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咬伤急救
轻微中毒处理
– 减少活动,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减少毒素吸收
取出毒刺(蜜蜂)
– 胶布粘贴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
取出毒刺(黄蜂)
– 尖细的刀尖或针头挑出毒腺囊及毒刺
冲洗伤口(蜜蜂)
– 肥皂水、5%~10%碳酸氢钠溶液
冲洗伤口(马蜂)
– 酸性物质如食醋、甚至尿液等冲洗
– 吮吸法
排除毒液
伤口处理
毒蛇毒性种类
• 血液毒(竹叶青、五步蛇,蝰蛇)
侵犯血液系统为主,局部反应快而强烈,一般在被咬后三十分钟内,局部开使 出现剧痛,肿胀,发黑,出血等现象。时间较久之后,还可能出现水泡,脓 包,全身会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发烧等症状。
毒蛇毒性种类
• 混合毒
同时兼具上述两种症状。
• 可用70%酒精消毒,外加于纱布包扎,一般无不良后果。
取出毒刺
– 胶布粘贴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
冲洗伤口
– 肥皂水、5%~10%碳酸氢钠溶液等
后续处理
– 皮康霜等外敷药膏涂抹伤口(镇痛) – 保持伤口清洁 – 严重者口服蛇药、送医
预防蚂蚁蛰伤
• 不要去干扰蚂蚁巢穴
• 用合成除虫菊或其他有效成份的喷雾剂(如拜贡,威 灭等),沿墙脚或蚂蚁行走的路线喷洒
如何辨认有毒、无毒蛇
无毒蛇
特点:行动敏捷,见人就逃,头为椭圆行,瞳孔为 圆形
蛇
特点:行动迟缓,见人不立即逃窜,等待攻击,头大呈 有毒蛇 三角形,瞳孔多为裂孔状,花纹色彩鲜艳
眼镜王蛇
竹叶青
五步蛇
银环蛇
金环蛇
烙铁头蛇
蝮蛇
蝰蛇
毒蛇毒性种类
• 神经毒
侵犯神经系统为主,局部反应较少,会出现脉弱,流汗,恶心,呕吐,视觉模 糊,昏迷等全身症状。
– 用蛇药外敷 – 用蒲公英等解毒药草捣烂敷患处
预防毒蜂蛰伤
• 远离山林树丛、山洞或家庭居室窗外房檐下 • 穿戴浅色光滑的长衣、长裤,戴上帽子 • 不要涂抹化妆品、香水 • 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
地趴下
严重表现
• 发热、呼吸困难、肢体肿胀、休克等
– 减少活动,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减少毒素吸收
中毒表现
•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
中毒表现
• 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 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 晕、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冲洗伤口
– 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
– 吮吸法
排除毒液
后续处理
– 在伤口四周约2cm处涂上花露水、清凉油、蛇药等 – 口服蛇药 – 症状严重者就近送医
• 滴到蚂蝗身上,吸盘处多用一点,受刺激后,蚂蝗也会松口。
• 在蚂蝗身体上烫几下
• 止血、消毒
预防蚂蝗
• 远离水多、潮湿、草多的地方 • 穿厚质长袜,扎紧袜口或打绑腿 • 在裤管和鞋袜上喷洒驱虫剂、浓盐水 • 不要喝生水
• 挤压伤口,排去污血
• 扩大伤口,冲洗伤口
• 注射疫苗
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
– 不要奔跑走动应立即坐下或卧下
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
– 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
• 绑扎后每隔20分钟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钟 • 冷敷被咬伤的肢体及伤口周围
取出毒牙
– 小刀或其他尖锐物将伤口内有毒牙残留挑出
冲洗伤口
– 盐水、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
预防蜈蚣咬伤
• 使环境尽量干燥 • 可能爬入蜈蚣的地方撒石灰粉或雄黄水
中毒表现
• 轻者仅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感,也可有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 数小时至1一2天内自行消失。
中毒表现
• 如果身休被蜂群螫伤多处,常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 等全身症状。
• 蜂毒过敏者,可引起荨麻疹、鼻炎、唇及眼睑肿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个别严重者可致喉头水肿、气喘、呼吸困难、昏迷,终因呼吸、循坏衰竭而死 亡。
排除毒液
– 吮吸法 – 扩创法(不适应于血循环毒蛇咬伤)
后续处理
– 用干净敷料包扎伤口后将患肢置于低位 – 口服蛇药 – 就近送医
– 以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切开,深至皮下,然后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 向伤口方向及伤口周围反复挤压,促使毒液从切开的伤口排出体 外,边挤压边用盐水冲洗伤口。
预防毒蛇
• 长衣,长裤、厚靴、草帽及厚帆布绑腿 • 棍棒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 • 将露营地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 • 四肢涂擦防蛇药液及口服蛇伤解毒片 • 遇到毒蛇时采用左、右拐弯的走动来躲避追赶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