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形式市场调查报告
路漫漫其悠远
蝴蝶装的装帧形式
路漫漫其悠远
蝴蝶装
路漫漫其悠远
包背装
• 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起于南宋后期。包背装将书 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然后将 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再用纸捻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 。由于包背装的书口向外,竖放会磨损书口,所以包背装图书一般是 平放在书架上。包背装图书的装订及使用较蝴蝶装方便,但装订的手 续仍较复杂,所以不久即被另一种装订形式--线装所取代。
书籍装帧形式市场调查 报告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14
展示流程
1:书籍设计的概念 2:中国书籍发展史及装帧形式 3:现代书籍排版装帧形式 4:创意书籍欣赏
路漫漫其悠远
书籍设计的概念
书籍设计是指包括书籍选题、书籍形态、书籍版面,以及材料 工艺等的一系列设计,是一种创造书籍整体视觉形象的设计活动 。
• 在敦煌出的经书中大多是卷子。
路漫漫其悠远
竹简
路漫漫其悠远
卷子装的结构
路漫漫其悠远
• 在我国的西北出土的大量的敦煌卷子,有的长达两三丈的 。
• 卷子是一张一张的纸粘起来的,每张纸长约四十到五十厘 米,高约二十五到二十九厘米。竖格叫“边准”,宋人叫“解 行”,上下有横栏,这种竖格是专人用特制的笔画出来的 ,一般只有上下栏,无左右栏,是简策遗意也就是贝叶经。传入中国 之后,中国没有贝叶,但是中国有纸,于是一开始的佛教 徒都使用这种方式来装订书籍,我们看到的藏传佛教他在 读的时候就是使用的这种书籍的装帧形式。
• 中国隋代杜宝《大业杂记》:“……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 贝多树叶。叶形似枇杷,叶面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 缀 其一边,牒牒然, 今呼为梵。”元代胡三省给《资治通鉴》 作注,于唐懿宗“自唱经,手持梵夹”句下,注曰“梵夹者,贝叶经 也以板夹之, 谓之梵夹”。
经折装的装帧形式
路漫漫其悠远
经折装
路漫漫其悠远
蝴蝶装
• 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以后,特别是进入宋代 雕印书籍盛行以后,由于书籍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引起书籍装帧方 法和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雕版印书不同于用手写书或抄书。写书或 抄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一纸接一纸地写下去。而后连接起来,或 卷起成为卷轴装,或折叠成为经折装。雕印书籍要受版面制约,即每 版只能雕印一定的行款字数,且通常都有边栏界行。这样印出的书叶, 都是以版为单位的单叶。这种书叶若是仍然沿用卷轴装或经折装,就 必须将书叶先行首尾粘连,且要设法去掉或掩盖每叶的左右边栏,劳师 费时,极为不便。
路漫漫其悠远
书籍装帧艺术发展史简析
书籍装帧艺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逐步发展。世界装帧艺术经历了一个“原 始→古代→现代”的发展过程。原始时期从甲骨刻字,到造纸术与印刷术发明 之前的原始装帧艺术。在国外有莎草纸书、羊皮纸书,迄今出土较早的约在 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古埃及抄写在莎草纸上的典籍。公元前2世纪小亚 细亚帕加马城开始制作的羊皮纸,在传入欧洲后,得到大量推广,成为华丽 的羊皮纸书。在中国出现了简策、帛书等装帧形态。在西方,自从人类发明 了纸张、印刷术以后,便进入了古代时期到现代时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书籍 装帧形式,有哥特式宗教手抄本书籍、谷腾堡的平装本、袖珍本以及王室特 装书籍,接近现代的精装本形式是在16世纪的欧洲出现的。19世纪末,工业 革命之后,西方出现了以莫里斯、格罗佩斯为代表的最初现代设计端倪的书 籍装帧设计。在我国古代,书籍装帧经历了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 装、包背装、线装。只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才有了现代装帧 艺术形式的书籍。
• 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 ,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因此 ,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 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 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 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 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 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路漫漫其悠远
梵夹装的装帧形式
路漫漫其悠远
梵夹装
路漫漫其悠远
旋风装
• 旋风装又名龙鳞装。从不同的角度来命名 的。总起来看看是象风刮过的波浪,从风 的角度命名为旋风装,从纹的角度来看是 龙鳞装。
路漫漫其悠远
旋风装
路漫漫其悠远
经折装
• 经折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经折装就是吧卷子改成折叠 式,纸依旧是连接起来的长幅,但不再是卷起来了。后来 很多的书法作品依旧采用了这种装饰,后来的很多大额佛 经依旧采用了这种装帧的方式。
• 适应雕版印书的特点,创造了蝴蝶装。具体办法,是将印好的书叶, 以版心中缝线为轴心,字对字地折叠。然后集数叶为一叠,排好顺序, 以版口一方为准,戳齐,逐叶用浆糊粘连。再选用一张比书叶略宽略 厚略硬的纸对折,粘于版口集中的一边,以为书脊。再将上、下、左 三边余幅剪齐,一部蝴蝶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这种装帧的书籍, 打开来,版口(也称为版心)居中,书叶朝左、右两边展开,有如蝴蝶展翅, 故名蝴蝶装。由于版心藏于书脊,上、下、左三边都是栏外余幅,有 利于保护栏内文字。
• 斯坦因《敦煌取书记》载:“又有一册佛经,印刷简陋, 然颇足见自旧型转移以至新式书籍之迹。书非卷子本,而 为折叠而成,盖此种形式之第一部也。……折叠本书籍, 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它一端悉行粘稳。于 是展开之后,甚似近世书籍。”可见经折装五代已经出现
。特点在单面书写,收展便利。
路漫漫其悠远
在书籍设计中,不仅要将平面的版面设计结合三维的立体形 态设计、材质设计和印刷工艺,还要将与读者的互动注入到书籍 设计之中。这种书籍设计概念强调书籍中各种元素的集成与合作 。即书籍设计作为一个大的构造学系统,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它 一般包括书籍形态、书籍视觉元素、书籍材料、装订形式以及书 籍所要传达的视觉风格,等等。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书籍装帧形式
1:卷子装 2:梵夹装 3:旋风装 4:蝴蝶装 5:包背装 6:线装
卷子装
• 卷子是纸质文献的第一种形式,这种形式 主要是从竹木简转换过来的。只是把竹简 换成了纸,而且帛书基本也是这样子的。 只是有的帛书的折叠方式不同。
• 在我国从六朝到唐代,纸质书籍的装帧形 式都是卷子。五代之后卷子这种装帧形式 依旧存在比如说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