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安全专项)[1]

地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安全专项)[1]

1.编制依据1.1相关文件15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C5预处理精制区D-705/D-704地坑施工图纸。

北京燕山分公司15万吨/年碳五分离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5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结构专业施工图总说明。

北京燕山分公司15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相关法律法规1.3相关的规范、标准2.工程概况2.1建筑概况本项目位于燕山石化化一生产厂区北部,西侧为变电站、西南角为乙烯返送设施用地、南侧隔离厂区东西向主干道便是乙烯装置、一高压聚乙烯装置、东临储运二厂北罐区的石脑油罐组。

本工程位于C5预处理精制区西南侧。

现场平面布置见附图1.该地坑长13.1m、宽8.1m,为钢筋混凝土水池,采用C30混凝土浇筑(P6抗渗),池壁上口300mm 厚、下口厚500mm,基础底板600mm厚。

2.2地质环境84.80m之间;第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勘察报告,第①层土质为杂填土,厚度为绝对高程82.99~83.64m之间;第③层土质为中风化-微风化岩层,厚②层土质为强风化岩层,厚度为绝对高程77.99~度为绝对高程77.99m以下。

地下水情况:根据地坑旁边已开挖的预处理精制区分析,本工程自然地面下4m有地下水,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工程东北侧的排水沟渗水。

根据附近开挖点判断,地坑开挖部位土质为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

排水形式采用明沟排水,使用潜污泵抽出的地下水排放至附近的排水沟。

2.3基础开挖概况本工程±0.00(84.2m)相当于标高EL100.00m,自然地坪清表后为EL99.7m,基底标高为EL95.0m,基础开挖深度4.7m。

基础开挖的降水方式采用明沟排水。

基础开挖期间,应考虑基底留置1m宽操作面,含0.4m宽排水沟(0.3m深),基础开挖的上口尺寸为22.15m×17.15m、下口尺寸为15.1m×10.1m。

周边设排水沟,基坑对角设2个集水井。

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强风化岩、中风化岩采用坡率法开挖时,放坡为1:0.75~1:1.00。

本工程周边环境简单,基槽上口无荷载,基槽开挖采用1:0.75放坡。

因土方开挖深度超过4m,且正值雨期施工,考虑到安全因素,边坡须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的防雨措施。

2.4其他说明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该工程的基础开挖深度超过了3m,属于危险性较大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施工安排3.1工期安排2012年9月5日至2012年9月15日。

3.2管理职责1、项目经理:组织施工的策划实施,指导和监督项目过程工作的实施。

2、技术经理:负责方案的审核以及相关技术交底的审批工作,组织图纸会审、分项工程技术支持、质量验收等工作。

对阶段目标的实施情况定期监督、检查和总结。

3、施工生产经理:负责协调现场劳动力,大型机具的使用情况。

控制工期的实现。

负责现场的文明施工、交通安全等工作。

4、HSE工程师:负责脚手架搭设的安全监督、混凝土施工相关的机械使用、操作安全检查等工作。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4.施工准备4.1现场准备1、土方开挖前先将施工区域内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机械开挖前使用人工挖设探沟,若施工中挖到不明管线后,及时通知甲方,共同处理解决。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建筑红线点及测绘院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由测量工放出基坑上、下口开挖线、标高控制点,并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经项目土建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办好预检手续,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方可正式开挖。

3、场地清理平整,边坡上口做好挡水堤坝,避免雨水流入坑内,并作好安全护栏,刷红白油漆作好标志。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的道路应事先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固以确保安全。

5、在危险地段设明显标志。

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6、做好土方开挖技术交底,使每个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操作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7、办理环卫、交通及渣土消纳等有关手续,确定卸土场,合理安排行车路线。

4.2机具准备施工机具4.3劳动力准备测量放线人员4名(含施工队2人配合),壮工10人。

5.方案设计5.1开挖方案设计1、基坑设计基坑底部范围为15.1m×10.1m,开挖深度为4.7m,基槽底每侧操作面为1m宽,含400宽排水沟;基坑上口尺寸为22.15m×17.15m。

基坑采用二层开挖,第一层挖除表层房渣土和粘土,挖深约0.3~0.5m左右,第二层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预留100mm人工清槽,根据风化岩土质对基坑边坡的要求,基坑开挖边坡系数为1:0.75,基坑尺寸及开挖方向详见附图2。

2、基坑坡道设计坡道出口设在基坑西侧中间部位。

坡道宽为4m,坡度为1:2,侧面放坡为1:0.75。

5.2降水方案1、降水方案根据场区水文地质条件,针对基槽开挖过程可能遇到的浅层地下水,采用明沟排水的降水方案,并采取对坑壁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防止雨水冲刷的保护措施。

2、地面防渗措施(1)在基坑顶5m范围内不得设置用水点;在场地内的所有用水点均应设置排水沟,将水引入基坑东侧的排水沟内。

(2)距离基槽上口线1m,在基坑四周边护栏底部人工培土制作临时围堰(300高),防止雨水和人工用水的入渗。

具体见下图(3)为防止坑壁受水浸泡或长期暴露降低坑壁稳定性,使用塑料布将坑壁覆盖保护。

3、排水在基坑底部东北角、西南角,基础范围以外设置600mm×600mm×600mm集水坑,集水坑间通过400mm(宽)×300mm(深)排水沟相连通。

根据水量大小准备3台水泵(其中1台备用),用。

5.3监测方案设计在基坑四侧顶部预埋测点,对基坑支护变形进行量测,每侧布2个点,共布8个点,并在基坑外的不同方向选取四个固定点作为监测形变的基准点。

监测周期:土方施工时每天一次,土方施工完成至基础施工,每三天一次。

现场监测值超过报警值(5mm)后应按照已经组织程序及时进行疏散.所有监测数据均要报甲方、监理审核,监测数据要准确,及时整理并绘制成位移与时间和基坑深度曲线,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达到信息化施工和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目的;如发现位移异常,及时采取有关加固措施,如位移达到开挖深度的3‰,应加强观测,如位移达到开挖深度的5‰,应制定出处理措施,并随时调整施工方案。

6.施工方法6.1土方开挖施工1、第一层开挖(1)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挖。

(2)第一层开挖至强风化花岗岩,开挖深度约0.30.5m左右。

自北向南进行。

本次开挖护坡工~作随土方开挖同时进行。

(3)基槽边坡以高宽比为1:0.75的坡度放坡。

(4)坑边周圈使用脚手管设置防护围栏并做醒目安全标志,防护围栏布置见下图:(5)开挖前,项目专职测量员应设多条控制线。

开挖后,应随时检查挖掘深度和开挖范围。

2、第二层开挖(1)第二层开挖主要是挖除花岗岩层,拟采用挖掘机进行试挖,如遇中风化岩层坚硬下挖困难时,使用风镐剔除风化岩层。

当基槽开挖出现微风化岩层时,使用岩石切割机切除设计基底标高以上岩层。

(2)岩石切割机切割石方1)铺设切割机道轨,架设切割机:放线完毕铺设切割机道轨,架设岩石切割机,进行调试。

2)岩石切割机切割:切割机调试完毕后,锯片沿放线位置进行切割,每次切割深度0.3~0.5米。

3)人工配合液压锤破碎:岩石切割机切割深度达到最大切深度后,将切割机移出沟槽,人工配合液压锤破碎岩石。

4)岩石清理:人工配合液压锤破碎岩石完成后,采用挖掘机清理岩石。

5)重新铺设道轨架设切割机,切割机自沟槽上口线向管沟内侧偏移0.4米。

重复上一循环。

(3)设置专人随时检查开挖边界控制线,当至基底差300㎜时,设置标高控制线,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楔,在基坑内设置满足基底找平用的若干水准点,拉通线找平,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和边界。

(4)将挖出的土石方运至施工现场西北侧火炬处的堆土场内,渣土运至东炼渣土场。

基坑顶周边不堆载土方、垃圾。

6.2降水施工集水井用直径为10mmHPB300钢筋制作一个钢筋笼,钢筋笼四周用密目网包裹两层,钢筋笼下放0.2m厚的卵石,集水井里安放水泵并设置专人看护,24小时抽水。

6.3雨季施工措施1、雨施概况根据北京市气象资料,北京地区雨季一般为每年的六月初至九月底,雨季高峰期为六月下旬至八月底。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位于这段时期,因此做好雨季施工将非常重要。

2、雨施材料准备3、施工措施1)进入雨季后,土方施工应视天气情况而定,不得“冒雨施工”,将土方施工安排在无降雨的良好天气或时段进行。

2)土方开挖应坚持“分层开挖,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

3)雨后进行土方开挖时,不得贸然施工,应密切关注基坑土质的塑性、密实度等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少开挖方量,避免因土遭雨水浸泡后,导致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无法正常运行。

4)土方回填时,如遇有中到大雨时,在雨后严禁上人施工作业,待晾晒后方可上人操作,并禁止随意扰动坑底土层。

5)在基坑周边做挡水台,具体做法见5.2第2条。

8)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麻袋,内掺砂土、建筑垃圾等制作成挡水土堰,在降雨来临前,堆砌在基坑马道入口处、基坑四周安全防护栏外侧,防止大量雨水、地表水流向基坑,冲刷边坡,造成泡槽。

6.4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基坑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严格按控制线及标高控制点进行作业,位置坡度准确,严禁超挖或少挖。

2、当机械开挖至距基底100mm位置时,测量人员应配合开挖随时测量槽底标高,避免超挖或挖深不够。

3、机械开挖完成后,组织验槽。

验槽前,应使用白灰洒出基础底边线,并填写验槽记录。

4、允许偏差项目7.技术质量保证措施7.1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如下图:7.2质量控制点7.3质量控制1、在加强作业队自检、互检和专检的基础上,邀请公司技术部和质量管理部定期对工程进行联合检查。

2、现场各工序由专人负责把关,每道工序制定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3、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施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4、开工前由技术人员向施工队伍做详细技术交底;5、各工序设质量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岗位明确,责任落实;6、不掌握操作工艺、不明确质量标准的人员,严禁上岗操作;7、一切变更以文字为依据;8、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

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

8.HSE管理措施8.1 HSE保证体系8.2 危险源分析注:C5装置区内的探沟在原有建(构)筑物拆除完毕后沿建筑红线挖设完毕,并已经过相关单位确认。

8.3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按照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严格对现场安全防护进行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