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识图基本知识一.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1.零件图的作用 任何机械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 制造机器就必须先制造零件 零件图就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它依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对零件在 外形、结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零件图的内容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图 1 所示图 1 箱盖的零件图( 1)标题栏 位于图中的右下角,标题栏一般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数量、图 样的比例,代号和图样的责任人签名和单位名称等。
标题栏的方向与看图的方向应 一致。
2)一组图形 用以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可以采用视图、剖视、剖面、规定 画法和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表达。
标题栏 技术要求(3)必要的尺寸反映零件各部分结构的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满足零件制造和检验的要求。
(4)技术要求给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要求。
二.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1.公差与配合公差反映的是零件的精度要求,配合反映的是零件之间相互结合的松紧关系。
(1)尺寸公差2)基本尺寸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计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3)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4)极限尺寸一个尺寸允许的两个极端,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5)尺寸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偏差可正可负。
6)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尺寸公差永为正值例如:Φ20 -00.5.3 1;其中Φ20 为基本尺寸,0.81 为公差。
0.5 为上偏差,-0.31 为下偏差。
20.5 和19.69 分别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7)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8)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国家标准中规定,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其标准公差共有20 个公差等级。
公差分为CT 、IT、JT 3 个系列标准。
CT 系列为铸造公差标准,IT 是ISO 国际尺寸公差,JT 为中国机械部尺寸公差不同产品不同的公差等级。
等级越高,生产技术要求越高,成本越高。
例如砂型铸造公差等级一般在CT8-CT10 ,我们公司为精密铸造件,一般用国际标准CT6-CT9 。
9)基本偏差在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如图3 所示。
国家标准中规定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对孔和轴的每一个基本尺寸段规定了28 个基本偏差。
>0>0(2) 配合的概念 孔和轴的 基本尺寸相同 ,公差带之间的关系为配合。
这种关系决定配合的松紧程度。
a c算法:孔 A b a与 轴 B cd 是指孔和轴公差上下限( a-d )、(b-c )值与 0 的关系 a c A b B d 配合分为 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
间隙配合:孔尺寸>轴尺寸过盈配合:孔尺寸<轴尺寸过渡配合:公差带位置相互交替。
装配后可能间隙也可能过盈。
1)间隙配合 是具有间隙 (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 )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如图 4-a 所示52-(-72)=124 μm0-(-20)=20 μ m孔最小 20;轴最大 19.8,轴进去一定还有间隙例如:孔 Φ200+0.052 与轴 Φ20 -0.020 -0.072为间隙配合, 简单的说就是孔大轴小, 轴进去还有间隙 。
图 3 基本偏差系列图配合2)过盈配合 是具有过盈 (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 )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如图 4-b 所示。
例如:孔 Φ20 -0.48 与轴 Φ20 -0.13孔最大 19.73,轴最小 19.87,轴进去一定塞得满满的3)过渡配合 是一种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3)基准制国家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定了两种制度,即基孔制与基轴 制。
1)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轴的公差带形成 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孔制的 孔为基准孔 ,基本偏差代号为 H 。
一个孔配不同的 轴。
2)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带形成-27-(-13)= -14 μm-48-(0)=-48 μ m<0 <0 为过盈配合, 简单的说就是孔小轴大, 轴进去塞得满满的带部分相叠,如图 4-c 所示图 4 配合公差带图a ) 间隙配合公差带图b )过盈配合个公差带图c )过渡配合公差带图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轴制的轴为基准轴,基本偏差代号为h。
一个轴配不同的孔(4)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注法1)尺寸公差在零件图的注法在零件图中的标注尺寸公差常用标注极限偏差值,如图5。
图5 尺寸公差在零件图中的注法2)配合在装配图中的注法在装配图中一般标注线性尺寸的配合代号或分别标出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
①在装配图中标注线性尺寸的配合代号时,可在尺寸线上方用分数的形式标出,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周的公差带代号。
如图6-a 所示。
也可将基本尺寸和配合代号标注在尺寸线中断处,如图6-b所示。
或将配合代号写成分子与分母用斜线隔开的形式注在尺寸线上方,如图6-c 所示。
图6 配合代号在装配图中的注法a)用分数形式注出b)注在尺寸线中断处c)分子、分母用斜线隔开②在装配图中标注相配合零件的极限偏差时,一般将孔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轴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注写在尺寸线的下方,如图7-a 所示。
也允许基本尺寸只注写一次的标注。
如图7-b 所示。
图7 极限偏差在装配图中的注法a)孔和轴尺寸分别注写在尺寸线两边b)基本尺寸注写一次③一轴(或孔)和几个零件的孔(或轴)相配合且又是引出标注时,为了明确表达所注配合是哪两个零件的关系,可在图中注出装配件的代号,如图8 所示。
图8 相配合零件的注法2. 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是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是指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如图9 所示),评定表面粗糙度参值的大小,直接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疲劳强度,耐磨性,抗腐蚀性,以及密封性。
其误差随机性很强,一般用标准规定的评定参数来检测评定,对光洁度不高的表面,生产中常用粗糙度样板和被检表面进行比较检验,而且具体参数值则需各种仪器测量。
表面粗糙度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三个评定表面粗糙度的高度参数: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试点高度Rz 和轮廓最大高度Ry。
一般常用高度参数Ra,在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时也可以省略Ra。
如采用其他两项评定参数时,图9 零件加工表面特性表 1 表面粗糙度符号故“Ra ”不注出。
这是最常用的符号36..32 表示用加工面,其 Ra 值必须在 3.2-6.3 um 之间,一般很少用这样的 标注。
一般只规定最大的允许值。
1.6 表示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 即非加工表面, 如铸锻表面等, 其 Ra 值不大于1.6um.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Ra 值不得大于 25表示用加工面,其 Ra 值不得大于 3.2um ,由于推荐优先使用参数Ra ,1)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应注在图样的轮廓线,尺寸界限或其延长线上,必要时可注在指引线上。
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该表面,如图10 所示。
图10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注法2)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代号或符号。
为便于看图,一般标注在有关尺寸附近。
3)当零件的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时,可在图样的右上角统一标注,如图11-a ,11-b 所示。
图11 所有表面粗糙度相同的注法4)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时,可以将使用最多的一种符号或代号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
5)对于连续表面或重复要素表面,如图12 以及用细实现相连的不连续的统表面,只需标注一次粗糙度代号。
图12 连续表面或重复要素表面的注法a)连续表面b)重复要素表面6)在同一表面上如要求不同的粗糙度时,应用细实线画出两个不同要求部分的分界线。
如图13 所示图13 同一表面不同粗糙度注法3. 形状和位置公差经过加工的零件表面,不仅有尺寸误差,同时也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
这些误差不但降低了零件的精度,同时也会影响使用性能。
因此,国家标准规定了零件表面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1)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 如表 2 所示表 2 形位公差分类、符号(2)形位公差的注法1)框格 形位公差的要求在框格中给出,框格由两格或多格组成。
框格中的 内容从左 到右按下列次序填写: 公差特征符号,公差值,需要时用一个或多个字 母表示基准要素或基准体系。
如图 15a 所示。
对同一个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公差特征规定参数量允许变动范围尺寸误差 形状误差 位置误差尺寸公差 形状公差 位置公差2)被测要素用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
除非另有规定,公差带的宽度方向就是给定的方向,或垂直于被测要素的方向。
当公差涉及轮廓线或表面时,将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
(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的分开)如图16 所示。
图16 被测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
当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如图17 所示当公差涉及轴线,中心平面或由尺寸要素确定的点时,则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3)基准被测要素的位置共差总是对某一基准要素而定的。
基准要素在图样上用符号表示,基准符号为一加粗的短划线并用带圆圈的大写字母与短线相连,基准要素用代号标注时,在框格中一定要写上相同的字母。
如图19 所示。
当基准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基准应置于要素的外轮廓上或它的延长线上,基准符号还可以用圆点指向实际表面的参考线上。
如图20 所示置不够时,可用短划代替箭头,如图21 所示图21 基准是轴线、中心平面4. 其他技术要求零件图中出了对零件制造提出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公差等技术要求外,还给出了零件的材料、表面硬度以及热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三、识读零件图的基本步骤看图的基本步骤是:看标题栏、分析图形、分析尺寸和看技术要求。
1. 看标题栏通过标题栏可以知道零件的名称、比例、材料以及加工方法等。
2. 分析图形先看主视图,再联系其他视图,分析图中剖视、剖面及重要部位等,可以想象出零件的结构形状3. 分析尺寸对零件的基本结构了解清楚后,在分析零件的尺寸。
首先确定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的大小尺寸,再确定各部分结构之间的位置尺寸,最后分析零件的总体尺寸。
同时分析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
找出图中的重要尺寸和主要定位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