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嘤()鸢()飞戾()天横柯()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6.经纶世务者()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7.千转不穷:()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8.窥谷忘反()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猿则百叫无绝()9.水皆缥碧()10.横柯上蔽:()三、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书信)吴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五、对比阅读[甲文]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线的词语。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泠泠作响()2、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
写水是按(顺序)写的。
乙文则是按(结构)来写的。
3、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4、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5、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把他译成现代汉语。
《五柳先生传》一、给下列字注音:嗜()辄()吝()箪()颇()褐()汲()觞()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造.饮辄.尽()()2、箪瓢屡空,宴如..也()3、兹若人之俦.乎()4、不戚戚..于贫贱()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6、每有会.意()7、亲.旧.知其如此()8或.置酒而招之()9、曾不....()..()10、环堵萧然....()11、短褐穿结12、俦.()13、以此自终..()15、戚戚..()....()14、汲汲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四、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你怎么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马说》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⑴才美不外见见:⑵执策而临之临:⑶愿子还而视之子:⑷去而顾之顾:8.翻译句子。
(3分)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⑵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字,号,(朝代)散文家。
2、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2)无从致书以观()(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 弗之怠( ) ( ) (5) 走送之( ) (6)不敢稍逾约()(7) 既加冠(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9) 门人弟子填其室( )(10) 未尝稍将辞色()( ) (11) 援疑质理( ) ()(12) 或遇其叱咄()(13) 俟其欣悦()(14) 负箧曳屣()()(15) 持汤沃灌()(16) 以衾拥覆()(17) 寓逆旅主人( )(18) 腰白玉之环( ) (19) 烨然若神人()(20) 緼袍敝衣()(21)略无慕艳意()(22) 日再食()3、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句子及句中通假字:(1)(2)5、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6、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A.房子腰间丝毫感觉B.房子腰上挂着稍微知道C.房子腰上挂着丝毫感觉D.房子腰间挂着丝毫知道7、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小石潭记》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①篁()②坻()③嵁()④佁()⑤俶()⑥悄怆()⑦邃()⑧翕()⑨翠蔓()二、解释下面加粗词。
①水尤清洌________ ②凄神寒骨________③佁然不动________④俶尔远逝________ ⑤往来翕忽________ ⑥斗折蛇行________⑦犬牙差互________ ⑧悄怆幽邃________ ⑨以其境过清________三、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其岸势犬牙差互()(2)不可知其源()(3)以其境过清()(4)乃记之而去()四、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用比喻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 。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文章内容和主旨方面去揣摩。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