对角线相交,而处于对角线的上
16
用摩尔比表示的共聚物瞬时组成微分方程 :
用摩尔分率表示的共聚物瞬时组成方程 :
17
2、 共聚行为类型—共聚物组成曲线
式表示共聚物瞬间组成F1 是单体组成f1的函 数。
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参数是竞聚率rl、r2。 竞聚率是均聚(自身)增长和共聚(交叉)增长
的速率常数的比值.
18
共聚物组成曲线:根据共聚物 组成方程作出F1~f1正方形框 图
方;
当r1 < 1,r2>1而r1r2<1时
M2易均聚,M1易共聚 则组成曲线处于对角线的-醋酸乙烯酯(r2=0.23)
2―苯乙烯(r1=55)-醋酸乙烯酯r2=0.01)
25
2.4 r1<1,r2<1 --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
r1<1,r2<1,k11<k12,k22<k21,两单体共聚能力大 于均聚能力;
于末端单元结构;
(2) “长链”假定:共聚物聚合度很大,组成仅由链增
长反应决定; (3) “稳态”假定:自由基总浓度与两链自由基浓度均不变
; Ri=Rt(即均聚中的稳态假定) R12=R21(自由基互变速率相等)
6
(4) “不可逆”假定: 无解聚反应,即不可逆聚合。
7
1、 共聚合机理
自由基共聚合也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 。 1)链引发(initiation):
2
(3)接枝共聚物 主链由单元M1组成,而支链由
另一个种单元M2组成。
如HIPS:以PB作主链 ,接枝上St作为支链, 以提高其抗冲性
3
(4)嵌段共聚物 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 链段构成大分子。这一类称做AB型,如图
如SBS热塑性弹性体:St-Bd-St三嵌 段共聚物
4
3.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r:竞聚率(Reactivity ratios) 竞聚率为均聚速率常数和共聚速率常数 之比,表征了单体的自聚能力与共聚能 力之比
13
14
共聚物瞬时组成摩尔比微分方程——也称Mayo-Lewis方 程
:某瞬时共聚物组成摩尔比 :某瞬时单体的摩尔比
15
用摩尔分率表示,则共聚物组成方程为:
F1、F2 :某瞬时共聚物中的M1、M2在摩 尔分率; f1、f2 :某瞬时单体M1 、M2 的摩尔分率
F1是f1的函数,r1、r2是主要 模型参数;
r1、r2不同,曲线形状不同。
19
r与共聚行为的关系:
r1=0, k11=0:只能共聚,活性端基只能加 上异种单体;
r1=∞, k11>>k12:只能均聚; r1<1, k11<k12:共聚能力大于均聚,端基
更利于加异种单体; r1>1, k11>k12,更易均聚.
两共聚单体化学结构不同,活性不同
进入共聚物链中的单体比例(即共聚物组成)与单体 配料组成不同
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C)而变,存在组成分布 和平均组成
共聚物组成: 瞬时组成、平均组成、序列分布等。
5
3.2.1 共聚物组成方程
--描述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四个假定:
(1) “等活性”假定: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仅取决
Ki1、ki2:初级自由基引发单体M1、M2的速率常数
8
2)链增长(propagation):
k11 、k22: M1、M2的均聚速率常数 ;余类推。
下标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某自由 基,第二个数字表示某单体。
9
3)链终止(termination)
kt11, Rt11,:自由基M1与自由基M1的终 止速率常数和终止速率。余类推。
恒比点:共聚物组成曲线与恒比对角线的交点 恒比点的共聚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 在达到恒比点,需满足:
26
--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
当rl=r2<1时,
恒比点的Fl=fl=0.5, 共聚物组成曲线相对于恒比点作点对称。 rlr2愈接近于零,则交替倾向愈深, rlr2愈接近
于1,则愈接近理想共聚。 0< rl=r2<1时的共聚曲线介于交替曲线(F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