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布艺--笔袋(范例1)布艺——笔袋一、【教学设计思路】运用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介绍有关中国民间艺术布艺小饰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兴趣导出主题,让学生实践、观察,比较夏季、冬季衣料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笔袋的材料、造型、功能、封口方式以及使用的体会,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引起思考和创造;通过构思方案、设计表达、加工与制作等一系列步骤,体现知识的整合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笔袋的设计与制作,通过教师的适当演示、个别辅导、学生间的协作,分组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大量的实例,在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范例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讨论、交流、协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本单元教学难点是设计的表达和织物与拉链的连接,指导学生运用教具、图示、交流、讨论、尝试操作等自主型教学方法,指导和发展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织物纤维的分类及性能特点,知道常用的封口方式及用途;(2)初步学会笔袋设计步骤,编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3)知道常用手针的型号和用途,掌握缝针、缲针、回针的操作方法,学会织物与织物、织物与拉链的连接,独立缝制一个笔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收集到的笔袋资料的分析、整理,根据需求,确定笔袋的设计要求和构思方案。
(2)通过思考、交流,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出笔袋图样,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
(3)通过相互交流各自的设计,发现、提出笔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不断获得反馈,修正和优化设计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理排料、裁剪等实践活动,养成质量与效益意识。
(2)具有初步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互助、进取的品质。
(3)深化劳动体验,培养劳动光荣、创造至上的劳动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笔袋的构造与设计表达;(2)织物的连接方法继应用;(3)笔袋的加工工艺设计与制作。
难点(1)笔袋的分解图、裁剪图的设计与绘制。
(2)织物与拉链的连接。
四、【教学器材】1.工具:手工缝纫针、剪刀、尺、铅笔2.材料:铅画纸、布料 教具:棉线、毛线、粘胶纤维丝、锦纶丝;尼龙、羊毛、灯心绒、牛仔布各一小块;三种手缝针法练习的实物;餐巾、布老虎实物;若干笔袋实物及其裁剪图(1:1)学具:收集不同外形、不同材料、不同封口方式的笔袋或铅笔盒。
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一)笔袋的需求与设计(建议2~3课时)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语言、实物引入,交流有关“中国民间艺术”,欣赏各类民间艺术品、布艺小饰品。
(2) 多媒体引入:① 拍摄一段同学们动手制作的活动录像,激发参与欲望。
② 各类民间艺术品、布艺小饰品的图片欣赏。
③介绍有关“中国民间艺术”、布艺的VCD片段。
(3)提问:“背着书包乘车,坚硬的铅笔盒经常会被积压在背上,使人感到很不舒服”怎么办?(导出需求、任务)2、收集分析资料(1)“说一说”: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用的笔袋。
有关笔袋的材料、造型、功能、封口方式以及使用的体会:使用是否方便,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怎样更好地改进?(2)讨论制作笔袋有关知识①材料:织物、铁皮、塑料、皮质等。
②造型:平面、立体。
③功能:单一、多种。
④封口方式:拉链、尼龙、拷钮等。
(3)“看一看”:欣赏优秀的或有个性的学生作品。
(4)“交流”: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笔袋的资料。
(5)学习书本上的资料。
P55“小实验”1:看、摸、拉、蘸、烧等方法,比较棉线、毛线、粘胶纤维丝、锦纶丝,说一说它们的不同特点及性能。
①看一看:看它们的光泽度是亮还是暗;②摸一摸:用手摸一摸感觉是柔软还是硬实、粗糙;③拉一拉:弹性是松还是紧,强度怎样;④蘸一蘸:在水中蘸一蘸,是否吸水,吸水快还是慢,观察吸湿性的强弱;⑤烧一烧:易熔性、易燃性(见教学参考1)。
“小实验”2:比较尼龙、羊毛、灯心绒、牛仔布这四种织物各有什么特点?哪些布料比较适合做笔袋?生活中,还有哪些布料也可以用来做笔袋?(想一想,适合做笔袋的布料应该满足什么要求?)3、构思方案根据需求,画出笔袋外形的草图,进入构思方案阶段。
要求:设计合理、可操作、有创意。
提示:笔袋的造型与存放的文具造型有关,也要考虑取放是否方便;笔袋封口的大小与存放的文具大小有关,笔袋的主封口一般可采用拉链封口,目的是开启方便,封口严实,文具不易“漏出”。
如果是多口的笔袋,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封口方式。
(1)“试一下”:(书P:56、57)填写并交流。
“构思方案的分析与思考”:确定笔袋的外形、放置的文具及数量、是否需增加内袋或外袋、材料、封口方式。
常用的封口方式有哪些?……“封口方式信息记录表”:比较绳系、拉链、尼龙搭扣、拷纽四种常用封口方式的优点、不足、用途。
(2)“画一画”:学生根据需求,画出笔袋外形的草图。
(3)“交流”: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构思方案,组内成员提出意见,改进方案。
②班级交流,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可行,进一步完善方案。
4、设计表达用文字或图样把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绘制裁剪图,这是制作的依据。
为了便于修改,先画裁剪图纸样。
要求比例1:1。
(1)书P58 实例介绍1 “裁剪图的画法”要点:A.分析作品有几个部分组成。
B.确定大小,标上尺寸。
C.各个部分组合。
(2)电化教学:教具“笔袋展开模型”、“笔袋裁剪图”(3)学生绘制裁剪图纸样,剪下,在模拟拼接中进行初步的修改。
(4)分组活动,交流各自的裁剪图。
(二)笔袋的加工与制作(加工技能体验)(建议8~10课时)1、手工加工工具绘制裁剪图以后,进入加工制作阶段。
以织物为材料的作品的制作工艺分手缝和机缝。
1.“说一说”:手缝和机缝各有什么特点?加工工具有何不同?2.“填一填”:参考书本P59“常用手针的型号和用途”针号越大,针越(粗、细);针号越小,针越(粗、细)。
一般来说,布料厚,用(粗、细)针;布料薄,用(粗、细)针。
3.“动手”:穿线、捏针、打起针结、打止针结四种手缝的基本手法。
分组互相学习(打起针结、打止针结)。
2、加工技能穿线、捏针、打起针结、打止针结是手缝的四种基本手法。
那么,手缝有哪些基本针法?怎样操作? 书P:59“加工技能”(1)学生阅读:文字、图示结合。
(2)实物投影仪:教师演示缝针、缲针、回针。
(3)书P60 “试一下1”:学生实践三种针法。
(4)学生分组、互相帮助,教师个别一对一指导。
(5)书P60 “试一下2”“说一说”:通过抽拉,比较三种针法各有什么特点?■技能体验3、技能体验1——餐巾(1)创设情境:多媒体欣赏①“餐巾艺术”②“西式餐桌礼仪:使用餐巾的礼仪”(2)餐巾的图案设计思考:设计餐巾的图案应考虑哪些因素?讨论、交流。
归纳补充:①图案设计是运用对称、均衡、重复、对比、节奏等形式美的法则,对依附于某种器物上的装饰图样的设计。
常用的图案内容有人物、动植物、建筑、卡通、文字、几何等。
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前提下,可增加现代造型意识和趣味。
如图案的简化、夸张等。
同时,要注重图案的色彩设计。
合理运用色彩的配合(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色彩的调和(同一调和、近似调和、面积调和、间隔调和、渐变调和等)、色彩的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色彩的情感(兴奋与沉静、轻色与重色、前进与后退、华丽与朴素等)、色彩的联想等。
②设计时也要考虑作品是在什么场合、什么人使用?③要适当了解餐巾的使用方式、餐巾的折法。
(3)介绍书P60餐巾的加工工艺流程。
思考:是否有需要改进?使之更利于制作。
(4)学生实践。
先在纸上用铅笔设计图案的形状,然后用彩色笔勾勒线条,看一看整体效果。
(5)学生分组交流、改进设计,确定图案。
思考:怎样合理运用三种针法?餐巾边怎样加工处理?讨论、交流。
(6)学生实践。
留5厘米边框,画内框。
在内框中,用铅笔描上图案。
(7)师生讨论后归纳:①缝针:用于图案中较长线条的装饰、临时固定。
特点:速度快、牢度欠佳。
一般3针/厘米,一次数针。
②回针:用于图案中较短线条的装饰、两片面料的缝合。
特点:速度慢、牢固、针迹美观。
进二退一。
③缲针:加工毛边。
特点:正面不露明显的线迹。
加工餐巾边的工艺流程:8、学生实践:餐巾的缝制。
教师巡视辅导。
9、多媒体展示:分组交流、班级交流、师生评价、提出意见、修改作品。
4、技能体验2——民间玩具“虎”(1)创设情境:多媒体欣赏。
收集各种民间玩具的图片。
文字概要介绍民间玩具的历史、名称及人们是怎样制作民间玩具的。
让学生从各种民间玩具中学习形状特色、图案的寓意、色彩、功用等。
(2)介绍分析:书P61、62布老虎“加工工艺流程”、“‘布老虎’各部件样板”(3)技术点:①裁剪:根据织物的纹理,画好身体、底与耳朵。
②缝制。
A.将两片身体正面相叠,沿虚线缝合(回针)。
注意:背部留出填棉花的口。
B.将底与身体正面相叠,沿底的虚线缝合(回针)。
注意:底上的刀口对准虎头的拼缝,尾部的刀口对准底部的尖角。
C.翻至正面,并填塞晴纶棉。
注意:要坚实、饱满。
D.缝合背部与耳朵(缲针)。
注意:耳朵缝合时要左右对称③装饰:粘贴(眼、鼻、嘴、眉毛);笔绘(纹样)。
注意:毛笔绘制时,不能含水分太多,否则花样会模糊,影响效果。
④→→→→⑤交流、评价、修改。
(二)笔袋的加工与制作笔袋的加工与制作(建议4~6课时)1、作品制作(1)学习书P62“笔袋的工艺流程”。
根据自己设计的笔袋图样,制定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并自我检查,调整至最佳化。
(2)思考:笔袋的每个部分用什么针法缝制?如果用拉链封口,拉链与织物怎样连接、缝合?(3)讨论装拉链的工艺流程:(缝针)(回针)拉链封口:拉链先用缝针与袋口固定,然后拉合,检查是否平整,再用回针缝合。
” P63“选择封口方式”:“绳系封口、尼龙搭扣封口、拷纽封口……”(4)探讨拉链与织物的缝合分明缝、暗缝。
实物教具1(拉链与织物明缝);实物教具2(拉链与织物暗缝)A.“试一试”:一块织物、一根拉链,请同学上台尝试这两种不同的缝制方法。
B.其他学生讨论、纠错。
C.教师演示。
图示1(拉链与织物的明缝);图示2(拉链与织物的暗缝)(4) P63“选择连接方式”:织物与织物的缝合,缝制方法相似。
(5)“实例介绍2”小熊笔袋:先装拉链后缝袋身、袋底,再剪余料,最后装饰。
(6)学生缝制笔袋,教师巡视辅导。
(三)评价与交流1、自评互评(1)体验制作的快乐,为自己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心爱的笔袋打几颗星?组长组织同学自评互评,推荐优秀、典型作品展示。
(2)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讨论、评价:说一说最初的构思设计是怎样的?图样交流时,同学对你提出了什么意见?你做了哪些修改?制作时是否遇到了困难?有些什么体会?对你自己目前的作品哪些是比较满意的?自己认为还有哪些不足需要修改的?谈谈改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