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滁州自由行二日游游记(含攻略)99

滁州自由行二日游游记(含攻略)99

安徽滁州自由行游记(含攻略)前言:作者去了以下地方,全椒县《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故居、全椒吴敬梓纪念馆、滁州琅琊区皖东第一名胜琅琊山。

很早就想到滁州去看一看,因为曾经学习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高二时班级曾经组织到琅琊山旅游过一次,也想来一次故地重游。

准备利用五一假期的时间到滁州旅游一下,利用自己已有的自由行经验在网上查找了有关的资料,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在车站买好了盱眙到滁州的车票。

2017年4月29日早晨乘盱眙到滁州的车,开始了五一滁州自由行的行程。

到达滁州汽车中心站下车,从北门出站后,转到汽车站南门,从南门公交站“汽车站”站台乘101路公交车准备到全椒县参观《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故居和纪念馆。

上车后由于是五一假期所以人比较多,但车费比较便宜只要2元。

大约经过一个半小时,车子到达“全椒汽车站”公交站台,我在“全椒汽车站”公交站台下车。

到对面乘公交站台转乘全椒3路公交车到“吴敬梓故居”站下车。

全椒公交车节假日是免费乘车,这在我旅游过程中还是第一次遇到。

下了公交车对面就是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介绍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滁州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

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吴敬梓故居吴敬梓故居位于全椒县城河湾街88号,系清代著名小说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曾祖父吴国对所建,因吴国对是清顺治戊戌(1658)年一甲第三名探花郎,民间俗称“探花第”,原有正宅十进,后有花园名“遗园”。

清咸丰年间,全椒县为太平军与清军反复争夺,屡次易手的拉锯战战场,探花第毁于兵火,仅存厢房两间及门前四个巨大鼓形旗杆基石,200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全椒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兴县”发展战略、打造“儒林文化”品牌,拨款2000万元,复建吴敬梓故居。

该工程2011年2月启动,2014年底基本完工。

故居占地面积7190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

吴敬梓故居建筑风格与苏州园林相似,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的院落式结构,走进其中如同步入江南民宅大院。

现在的吴敬梓故居由九个院落组成,东中西三个大院,每个大院有三个院落。

北面和东面各有一个花园。

院落的山墙、雕花门罩呈明清江淮东南部和宁镇一带的建筑特点。

故居分为8个展区,分别为正宅东进、正宅中进、正宅西进、民俗生活展区、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西花园敞轩。

其中陈设还原清代风貌,仿佛让人回到清时人家。

尤其是民俗生活展区的展品,做得维妙维肖。

赐书楼前建有假山、亭台、小桥、荷塘等景观,景色很美,不可错过。

故居主体建筑特色为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体,蝴蝶瓦屋面,马头墙硬山形式八字门,这在古代只有做官的人家才有资格建。

这种建筑风格在江淮建筑区(安徽江苏江淮地区和江南沿江)中东南部比较普遍。

吴敬梓故居有吴敬梓成长发展的历史介绍故居正在举办一个根雕艺术展,根雕艺术作品很是值得欣赏。

西花园美景吴敬梓纪念馆参观完吴敬梓故居后,问了一下景区的工作人员吴敬梓纪念馆在哪儿?工作人员回答正在维修,不开放。

但抱着试一试想法。

吴敬梓纪念馆在吴敬梓故居的北面,只需要过一条马路。

穿过马路,跨过小桥,到过景区门前。

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城西北隅走马岗。

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城荷花塘畔。

文革期间毁损。

现馆为1984年10月施工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建有东西展厅及古朴回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隔着襄河与“探花第”旧址相望。

全馆气势恢宏,建筑仿明清风格,雕梁画栋,曲槛回廊,典雅幽静。

馆内树秀竹翠,花开四季。

整个馆园既有南方园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

馆里收藏有各种吴敬梓研究资料。

纪念馆大厅前立有吴敬梓一尊铜像,高4.5米,重500千克。

大门前正方四座旗杆石像征着吴氏家门前期的鼎盛。

过厅正中矗立一尊巨型石碑。

碑阳刻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集》中评论吴敬梓的一段话,碑阴刻着《吴敬梓》传。

正厅过道有一尊七米高的吴敬梓铜像,手握长卷,面视人生,苍海茫茫,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慨。

由于景区正在维修,进入景区照了几张照片,便匆匆结束参观。

参观完吴敬梓纪念馆离开纪念馆,到不远处吴敬梓故居站台乘全椒3路公交车返回到全椒汽车站站台下车。

这时才想起来中饭还没有解决,到汽车站附近的饭店随便的吃了份快餐。

吃完饭后到全椒汽车站站台乘101路公交车返回滁州市区,到达滁州汽车站站台下车。

从滁州汽车站站台乘11路公交车可到达琅琊山风景区。

我乘11路公交车到五中站下车,在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

在宾馆休息了一会儿走出宾馆,在附近走一走看一看,无意中走到了原滁州市儿童公园,现廉政文化主题公园(行知公园),有不少人在休息游玩。

沿三里亭路返回,在三里亭路上找一家饭店点了两个小菜,要了一瓶啤酒,慢悠悠地吃菜品酒,因为点的是四川菜,吃得满身是汗,这时才有点后悔不应点川菜。

吃完饭后回到宾馆休息。

第二天早晨起身后洗刷完毕,在宾馆附近的小吃部吃完早点,就开始向琅琊山风景区走去,因为距离景区比较近,时间还早,距离景区开门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决定走到景区去。

琅琊山概况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

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

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

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是首批被国家林业部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

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景区。

琅琊山以其山水之美,更因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和琅琊寺、醉翁亭等名胜古迹而传誉古今。

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771年)的琅琊寺,至今已1200余年。

建于宋代庆历六年(1046年)的“醉翁亭”,至今已900多年。

继唐代诗人顾况、韦应物,北宋诗人王禹偁撰写了描绘琅琊山胜境的诗文后,欧阳修在出任滁州知州期间,又撰写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其他有关琅琊胜景的诗文约一百多首(篇),并由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专为《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书碑。

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

琅琊寺及醉翁亭、丰乐亭内外,唐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碑刻比比皆是,有数百处之多。

其中,以唐代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人的诗碑尤为珍贵。

大约在七点四十左右到达景区北大门,网上说景区营业时间是8;00—18:00,可能是五一假期,还没有到8:00点游人已经可以进入景区了。

门票琅琊山实行的价格是根据市物价局滁价[2006]6号文件批复琅琊山门票实行一票制(包含琅琊寺景区)管理。

旺季(每年3月1日-11月30日)95元/人。

淡季(每年12月1日-次年2月底)80元/人。

景区营业时间:8:00-18:00优惠政策1.对安徽省70岁以上老年人、离休干部、现役军人实行免票。

2.滁州居民可凭身份证及有效证件免费进山游玩(不包含醉翁亭、南天门等景区以及庙会等大型节日活动)。

3.老年人、学生、教师、残疾人、记者凭有效证件(研究生证等无效)可以享受优惠票价。

4.旅行社、团体签订协议,可购优惠票入园。

导游证不带团免票入内。

一、景区北大门。

二、进入景区后很快到达第一个景点野芳园。

野芳园原名“盆景园”。

始建于1985年8月,是进入琅琊山山门牌坊后的第一个风景区。

现在的名字取自于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此园的建筑风格仿苏州园林建筑的基本特点,亭堂建筑飞檐翘角,白色马头墙,嵌砌漏窗,上复青灰色的筒瓦和小瓦,色彩和谐淡雅。

园的总面积约在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园内主要建筑有赏心斋、盆景长廊、玻璃温房、拥霞轩和晨曦堂。

结合建筑的布局,辟有池沼,置有小桥、亭台、假山,植有枫树、桂花、紫荆、绣球等花木,整个布局聚散相间、疏密有度。

园内四季飘香。

野芳园碑廊。

琅琊山山水秀丽,文化底蕴深厚,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辛弃疾、文征明等众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诗文。

为了展示这些和琅琊山有关的文字瑰宝,碑廊集中收集、整理了与琅琊山、醉翁亭文化有关的珍贵诗文,并征集了名人书法墨宝两百多篇,镶刻于此。

步入野芳园不仅可以欣赏琅琊园林美景,更是游人了解琅琊山、研究琅琊山的好去处。

参观完野芳园沿道路前行很快来到了景区的第二个景点也是最重要的景点----醉翁亭景区。

三、景区的第二个景点也是最重要的景点----醉翁亭景区醉翁亭景区是以中国著名的古亭——醉翁亭为主景区。

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醉翁亭景区距离琅琊山脚一公里。

醉翁亭建筑群,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总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多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

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醉翁亭记》碑,是琅琊山森林公园最吸引游人的一个主景区。

醉翁亭景区有35处景点和古迹遗址,大多数景点都可供游览。

区内有醉翁亭、二贤堂、宝宋斋、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六一亭、宝宋新斋、醒园、解酲阁、菱溪石、洗心亭、让泉等景点,其中醉翁亭居全国四大名亭之一,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

1、醉翁亭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

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欧阳修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至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

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因此得名。

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

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