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教学案
A.汉赋 B.骈赋 C.文赋 D.骚体赋
13.选文依次描绘五幅图画,下列选项中那一项顺序正确()
A.月夜江色图 饮酒诵诗图 扣弦放歌图 主客问答图 相与枕藉图
B.月夜江色图 扣弦放歌图 饮酒诵诗图 主客问答图 相与枕藉图
C.月夜江色图 主客问答图 饮酒诵诗图 扣弦放歌图 相与枕藉图
D.饮酒诵诗图 月夜江色图 扣弦放歌图 主客问答图 相与枕藉图
第三段(14——27)
2.1.在黄州期间,苏东坡的精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本文大量引用了苏东坡的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举例说明作者笔下的苏东坡的性格特点。
4.本文在写法上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6.同是在黄州写的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何没有写进这部分的传记里?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叙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D.客之所以“悲”,是因触景伤怀,有感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二)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
10.下列关于本文的艺术特色表达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思想飘逸、语言华丽。
B.在写作手法上,散文式历史传记手法。
C.采用微观叙事角度,落脚点在生活琐事中,力求表现一种精致生活。
D.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对比、对偶、反Βιβλιοθήκη 等。二、强化课内(一)
(3)本文选自《苏东坡传》第16章“赤壁赋”。《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4)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苏轼降生
1054娶王弗
1057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举家前往京都
1061仁凤翔判官
《苏东坡传》
教学目标:
1.通过《苏东坡传》的阅读,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2.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
3.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
7.从年表看苏东坡生命中的苦难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林语堂说可以用“坎坷多舛”来概括。苏东坡生活的时期为北宋中后期,国力的逐渐削弱,边患的日趋严重,积贫积弱的国家,此起彼伏的社会危机,走上政坛的苏东坡就一直处在这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复杂多变的党争矛盾中。他既不容于王安石的“新政派”,也不容于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后来又因为“乌台诗案”被人陷害而罪贬黄州,可以说黄州时期的苏轼可以说是他人生的最低点。而他垂暮之年还遭到流放岭南的命运。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风格豪放,一改婉约之风,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14.文中的划下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拟人、夸张 B.比喻、夸张 C.夸张、对偶 D.比喻、对偶
15.下列各项是有关前两段的一些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的洞箫声凄苦忧愁,是因为受“船上的寡妇”之“泣”所感染。
B.作者对箫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真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视觉和听觉。
1097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北宋亡
2.尝试练习:
(1)注音
札记鼾声惝恍醉醺醺酣睡诙谐
醇甜窥探寂寥缆绳
(2)释义
樵苏:
嫚(màn):
被酒:
偃(yǎn):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
清晏:
素月:
恐牛羊之予践:
蹶(jué)然:
晏(yàn):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东坡的朋友善吹萧,开始吹起来,东坡哼着歌唱,箫声奇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细若游丝,最后消失于空气之中。另一个船上的寡妇竟闻之而泣,水中的鱼也为之感动。
苏东坡也为箫声所动,问朋友何以箫声如此之悲。朋友告诉他:“你还记得在赤壁发生的往事吧?”一千年以前,一场水战在此爆发,决定了三国蜀魏吴的命运。难道苏东坡不能想象曹操的战船,真是帆墙如林,自江陵顺流而下吗?曹操也是个诗人。难道东坡不记得曹操夜间作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吗?朋友又向东坡说:“这些英雄,而今安在?今天晚上,你我无拘束,驾一叶之扁舟,一杯在手,享此一时之乐。我们不啻宇宙中的一蚊蝇,沧海中的一砂砾。人生在瞬息之间,即化为虚幻,还不如江流之无尽,时光之无穷。我真愿挟飞仙而邀游于太虚之中,飞到月宫而长生不返。我知道这些只是梦想,从无实现之望,所以不觉箫声吹来,便如此之悲了。”
1084往常州
1085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1091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B.针砭/褒贬峪口/富裕游弋/摇曳
C.巷道/空巷编纂/撰写癖好/精辟
D.筵席/垂涎笨坯/胚胎氤氲/洇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后来,不待收拾桌子,便躺下睡去,不知东方已经露出了曙光。
B.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辩识他士大夫的身份。
C.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籍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蜜,便不是难事了。
听了这一番话,朋友也欣然欢笑。二人洗净杯盘,继续吃喝。后来,不待收拾桌子,便躺下睡去,不知东方已经露出了曙光。
11.选文中苏轼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下列选项中那一项顺序正确()
A.乐——悲——喜——悲乐撞击
B.乐——悲——悲乐撞击——喜
C.悲——乐——悲乐撞击——喜
D.乐——喜——悲——悲乐撞击
12.选文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属于什么体裁,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尽管 也 不但 也 才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这所学校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毕业生前仆后继,遍布大江南北。
B.经过我班同学与外地民工的里应外合,校园中的建筑垃圾很快就被清理十净了。
C.我们—家老少七口人相处和睦.相敬如宾,
D.小王喜欢不懂装懂.常常贻笑大方。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C.《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D.《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后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前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
苏东坡安慰朋友说:“你看水和月!水不断流去,可是水还依然在此;月亮或圆或缺,但是月亮依然如故。你若看宇宙之中发生的变化,没有经久不变的,何曾有刹那间的停留?可是你若从宇宙中不变化的方面看,万物和我们人都是长久不朽的。你又何必羡慕这江水呢?再者,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有,又有何用?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的。凭我们的生命和血肉之躯,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这些无限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无私,一切供人享受,分文不费,分文不取。”
D.他开窗外望,一无所见,外面街道上只有一片寂寥而已。(寂静;稀少)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和酒友的夜游引起了有趣的谣言,在当地,连宫廷都知道了。幸喜饮酒夜游,这种生活使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也有诗,也有散文。
A.不仅 还 不但 也 才
B.但是 却 不但 也 才
C.但是 还 不但 也 也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任职史馆
1065妻丧
1066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娶王闰之
1069返京;任职史馆
1071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任密州太守
1076任徐州太守
1079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谪居黄州
B.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对比)
C.东坡哼着歌唱,箫声奇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细若游丝,最后消失于空气之中。(比喻)
D.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比喻)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
苏东坡正和同乡道人杨世昌享受夜景,那是七月十六仲夏之夜。清风在江面上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东坡与朋友慢慢喝酒吟诗。不久,明月一轮出现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北斗星与天牛星之间。白雾笼罩江面,水光与雾气相接。二人坐在小舟中,漂浮于白茫茫的江面之上,只觉得人如天上坐,船在雾中行,任其漂流,随意所之。二人开始歌唱,手拍船舷为节拍。唱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