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试验GM试验

G试验GM试验

血清G试验连续2次阳性是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的指标
G试验检测的特点
可检测除隐球菌和接合菌外的多种真菌感染 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 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因此可区分定植和感染。 对于念珠菌血症, 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2] 。 检测快速,可在1小时得出检测结果。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真菌
患者数
年 份
Martin GS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7;348(16):1546-54.
少见真菌尸检检出率也有所上升
一项对三级肿瘤监护中心血液肿瘤患者的尸检结果显示
2.0%
尸 检 检 出 率 足放线菌 镰刀菌 1.4% 0.9% 0.4%
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
)
侵袭性曲霉病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是指致病性曲霉 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
病,危害性较大。
曲霉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粒细胞缺乏或HIV
感染,可侵犯肺、甚至全身各系统;呼吸系统曲霉病主要有三种,
传统诊断方法
培养
问题
血培养作用有限,某些播散性感染常常为假阳性 全身使用抗真菌治疗或其它原因易导致假阴性 非无菌部位标本阳性结果,难以判定是真菌定植或感染。 需侵入性手段获取标本 全身使用抗真菌治疗或其它原因易导致假阴性 其它某些真菌或细菌感染也有可能出现相似征象 在免疫正常宿主相关研究较少 目前方法尚未标准化,尚在研究阶段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呼吸系统
常见病原体为 念珠菌和曲霉菌
侵袭性 真菌感染
其它部位
骨关节、心血管系统等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腹腔感染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泌尿系统
以念珠菌尿最为多见
重点科室:血液科,呼吸科,ICU科,肿瘤科,移植科室等
深部真菌感染防治策略
高危 患者
拟诊
临床 诊断
确诊
感染 病程
预防 用药
经验性 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艾滋病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
已证实80-90%的真菌血症主要 因素是大量使用抗生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糖尿病、新生儿、肾功能衰退、 血液透析、营养不良
长期入住ICU
创伤、烧伤、腹腔手术
体内留置试管
真菌寄殖
不同部位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存在差别
中枢神经系统
以隐球菌多见 念珠菌,曲霉菌少见
真菌血流感染
31.6
32.7
96.3
57.2
89.2
91.2
75
隐球菌属
其它酵母菌* 曲霉菌属 接合菌 其它霉菌* 地方性真菌
4.0
1.2 8.3 1.1 1.6 1.9
2.1
3.3 33.8 5.2 7.6 1.2
0.0
2.7 50.7 6.4 6.4 0.5
48.7
3.4 4.9 1.1 1.5 1.6
0.0
G试验假阴性影响因素
① 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犁头霉、毛霉、根霉)感染 ②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 ③ 抗真菌药的使用,如卡泊芬净,能非竞争抑制BG合 成 ④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6小时)
G试验适用标本类型和采集、保存注意事项
1、标本是血清,对于细胞培养液应使用专用试剂盒。 2、细胞培养液标本必须离心,取上清液送检。 3、标本采集应避免溶血,黄疸和脂血标本会影响检测结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3-10天,是早期检测 的重要手段[1]。
1.高 蕾,周 新.(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3 (2),123-125. 2. J. Clin. Microbiol. 2008.4(6): 1009–1013.
0.0 1.9 1.9 0.0 0.0
6.4
1.0 26.0 1.7 4.7 2.6
1.6
1.2 4.9 0.0 1.3 0.8
1.0
0.8 3.4 0.6 1.5 0.7
4.5
1.4 12.3 1.4 2.7 1.6
* 其它酵母包括6例马拉色菌属 ,26例肺孢子菌,12例红酵母,21例啤酒酵母和6例毛孢子菌 * 其它霉菌包括2例支顶孢菌,9例交链孢霉,3例双极孢菌,53例镰刀霉,10例拟青霉菌,13例赛多孢子菌,6例足分枝霉菌和 1例白色簇孢霉
寄生或腐 生与表皮、 毛发和甲 皮肤 板的角质 癣真 组织中 菌
表面 感染 真菌
毛癣菌属
表皮癣属
对人 类致 病真 菌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属 侵袭性感 染真菌 毛霉属 根霉属 双相型真菌
皮下组 织感染 真菌
小孢子菌 属
侵袭深部组织 内脏,引起全 身感染的病原 菌或条件致病 菌
形态特性
目录
一、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治疗现状
死亡率(%)
念珠菌属
肠球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
Wisplinghoff H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 Aug 1;39(3):309-17.
侵袭性真菌病(IFD)宿主因素
免疫抑制性治疗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恶性 肿瘤、器官移植,放疗化疗
免疫抑制性疾病
细胞学检查、组织 病理学检查
CT检查 PCR检测
非培养技术对侵袭性真菌的的早期诊断和 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LOGO
二、G实验原理以及临床应用
G试验介绍
G试验是指检测人体血液中 (Glucan,BG)
的试验,故称G试验。 1,3-b-D-葡聚糖占真菌细胞壁成分>50%,广泛存在于
各种真菌。人体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中含量加高。 因此可以作为侵袭性真菌的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
果,干扰程度与黄疸及脂血程度而定。
4、标本最好在6小时内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保存于 2-8C,不超过24小时,如长期保存应保存于-20C,但避 免反复冻融(在保存期间可能会使1,3-b-D-葡聚糖降解或 由于标本基质效应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三、侵袭性曲霉菌病感染现状
曲 霉 菌( Aspergillus )
即过敏性、曲霉球(即继发性非侵袭性肺曲霉病)和肺炎型;曲霉 引起的败血症在粒细胞缺乏患者中较常见。
曲霉感染部位最常见于肺部
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现状分析结果
1991年1月- 2009年10月报道曲霉病1457例,其中肺曲霉病1047例
曲霉菌感染的宿主因素----免疫缺陷
•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产生有两个先决条件,即患者有免疫缺陷和接触曲霉菌 • 机体免疫因素在侵袭性曲霉病感染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LOGO
G 试验与 GM 试验临床应用
概念
真菌(fungus) 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
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
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
含几丁质和 β - 葡聚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 养 真 核 细 胞 型 微 生 物 。
皮肤
皮肤或软组 织感染真菌 (浅部真菌)
毛发
指(趾)甲
院内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以念珠菌居多,各临床科室发病率有所不同
Pfaller MA et al. Crit Rev Microbiol. 2010;36(1):1-53.
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变迁
• 全球ARTEMIS研究:白念珠菌 在念珠菌属中所占比率自70.9 • 在ICU念珠菌血症患者中, %降至62.9~65.0%,而非白 白念珠菌仅占40%,近平滑 念珠菌略有上升 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 • 中国5所医院ARTEMIS研究: 白念珠菌占念珠菌属分离菌 的61.5% 念珠菌各占23% 、15% 和 9% • 另一来自免疫缺陷者念珠菌 血流感染的报道中非白念珠 菌占54%
G试验假阳性影响因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应用纤维素膜进行血液透析患者 标本接触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操作者处理标本存在污染 静脉输注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或血液制品 某些细菌败血病患者(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使用多糖类(香菇多糖、裂殖菌多糖)抗肿瘤类药物 食用蘑菇类食物 服用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药物、 多粘菌素、厄他培南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假阳性
仍以白念珠菌为主 非白念珠菌、曲霉等
其它真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
新型致病真菌或是耐药菌的出现
中国2010《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念珠菌属-美国院内血流感染第1位致死菌群
对美国49所医院从1995年至2002年的24179例院内血流感染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SCOPE: Th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Pathogens of Epidemiologic Importanc
抢先 治疗
目标 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50%
P=0.0009
41.4%
36.4%
40%
死亡率(%)
30% 23.7% 20% 10% 0%
15.4%
延迟1天治疗*
延迟2天治疗*
延迟3天治疗*
延迟4天治疗*
采集血培养后≥3天*
Kevin W.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6; 43:25– 31.
二、G实验原理以及临床应用
三、侵袭性曲霉菌病感染现状
四、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现状
五、GM试验原理以及临床应用 六、 G试验GM试验联合检测优势
LOGO
一 、 侵 袭 性 真 菌 病 诊 断 治 疗现 状
侵袭性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即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