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政治专题一铭记抗战历史共沐和平阳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命题角度一阅兵盛况材料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31位外国元首和19位政府高级代表,以及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来自俄罗斯、埃及、古巴等17个国家近1 000名外国士兵参加中国抗战阅兵式。
受阅部队共有50个方(梯)队,包括2个抗战老兵乘车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万(梯)队。
正式受阅人数约1.2万人,共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
所有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84%首次公开亮相。
这是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
材料二:大阅兵厉行节俭新华网北京2015年8月24日电,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不管是阅兵训练,还是后勤保障,“节俭”是主要特点。
“中央专门就纪念活动提出了‘务实节俭’的要求。
在阅兵训练准备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做到勤俭节约、精打细算。
”此次阅兵纪念活动的基调是“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其中“节俭”二字体现在受阅官兵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住宿衣物、设备设施再到日常训练,阅兵队伍始终厉行节约。
材料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①。
为了和平,我们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②③,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④相关链接: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设问1.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行表明了什么?(变问式: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向世界传达了什么?①中国人民牢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②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③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责任。
2.我国之所以能在抗战胜利日举办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说明了什么?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 众多外国政要及外军士兵参加阅兵,说明了什么?①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②体现了世界各国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鲜明态度,及对世界持久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4. 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提醒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4)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5. 大阅兵不是简单的庆祝仪式,而是对历史的纪念与沉思,对未来的展望与宣示。
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
(3)要开展全方位外交,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弘扬民族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凝聚正能量。
6. 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②升国旗、唱国歌时严肃端庄,体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③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④支持党和政府为国家繁荣发展制定的方针政策;⑤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⑥做好本职工作,不说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话,不做危害祖国和人民的事,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
7. 本次阅兵为什么要以“节俭”为主要特点?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③勤俭节约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④勤俭节约的美德对于个人道德品质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8. 此次阅兵纪念活动的基调是“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其中“节俭”二字体现在受阅官兵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传承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②有利于节俭务实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展示出我国军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革命传统;④符合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具体要求。
9. 有人认为,大阅兵意义重大,不需要厉行节俭,而应该隆重举办,展示我国地大物博的基本国情。
你同意吗?不同意。
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摒弃。
命题角度二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材料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①。
为了和平,我们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②③,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④设问1.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分别是什么?(1)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2)实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这里“既定的目标”指的是什么?共同理想,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习近平主席强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说明了什么?①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任何非正义行为都必然遭到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共同谴责和一致反对;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4. 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再次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一庄重承诺表明了什么?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②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③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崛起;④彰显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 我国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中国人民从遭遇苦难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
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6. 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悼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英雄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
(2)警醒人们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3)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4)凝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 习近平主席为什么倡导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
(2)开展全方位外交、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寻求机遇和面对挑战的需要。
(3)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需要。
(4)能够推动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中国的和平与发展,能有效地增强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
8. 坚持“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命题角度三敬仰抗战老兵弘扬民族精神材料三:首设老兵方列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向天安门。
车厢里,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有的拿着小红旗,有的握着鲜花,微笑着来回挥动。
这是国共两党抗战老兵首次一起接受检阅。
秋风轻拂着他们满头的白发,秋阳辉映着他们胸前的勋章。
那一刻,天安门广场上的掌声,潮水般汹涌……材料四:开学第一课 2015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2015年8月27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强调要在2015年秋季利用新生教育、入学教育的契机,在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