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题目中国各大商帮及其异同任课教师王心月姓名黄星瑞上课时间周一第6-8节作业完成时间2014.11.24学号3140100065中国各大商帮及其异同黄星瑞摘要: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以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时,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如今所说的商帮。
关键词:商帮;发展;兴衰;相同与不同一、商帮的分类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以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时,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如今所说的商帮。
其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就是中国十大商帮,具体为龙游商,宁波商,徽商,洞庭商,晋商,陕商,鲁商,闽商,粤商,江右商。
其中晋商,徽商,粤商,以及以宁波商为代表的浙商最为出名,接下来就要讨论他们的发展与异同。
(一)晋商“晋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山西是古晋国的封疆,简称“晋”,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
另一方面是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
但是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山西居中原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
山西又是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
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
加上当时明清期间商品经济发展加速,晋商识时务地积极与当时政权相结合。
晋商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商帮。
就连清王朝都有许多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得力于晋商的赞助。
当时1720年西北准噶尔叛乱,清政府调集重兵征剿,当时因路途遥远,运输粮秣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晋商得知后积极地随军进剿,代运军粮。
据《清史稿》记载,“介休范氏随师征准噶尔,输米馈军,率以百二十金致一石。
六十年(1721年)再出师。
以家财转饷;计谷多寡,程道路远近,以次受值,凡石米自十一两五一至二十五两有差。
累年运米百余万担。
世宗特赐太仆寺卿衔,用二品服……”。
由此可见,当时晋商的影响力真的是十分的巨大。
那时的晋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在商界绵延繁荣了500多年,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
其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日本、东南亚、俄罗斯、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堪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但是如此鼎盛的晋商也逃不过最终衰败的结局。
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大致分为外因与内因两类:(1)外因。
外因又可细分为两点: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经济特权,挤压中国工商业者,晋商深受其害;第二,封建政府的腐败与肆意压榨以及内乱的影响。
突出表现在,晚清政府不但割地赔款,而且通过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肆意压榨商人,加之同期发生的一连串武装起义,大大干扰了晋商的正常经营与发展;(2)内因。
内因又可细分为三点:第一,晋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性。
晋商始终依靠封建政府并为之服务而兴盛,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晋商也必然祸及自身。
第二,“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
典型表现是晋商利润的封建化,如大量购置土地,修建深宅大院以及奢侈消费;第三,投资失误,比如参与山西夺回矿权运动,投资开办矿业公司,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二)徽商徽商,又称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旧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徽商来自安徽南部的徽州府,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
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
徽商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其真正腾飞,达到鼎盛时期是在明清时期,这一点和晋商很相似。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
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
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
尤其是随着提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所替代。
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崭露头角,但整体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颓势。
(三)粤商“粤商”是现代中国经济尤其是商贸流通经济中的最主要的企业群体(“商帮”),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商帮”。
狭义的粤商指广府商帮,广义的粤商则包括广东广府帮,潮州帮,客家帮、海陆丰帮以及其余广东各地的商帮,以珠三角广府商帮作为代表。
粤商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地位是不能与之前两个商帮相比的,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粤商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
粤商是诞生于中国岭南地区、延伸至港澳和海内外、在创办企业和市场经营领域具有突出业绩的商帮。
近代如“十三行”的伍、潘、卢、叶四大富商,现当代如李嘉诚、郭炳湘、霍英东等,新粤商如任正非、王石、马化腾等,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开创了辉煌的业绩。
“一个传统、两次机遇”是粤商发展的重要特点:即从岭南山脉延伸至漫长海滨,促使沿海贸易、海洋贸易成为千年粤商的特殊传统;近代沿海口岸通商和当代先行的改革开放,则两度为粤商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粤商在中华大地迅速崛起,并向海外迅速拓展,成为令人瞩目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商帮。
在此不得不提起粤商成功的原因之一——粤商精神。
敢为天下先,精明实干,勇于创新。
正是这三条精神准则让粤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脱颖而出。
而粤帮并没有像之前提到的两个商帮一样,随着时代的更替而衰落,而是继续在如今的中国继续生存着。
(四)浙商终于到了主角——浙商登场了。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是较为新近的称法。
浙商的历史也是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上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
但是浙商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还是在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不少浙江籍官僚、买办和商人相继创办了一批民族产业集团,并以上海为基地,参与了新式银行的投资,这些民营银行的出现表明了中国近代金融资本的正式产生,标志着中国金融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些大银行和大企业资本集团被统称为浙江财团,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财团。
经过了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挣扎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推动改革开放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大力发展,从全国来看,这一时期浙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很有特色和成效的。
据1995年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当年浙江全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8.9%,而个体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7.8%,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8%。
“个私经济看浙江”,浙江成为全国各地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竞相效仿的典型。
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引导融合,在此背景下,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又有新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997年的1775亿元进一步增加到2001年的346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有38.3%上升到51.4%。
如今浙商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当代新浙商分为三代,第一代以冯根生,宗庆后为代表,第二代以马云,陈天桥为代表,第三代则是还在努力打拼的年轻浙商。
此三代在各自的位置上各尽其职,一起保证了浙商的高速发展。
二、各商帮的异同(一)相同之处其实从上述对各大商帮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的一些联系与相同之处。
首先,各大商帮发源的所在地的地理位置都是得天独厚的。
要么临海,要么处于几个重要交通的交汇处,要么处于地形的要塞之地。
总之,经济的发展得力于地理位置的帮助。
比如晋商和徽商就是处于中原贸易的贸易往来的要塞之地,而浙商和粤商则是处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利于进出口。
其次,商帮的兴起都是依附于当时当政的政府的政策或者兴衰。
晋商和徽商就是在明清政府鼎盛的时期高速发展,而在政府动乱,社会不安的时候,迅速衰败。
浙商和粤商则是在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时,趁着东风,将自身与当时市场相结合,与时俱进,抓住时机,将品牌打响,立马就腾飞起来。
再者,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商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经商的准则,坚持执行。
而这理念就是各大商帮能够长时间的屹立于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还有一条更加明显的共同点,也是商帮本身性质决定的,那就是有着明显的地域性。
无论是哪个商帮,都以自己所在的地区为基础,借助于当地的特点与优势,很多商家团结起来,互相合作。
而这也是商帮之所以可以兴起的原因。
(二)不同之处当然各大商帮之间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最明显也是最直观的不同点,地域不同。
这一点显而易见,晋商在山西,徽商在安徽,浙商在浙江,粤商在广东。
这点没有什么多说的。
其次,各个商帮并不是同时兴起的,其兴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晋商和徽商都是在明清时期鼎盛的,并在清末或者民国初年都衰败了。
而浙商和粤商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在发展着,并且至今还在以不错的态势发展。
再者,每个商帮强调的理念不同。
这个理念决定了各个商帮的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不是每个商帮都有很特色的理念,但是部分商帮的理念却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前进。
例如晋商将诚信经商作为自己的第一准则,浙商则是更加强调创新,而粤商则注重实干。
另外,每个商帮所看重,擅长的产业或者说是领域存在差异。
比如,晋商是以盐业和票号为主要方面,徽商虽然和晋商有很多交集,但是徽商的茶叶相对来说更加专业一点。
对于粤商和浙商,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商帮,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但是浙商更多的是在中国内陆的发展,而粤商把大多数的眼光放在了海外,放在了全球范围。
参考文章【1】明清时期晋商的衰落史记 [2012-01-06] 商会中国【2】中国第一商帮“晋商”是如何衰败的 [2014-07-16]东方财富【3】晋商兴衰解读 [2009-11-07]【4】徽商发展史[2013-03-22] 决策支持【5】粤商发展历史简论[2007-12-06] 广东商学院【6】粤商起源及其发展 [2014-06-05] 商友圈【7】浙商的发展历程[2014-11-28]【8】新浙商对旧浙商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2-06-05]思客网【9】浙商_粤商等五大新商帮比较[2010-07-07] 中国政务信息网【10】寻找浙商发展 [2014-05-15] 凤凰网【11】浙商与粤商之关键成功因素的异同 [201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