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白菜种业发展现状与育种对策(11农学院)
白菜种业发展现状与育种对策(11农学院)
注: × :不必要;○ :必要;●要求极高
晚抽薹性的人工控制环境下的鉴定方法
萌芽种子于3℃条件下处理20天,播种在 20~22℃的温室中,夜间补光至16hr,补光 光强 6000~8000 lx。综合考虑显蕾、抽薹、 开花性状,以抽薹指数作为形态鉴定指标, 采用6级抽薹调查分级标准、5个晚抽薹等级, 评价品种的晚抽薹性。
13.4
14.514.9 15.1
15 14.914.714.4
13.3
12
12
10.7
10
9.6 9.7
8
6
4
2
0
90年 91年 92年 93年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00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1990-2007年我国大白菜占整个蔬菜栽培面积的比重
播种面积排在前12名的省份(2006年)
近年我国白菜育种概况统计 (2001-2009年)
• 北京市
审定品种83个,其中春播品种25个,夏播 品种10个,秋播早熟品种17个,秋播中晚熟 品种27个,娃娃菜品种9个。
• 山东省
审定品种47个,其中春播品种9个,夏播品 种11个,秋播早熟品种15个(包括娃娃菜品 种2个),秋播中晚熟品种12个。
中国大白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品种 需求和育种对策
张凤兰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大白菜在国内外的地位
• 在中国,约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15% • 日本、韩国、朝鲜为重要蔬菜 • 欧美的消费量上升 • 我国白菜出口量上升
一、中国大白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栽培面大,分布区域广
面积(万亩)
1990-2007年我国蔬菜和白菜播种面积
• 黄萎病-在日本部分地区发生
抗逆育种
• 耐热 • 耐寒 • 晚抽薹 • 抗干烧心
耐热育种
• 我国80年代后期开始此项工作 • 引进品种夏阳、白阳等发挥较大作用 • AVRDC对我国耐热育种贡献较大 • 我国耐热大白菜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 • 对耐热性室内鉴定方法、遗传、生理生
化机制研究较多。
30000 25000 20000
20020
26930
27324
15000 9507.5
10000
5000 1300
3031
3934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年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年份
白菜 蔬菜
16 14 13.6 13.1
斑或软腐病中的一种 • “九五”-筛选多抗育种材料、多抗性鉴定方
法 • “十五”-主要是多抗育种材料的筛选和多抗
品种的选育 • “十一五”-针对新的病害(根肿病、黄萎病、
干烧心病)的育种工作
病理研究
• 病毒病-7个株系群 • 霜霉病-7个生理型 • 黑斑病-5个致病类型
其他病害
• 根肿病--日本研究较多,育成品种多数 有CR基因,是从欧洲芜菁中导入的抗性 基因。根肿病在我国南方有上升趋势, 应引起育种者的重视。
云贵地区: “鲁春白一号”、“津绿60”等;
内蒙、山西、河北、天津:“太原二青”、 “津绿75” ”、 “ 津绿78”等。
今后品种需求的变化趋势
➢春夏反季节大白菜需求增加 ➢耐贮运品种的发展 ➢优质品种增多 ➢中小型品种 ➢加工品种
白菜杂交育种途径
• 高代自交系 • 自交不亲和系 • 雄性不育系
苗龄25天的娃娃菜苗 地点:平谷东高村
育苗盘需架空,控水控肥 地点:平谷东高村
地点:平谷东高村
通州永乐店三垡村春季娃娃菜生产: 机器播种、喷灌
近年我国白菜育种概况统计 (2001-2008年)
• 全国审定(鉴定)
2001-2008年通过全国审定(鉴定)的品 种共计55个,其中秋播早熟品种23个,秋播 中晚熟品种32个。
近年审定品种的情况分析
• 审定品种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多,尤其是适于 反季节栽培的春夏播品种的数量增长迅速。
• 报审单位增多,除国家和省市级科研单位外, 民营企业和国外种子企业的报审也占了很大的 比重。
• 选育品种体现优质化、专用化、特色化和多样 化
目前在我国推广面积较大的大白菜品种
华北和东北地区:“北京新三号”、“丰抗78”等;
1、山东 2、河北 3、河南 4、广西 5、广东 6、江苏 7、湖北 8、湖南 9、贵州 10、云南 11、黑龙江 12、辽宁 合计:
396.6 376.6 296.4 271.2 261.3 214.5 209.5 192.9 192.7 172.6
170.1 168.7 2878
单位(万亩)
(二)实现了周年栽培、周年供应
长江流域:“改良青杂三号”、“德高一号”等; 河南和西北地区: “秦白二号”、“郑白四号”和“丰抗70” 、小杂60号等;
江浙地区: “早熟5号”、“小杂56号”等;
广东、海南: “正暑一号”、“京夏一号”和“早皇白”等;
福建和台湾: “夏阳”、“庆农50”等; 在高海拔地区: “金峰” 、“强势”、“春夏王”、“春大将 ”、“健春”等 晚抽薹白菜品种;
晚抽薹育种
• 日本、韩国育种较早,不少品种如“春夏 王”、“强势”、“良庆”、“春大将” 等引入我国后获得成功,反映良好。
• 我国起步晚,90年代才开始育种工作,目 前推出的品种已具备晚抽薹,抗病毒病和 干烧心病比国外品种有所提高。
• 晚抽薹机理:
– 基本营养生长型 – 低温要求型 – 长日要求型
• 全国形成了几个优势产区
1、黑龙江、吉林的加工大白菜产区, 2、辽宁、北京、河北、山东的秋大白菜产区 3、河北、内蒙坝上地区、鄂西山区、秦岭山区、 甘肃的春夏季大白菜产区 4、云南、贵州的越冬大白菜产区
(三)栽培模式和消费模式不断发 生变化
• 大球用白菜 • 苗用大白菜 • 娃娃菜 • 小型白菜
– 核不育系--核基因互作 – 异源胞质--Pol CMS, Ogura CMS,芥菜
胞质
• 多倍体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 核雄性不育
– 单隐性核不育系 – 单显性核不育 – 核基因互作
• 异源胞质雄性不育
– Pol CMS – Ogura CMS – 芥菜胞质
抗病育种
• “六五”-病毒病 • “七五”-病毒病、霜霉病 • “八五”-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黑腐、白
十字花科作物的抽薹开花特性
发 基本营养生长相 低温感应相 高温长日感应相
芽
0-5级
0-5级
0-5级
0:无,1:极短;2:短;3:普通;4:长;5:极长
芸薹种不同品种的抽薹开花特性
品名
低温要求性
菜心、奶白菜、
×
黑叶白、华南
型白菜
长日要求 性
×
低温感受性 ○
普通白菜
○
×
○
晚抽白菜
●
×
○
晚抽油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