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我公司对本工程质量管理高度重视,力争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及创优措施,实实在在的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建设精品工程。
1.质量要求、目标与质量管理计划质量要求:符合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等技术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合格标准等现行质量验收标准,并通过省市级住建部相关考核。
质量目标:过程控制,质量受控。
强化设计质量、设计深度和设计意图落实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监控,落实创优规划措施,严格按照设计、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规程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
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行业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质量管理计划:根据H市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文件要求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施工质量全面满足招标文件和图纸要求,达到业主和《H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水系综合整治相关要求,打造“H魅力水城,生态宜居家园”,把该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
2.设计质量控制2.1.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是获得优秀勘测设计科研成果的前提条件,我院于目前已全面通过GB/T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在一个新的水平上建立起对勘察、设计、咨询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一整套质量、进度、后续服务管理措施。
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图1.3-1、图1.3-2。
图1.3-1 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框图一图1.3-2 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框图二2.2.设计质量保证措施2.2.1.设计策划在进行策划时应组织确定:(1)工程设计阶段,如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2)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3)工程设计任务的工作分工;(4)工程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对本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邀请顾问专家进行专项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接下页)图1.3-3 设计管理工作流程图2.2.2.组织和技术接口项目负责人确定设计部门与外部有关各单位的相互接收和传送的资料、信息(包括图纸、文件、电报、电传、电话、信函等),所有信息应形成文件予以传递。
工程对外的联系、接洽工作由项目负责人或受其委托的人员进行。
(1)设计输入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确定本工程设计输入,并将工程设计输入形成文件。
工程设计输入一般包括:1)工程概况;2)设计任务;3)必须的基础资料;4)工程设计所需的资源和工程质量目标等。
投标单位规定设计输入的形式为设计工作大纲,由院技术委员会负责设计大纲的批准,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
(2)设计输出设计输出必须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并以能够对照设计输入要求进行验证和确认的方式来表达。
设计输出应满足设计输入要求,能为采购、服务以及生产操作提供适当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设计输出包括:设计文件目录、设计说明、计算书、设计图、施工说明。
考虑到设计输出对后续各阶段工作的重要影响,投标单位规定必须由有资格的人员对设计输出文件进行验证。
(3)设计评审在适宜的阶段,应对设计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1)评价设计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2)识别任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投标单位规定工程设计评审采用会签验证和会议评审两种方式进行。
设计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记录应予保存,项目负责人为本记录的归口管理人。
(4)设计验证投标单位规定在设计的各适当阶段均必须开展设计验证活动,设计验证以对设计文件进行校核、审查、核定。
校审人员应按成品审核制度对设计产品进行认真的验证,以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该阶段设计阶段输入的要求。
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应予以记录。
(5)设计确定投标单位的设计确认分为三种形式:1)当顾客在合同中规定要进行设计审查时,设计审查即为设计确认的方式之一;2)政府部门规定的初步设计审查等为设计确认的第二种方式;3)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的施工图审查和顾客组织的施工图会审(设计交底)活动为第三种设计确认方式。
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应予以记录。
(6)设计更改的控制投标单位规定所有的设计更改在实施之前,均应经项目负责人加以确定,并形成文件。
适当时,应对设计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应包括对已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影响的评价。
同样设计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3.内部审查制度为把投标单位的质量方针在该项目设计及建设中真正贯彻落实,建立内部审查制度,对本工程涉及到的重点、关键的技术问题,不仅要发挥项目组、专业科室的集体智慧,还应充分利用投标单位一批资深老专家的宝贵经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设计出一流的方案,使技术质量更有保证。
2.3.1.内部审查活动的策划(1)在管理者代表的指导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内部活动的总体策划,策划的内容包括内审的具体时间、内审重点、内审小组的划分、内审小组组长和组员的人选、内审文件和资料的准备等,内审员应与受审核项目无关。
(2)每次内审的策划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以内审计划的形式发布。
内审计划必须报管理者批准后才能予以实施。
(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将内审计划发送给受审核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内审计划的调整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2.3.2.审查范围和内容(1)根据有关要求,设计内部审查范围为本工程项目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报告及工程技术专题报告。
(2)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是评价设计是否满足业主委托规定的技术和质量特性要求,检查设计是否还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避免今后类似错误的发生。
2.3.3.实施内审活动(1)内审方法一般是以工作现场审核的方式进行。
现场审核结合内审清单,通过询问、观察、检查证据进行,并记录客观证据。
(2)根据现场审核发现的客观证据,内审组组长组织本组内审员整理审核记录,填写不合格项记录、编制项目内审报告,并在现场审核后3日内将不合格项记录和项目审核反馈给受审核的项目负责人。
2.3.4.不合格项记录的处置(1)受审核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对内审组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确认,并在不合格项记录表中填写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
受审核的项目负责人应在接到不合格项记录和项目审核报告后3日内将已经填写的不合格项产生原因和纠正措施的不合格项记录表原件,反馈质量管理办公室,本部门保留一份复印件。
(2)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汇总分析每次内审提出的所有不合格项记录,编制项目内部审核总结报告,并将该报告发送给有关部门、项目组和相关人员。
2.3.5.纠正措施效果跟踪和内审记录归档项目负责人负责跟踪并记录本项目所制定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和实施效果评价记录,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督促项目负责人按计划实施纠正措施,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编目、保存内审记录。
3.质量保证体系3.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工程将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招标文件》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按照“统筹策划、全员参与、分级管理、职责分明、样板引路、全程受控”的原则建立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保证各项工作开展有计划、有依据、有标准、有措施、有检查、有分析和有改进。
3.2.质量管理方法工程施工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重点对5M1E(人、机、料、法、环、测)进行质量预控管理,运用PDCA(即计划-行动-检查-改进)质量循环管理方法,以“管理预控、过程监控、目标总控、成品终控”为原则,建立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质量控制网络,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各工序施工质量,以过程精品创精品工程,达到工程质量合格。
3.3.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图1.3-4。
图1.3-4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框图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1.组织保证措施(1)按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配齐、配强本项目质量管理人员。
(2)制定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质量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内容清楚,责任及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形成质量工作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工作氛围。
(3)全面按照投标文件中确定的具有丰富的类似项目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和技术、管理人员投入本工程,以保证施工顺序进行和质量得到保证。
(4)建立健全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制定质量标准及操作工艺,并通过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贯彻落实。
(5)确定本项目质量攻关项目,组建相应质量QC小组,保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2.思想教育保证措施(1)在参战职工中,广泛开展质量教育,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人人监督,把好质量关,严禁违章作业,预防发生质量事故,质量就是市场,不断建造精品工程,才能赢得市场。
(2)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使参战员工更深刻认识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从而围绕五大因素研究并实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3)组织职工学习本项目的质量要求和在投标文件中对质量做出的承诺以及公司有关质量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统一参战员工的思想并明确创优规划目标和措施。
(4)总包项目部每周召开生产例会,总包项目总负责人把质量讲评放在例会的重要议事议程上,指出各个工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并形成会议纪要,以便在召开下周例会时逐项检查执行情况。
对执行好的施工队伍进行口头表彰,对执行不力者要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
4.3.技术管理保证措施(1)建立并实行总包项目部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负责制,同时建立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施工程序和方法符合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要求,以此确保工程质量。
(2)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运用统筹法、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在周密调查研究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并报项目公司或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严格按网络计划组织实施的同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认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分区单项工程由各工区总工程师牵头,在本项目投标文件的基础上,根据深化的现场调查,提出施工技术方案,提交总包项目部总工程师,由总包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优化,最后确定方案,并报业主及监理单位评审,经业主和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必须组织专家论证。
(3)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组织图纸会审,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切实领会设计意图,查找是否有差、错、漏现象,及时会同设计部门和监理单位解决发现的问题。
邀请设计单位派人到工地现场进行交接和技术交底,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研究与现场核对工作,要求全体施工技术人员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