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平原上有足够的均匀分布的工业原料 (2)有各向同性的运输条件 (3)普及的可用于生产的技术知识 (4)相同的消费需要 (5)人口非均匀分布,而是结合成基本农村聚落的不连 续的均匀分布
均质平原 和经济人
克氏自上而下的构建方法——廖什自下而上的构建方法 一般而言,克氏模式解释第三产业较为合适,廖什更适用于第二产业 克氏同一级中心地的职能无差别;廖什统计中心地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职能
(2) 成形期. 为二级和三级中心地形成时期. 随着 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内人口数量增加, 及生产力水 平提高, 自身能提供的商品数量也将逐步增加, 从 而导致中心地规模扩大. 当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 后, 即由一级中心地升级为二级中心地. 当所有一 级中心地升级为二级中心地后, 即同时开始在新的 地点产生新的一级中心地过程. 按照克氏中心地产 生原则, 此阶段会在其所辖六边形的边界处产生6 个新的一级中心地. 在南部德国, 此时区域总人口 达到近50000 人, 人口密度增长了 20 多倍, 提高到 1.52 人km−2. 事实上, 到三级中心地出现, 中心地 等级体系已基本成形.
(陆玉麒等)
作为地理学两大理论基石之一的中心地学说, 因其无法提 供确定的时空参数条件, 及其在演化过程模式上的缺失, 致使 其他空间结构模型无法与之对接, 也导致完整的区域空间结构 理论体系构建上的困难. 本文深入解析了不同等级中心地产生 与演化的过程机理, 构建了中心地等级体系的演化模型, 推导 分析和模拟结果显示中心地等级体系的产生与演化可分为萌芽 期、成形期、完善期、成熟期和提升期 5个阶段. 受空间区位和 中心性影响, 中心地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存在显著不同, 不仅同 一级中心地规模可以存在很大的差异, 甚至低等级中心地规模 可以超过高一级中心地, 而位于中央位置的中心地最终可形成 中心地集聚区. 研究表明基于均质平原假设条件, 不仅可以形 成均衡性的中心地功能结构, 同时还可衍生出不均衡的中心地 规模结构, 从而完成了从纯理论的空间均衡模式的推导向不均 衡的现实模式的解释和论证的转变.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昆明
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1、结节点、结节区域和城市等级体系 结节点与流 结节点与结节区域 城市等级体系(urban hierarchy)
2、城市吸引区边界的确定
格林的研究?
赖利的零售引力规律——
Ta / Tb = Pa/ Pb (db / da)2
若假设根据克氏原理形成最早的中心地布满地球表面, 且其服 务的六边形范围足够地大, 则可以推出中心地等级体系形成的 过程与阶段模式(图 4).
此处涉及2个逻辑假定: ①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 六边形区域内人口数量逐步增加, 人口密度 逐步提高, 从而为中心地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腹 地支撑. 显然, 若区域内的发展变化是均匀的, 则社
香港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传播,首先涉及的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单一层面, 而是广泛涵义的文化结构组成的多个领域。再加上现代化的多种多样的 传播手段,就达到更高层次的空间结合,构成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 模式,一个持续运动着的各个部分交互作用的网络化的空间形态。
扩散形态之二:技术扩散
华凌线性模式
(3)中心城市的扩散 扩散VS极化?
(4)空间扩散成功的因素 布朗:创新的源生地;仔细选定的扩散 中心;扩散战略
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
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关于中心地理论?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中心地(central place)—向居住在其周围地域(尤指农村)的居民提供各 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货物与服务(central good and service)—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货物与 提供的服务,又称中心地职能(central place function)。中心地职能具有 等级性(职能单位?)。
大众传播 -目前珠江三角洲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可收看到的香港 电视包括本港台、翡翠台2个中文台(粤语),国际台 (World)、明珠台(Pearl)2个英文台,凤凰卫视、华娱电视 (普通话)6个台,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居民收看香港电视的比率 高达70%以上
香港的电影、电视剧在珠江三角洲各级电视台竞相播放,以至政 府为保护内地影视事业的发展不得不明文规定在黄金档时间内只 能播放国产影视节目。香港的流行音乐不仅在电台播放,在遍布 大街小巷的林林总总的唱片店里也占据了大半个江山。
克氏的市场区是职能 的最大服务范围,商 品的供应者要取得最 大的利润。K值代表 了市场、交通和行政 三种原则下的模型
廖什的市场区中只是 满足门槛值的需要, 没有超额利润。K值 不同于克氏,根据所 能完全服务的基本聚 落的数量来定K值。
各城市间总距离最短; 实现最大购买量
随着六边形的旋转, 从中心城市放射出6 各60度的扇面。每一 个扇面由一个“城市 面积”的扇面和一个 “城市稀少”的扇面 组成。一共各有六个, 构成了廖什景观。
(3) 完善期. 为四级和五级中心地形成时期. 随着区域社会 经济的发展, 区内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同理, 当人口数量 增加或人口密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 即会新出现四级和五 级中心地. 较之于前 2 个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新 出现的四级和五级中心地间, 由于区位值的差异, 同一等 级中心地的人口规模并不相同, 越接近六边形区域中心人 口规模越大. 在南部德国, 区域总人口达到了近 45×104 人, 人口密度提高到了 13.72 人 km−2, 提高了近 8 倍.
渠道模式 ——
人际传播 —1978年国门初开,前往内地的香港居民就达130万人 次[12],1984年,出入境旅客为1395万人次, 1987-1996年间,港 深之间的陆路过境旅客年增长率在10%左右。自1997年香港回归 后,1997、1998和1999年往来于港深之间的陆路旅客总数年增长 率分别为19.4%、19.3%和17.1%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假设并未突破克氏均质平原的假 定条件; ②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先的一级 中心地会规模增大, 当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即可升格 为二级中心地, 与此同时, 新一级中心地也就会在 合适的地点产生, 并可据此类推.
(1) 萌芽期. 为一级中心地形成时期. 由于生产力水 平极端低下, 且人口分布稀疏, 人口密度极低,一级 中心地即使产生, 其所需的支撑服务范围也极为广 阔. 理论上需要几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大服务范围才 能支撑一个一级中心地的生存与发展. 一级中心地 间的边界事实上是模糊和不确定的, 更多表现为象 征意义上的或虚拟的边界. 在均质平原假设条件下, 可假定地球表面由最低等级的中心地全部布满. 以 中国空间范围而论则相当于大区级的中心地. 在太湖 流域则产生于春秋时期. 在南部德国则需要近 5500 人的区域总人口, 才能产生最早的一级中心地。
廖什适宜了10十种最 小的市场区网络重叠、 旋转后形成了廖什景 观的一部分。
质疑:关于交通线
四、与克里斯塔勒学说的比较
(1)一片没有起伏、无边的大平原 (2)平原上的环境几乎一样,特别是土壤肥力和水份供 应等方面 (3)平原上的初始人口均匀分布 (4)区域的运输条件完全一样,没有可供利用的水道, 全部活动通过陆路,影响运输的唯一因素就是距离 (5)人的活动是理性的。
三、理论模型—为什么提出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一国一地的城市等级体系?
作者对南德中心地的研究成果?
一、需求圆锥体
第三节 廖士景观.
销售
货物G
产地B
最大销售范围BF
销售量x 价格P(B)
二、市场网
K取1,J取0和1 K取2,J 取0、1和2 ….. K取1,2,3,…时,J 取高势能文化,珠江三角洲文化的势 能相对较低,构成香港文化对珠江三角洲的传播。
1981年中港合拍的《少林寺》火爆神州,并掀起中国20年来的功 夫热潮;1982年金庸、梁羽生为首的香港新派武侠小说风靡一时, 随之而来的台湾的琼瑶以及香港的亦舒、严沁、岑凯伦等为代表 的言情小说成为众多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的最爱;1983年,香港 亚洲电视台录制、广东电视台配音译制的《霍元甲》在各地电视 台播放,该剧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侠的“迷踪拳” 红遍大江南北;之后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义不容 情》等各种题材的香港电视剧一次次在中国内地掀起收看热潮; 1984年春节文艺晚会上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深深打动亿万颗中 国人的心灵,从此引发港台流行音乐横扫内地市场的局面。总而 言之,这一时期的香港文化是内地居民仰慕、追逐和模仿的对象, 大陆歌手艾敬的一首《我的1997》,即可充分表达当时内地人对 香港的好奇和向往。
在进入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香港文化与珠江三角洲文化 的势能差逐渐缩小,梯度力的作用减弱,香港文化的影响呈现衰退的 趋势。虽然香港的流行文化仍然深受珠三角居民的欢迎,香港的明星 仍然是内地青少年追捧的对象,但香港文化再不能像80年代一样制造 流行。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00年对广州市民的调查显示,有一 半左右的人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电视、电台节目没意思”、“报纸的 种类虽多,但好看的不多”和“少有好书值得买”,另有七成左右的 人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现在的歌曲不如以前好听”、“一年看不到几 部好电影”。
Ta贸易额
A
Pa
da
贸易额 Tb B
db
Pb
康弗斯的断裂点公式——
dA = DAB / (1 + / PB/ PA ) 较大城市A城的人口
断裂点公示的运用与边界的影响? 3、相互作用模式 (1)引力模式
L ij = (WI PI )(wJ PJ) / Dbij 权数 人口规模 城市间距离
(2)潜力模式
中心性(或中心度)(centrality)-中心地所起中心职能作用的大小(衡量的方 法?)。
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的每一种货物和服务都有其可变的范围。
二、中心地等级体系与城镇体系的形成 假设之一: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