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做到创新摘要: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育开放性
“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上所提问题应是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指具有一定深度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大部分学生进行讨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某一概念、定义或公式的回忆。
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
我们可以试着比较下面两个关于电路的提问:“同学们,告诉老师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同学们,你能让手边的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你还需要哪些器材?”显然,第一个问题是封闭性问题,要求学生机械地回忆电路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没有记住电路组成部分的学生不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也很难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第二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即使没有记住电路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实验积极地思考和开展丰富的想象,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
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究目标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使学生最终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因此,物理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直接针对学生的观点或思想,它不一定要求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要引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揭示其思维水平,同时鼓励学生的思考。
二、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
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
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作出判断“变大”,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深刻。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物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
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物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物理对他们确实有用。
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让学生做对着玻璃呵气的实验,运用他们都熟悉的现象讲课,这样一来,“水的形成条件”就迎刃而解了。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
因此,需要就是动机。
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
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四、深入挖掘提问背后的意义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深入挖掘课堂提问背后的意义,否则就会给学生造成困惑,对于物理规律把握不准。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思考本节物理课上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问题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能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吗?问题显示了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的学习内容的联系吗?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师:(展示了一段有关于影子游戏的视频)“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影子。
”师:“手影游戏是怎么玩的呢?”生:“拿手对着灯。
”“拿手对着阳光。
”师:(展示了两张小朋友画的太阳)“同学们看一下小朋友画的太阳,想想我们小时候是怎么画太阳的?”生:“一个圆圈,周围有光线。
”“圆圈周围的线就代表光。
”师:“好,我们下面来探究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先想一下,物质有哪几种状态?”生:“固态、气态和液态。
”师:“下面,请利用你们手头的工具来探究一下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学生开始分组实验。
实验完毕后,教师请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生:“我们这组用激光笔照果冻,发现光在固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我们这组用激光笔照茶水,发现光在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你们已经可以看到光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情况,有没有哪组同学通过实验观察到光在气体中是怎样传播的?”生:“没有看到。
”师:“你们发现光线是在茶水里清楚还是在清水里清楚?”生:“在茶水里光线显示得比较清楚。
”师:“你们看一看我们桌上的器材,如何能让光线在空气中显示出来?”学生分组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生:“可以在广口瓶中点燃蚊香,然后用激光笔对着广口瓶中的烟雾。
”师:“这个提议很好,同学们试着看一下,能不能看到光线?”生:“能看见,光线在空气中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而创造的本质是“创新”,只要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就行,不必过于苛求。
通过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
参考文献:
[1]马子宏.物理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唐鸣.物理教学艺术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晖.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物理实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