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常识题(标准化试题形式)概论

大学语文常识题(标准化试题形式)概论

先秦文学一、填空题1. (上古)文学,一般是指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前的文学,最晚的两位大家(屈原)和(宋玉),则生活于战国后期的楚国。

神话2.我国远古时代的神话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关于(开辟)神的故事;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的故事。

3.现存的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列子》、《淮南子》等书中,前三种出于(战国)时期,后一种出于(汉代)。

4.在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的人物中,(鲧、禹)要算最多的了,在这方面可与其比肩的是(后羿),前者是(治水)的英雄,后者是(抗旱)的英雄。

《诗经》5.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0)篇,均系以(四言为主)的(抒情)作品。

6.《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带其诗篇成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7.《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类的。

8.《诗经》共有(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和(小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9.《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手法。

楚辞10.《楚辞》的出现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进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时代。

《楚辞》打破了四言为主的句式,创造了(六言为主、参差错落)的句式。

11. 《楚辞》产生于今(湖北、湖南)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文化,主要的代表作家为(屈原)和(宋玉)。

1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见于屈原的《离骚》。

13.先秦文学中,我们所学习过的两篇最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品,一篇是诸子散文中的《逍遥游》,一篇是楚辞中的《离骚》。

14.先秦时代两位最具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家是(庄子)和(屈原)。

散文15.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都是主张(崇尚群体)而(抑制个体)的,只有杨朱、(道家)中的(庄子)一派注重个体的。

16.上古时期,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只有(《诗经》)和(楚辞)两部,在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庄子》和(《战国策》)。

前者想象丰富,文字奇姿,后者叙述婉委,兼擅(铺陈),具有明显的文学色彩。

17.我国最早的可确定的史书是《尚书》和《国语》,前者(记言),后者(记事)。

19.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

20.诸子散文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有《老子》《论语》,中期有《孟子》《庄子》,晚期有《荀子》《韩非子》。

21.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是文学成分较多的一部,仅次于《庄子》,其文学成分主要表现在(叙事)、(抒情)两个方面上。

22.在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以(寓言)作为说理的辅助手段,也是其最大特色的是(《庄子》),其艺术水平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之冠。

22.“春秋三传”指《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23.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作是《孟子》和《庄子》。

24.《战国策》一书由(刘向)定名。

25.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把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流派概括为(九流十家)。

二、选择题1.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 )。

A.《尚书》B.《春秋》C.《左传》D.《战国策》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 C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B.不同的时期C.音乐的性质D.篇幅的长短3.《诗经》所收之诗,大致产生于( B )。

A.西周初年至战国B.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C. 春秋至战国D. 整个周代4. 代表先秦诸子散文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A )。

A.庄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5.《荀子》的文章多为( D )。

A.论辩体B.对话体C.语录体D.专题论文6.《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7.《孟子》属于( B )。

A.寓言体B.对话体C.语录体D.论述体8.《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9.《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D )。

A. 四言体B. 五言体C.七言体 D .杂言体10.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 D )。

A.祝B. 史C. 小臣D. 巫11. 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后代辞赋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 D )。

A.《尚书》B.《左传》C.《国语》D.《战国策》12.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爱人”主张的是( B )。

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孟子13.“兼爱”是( B )。

A.孔子的中心思想B.墨子的中心思想C.孟子的中心思想D.庄子的中心思想14.小说一词最早见于( A )。

A.《庄子·外物》B.《汉书·艺文志》C.《七略·辑略》D.《左传》三、名词解释1.上古神话2.历史散文3.春秋笔法4.百家争鸣5.诗之六义6.老庄7.屈宋8.风骚9.楚辞四、名言、篇名填空《诗经》名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风·黍离》屈原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将欲夺之,必故予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论语》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道不同,不相为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庄子》名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秦汉文学一、填空题1.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著名散文家是李斯,代表性作品是《谏逐客书》。

2.西汉初,著名的政论散文作家是贾谊和晁错,他们的著名政论散文分别是《过秦论》和《论贵粟疏》,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3.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赋,但真正标志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历史人物传记《史记》。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5.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后代把这些民间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叙事性是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

6.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罗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总集。

7.《诗》到了__汉_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8.散体大赋是汉代文学标志性文体。

9.司马相如最有名的作品是散体大赋,也叫(体物大赋)。

其创作流传至今的有六篇赋,那就是《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哀二世赋》。

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均为司马相如笔下的人物。

10.西汉枚乘是由骚体赋向体物大赋转变的首位作家,其《七发》是体物大赋第一篇作品。

11.汉代初期,最早进行骚体赋创造的是贾谊,其代表性的作品是《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12.《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

刘勰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

二、选择题1.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B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2.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 A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D.《三国志》3.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 C )。

A. 以历史事件为中心B. 以朝代更迭为中心C.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D. 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4.《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B )A.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5.《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C )。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 D.国别史6.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D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年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7.我国文学史上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作品是( C )。

A.《陌上桑》B.班固《咏史》C.《古诗十九首》D.《孔雀东南飞》8.标志着我国叙事诗成熟的创作是( B )A.诗经 B.汉乐府民歌 C.南朝乐府民歌 D.唐代新乐府诗9.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特点作品是( C )。

A.《诗经》B.楚辞C.汉乐府民歌D.古诗十九首三、解释名词1.汉赋2.乐府3.《古诗十九首》4.《史记》5.《汉书》6.班马四、名言、篇名填空1.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六朝文学一、填空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_曹操_。

2.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精致、兴起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风靡到唐朝的最为精致的美文形式是骈体文。

3.正始文学最有成就的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4.陶渊明,曾作过彭泽令,所以后人又称他为__陶令__。

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他不仅诗歌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5.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是谢灵运,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

6.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_木兰诗_》。

南朝民歌中最长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是《_西洲曲_》。

7.南北朝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即_志人_小说和_志怪_小说。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_志人_ 小说的代表作。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8.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最系统的一部著作是刘勰的《_文心雕龙_》。

9.曹植的《__洛神赋__》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10.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源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设立文学馆,与玄学、儒学和史学并称“四馆学”。

二、选择题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D )。

A.《短歌行》B.《蒿里行》C.《观沧海》 D.《龟虽寿》2.《哀江南赋》的作者是( D )。

A.江淹B.鲍照C.孔稚珪D.瘐信3.《五柳先生传》是谁的作品( 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