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作文指导:《怎样写读后感》ppt课件

初中作文指导:《怎样写读后感》ppt课件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 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 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 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 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 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 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 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虚掷光阴,在折损着生命的光;及时努力,在开辟理想的路。 朋友,不要沉湎昨天,不要观望明天,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 始。
今天,是奋斗的起点啊!
赏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 年明日能几何?诸君听我《明日歌》。”明代文嘉的这首《明日 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它告诫和劝勉人们要 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在尚是未知 数的明天。本文作者在准确领会和把握原诗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根 据自己读后的实感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 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今天的宝贵,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所作 为,有所成就。反之,就会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应“一切 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文章内容充实,结构谨严,论证有力, 语言流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 性和感染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获奖佳作。
《伤仲永》读后感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 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 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 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 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 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 “抛弃了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 就没有了明天。”
农民种田,不在今天及刈草、施肥、灭虫,哪有金秋时节的 丰收?医生不在今天及时抢救、医治病号,哪有人们日后的健康 体魄?清洁工人不在今天及时清扫垃圾、扫除尘埃,哪有日复一 日街道马路的洁净?解放军战士不在今天全副武装,做好战备, 哪有千家万户永久的安宁?
我要飞 ——《风筝》读后感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 儿时残酷地将小 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 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 “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幼尊卑秩 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或许,我的理解力可能还没 这么强,读完全文,我首先领悟到的是:不要扼杀儿童 爱玩的天性。
耍,鲁迅先生另一篇作品《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中可见一 斑,不仅是古代、近代,连
当代也有这样的事,甚至更“昌盛”。就拿我家从前 住的那幢大楼来说,三天两头就听见琴声,不是提琴, 便是钢琴,还有古筝。我还经常听说三四岁的稚童围 棋下得如何出神人化。我真不明白,难道有那么多的 莫扎特、嵇康……在我们身边吗?难道他们就没有想 过亲手扎一只风筝,让它在蓝天下遨游 吗?难道没有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 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 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 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 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 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 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 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 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 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 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原文;“读”与 “感”互相脱离。初学写作者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 后,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应当在 行文中注意抓住原作品,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 应开头。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读后感,体味一下读后 感的写作技巧。
今天,奋斗的起点
──读《明日歌》有感
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 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 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 全文议论的中心。
读后感的写法 :
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 中心论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 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 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 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 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 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 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 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 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 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 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 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 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 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 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 “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 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 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 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 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 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 来自勤奋学习!
【点评】这篇读后感的开头,作者从读《伤仲永》中得 到启示,“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 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紧接着用一个过渡段,使论证由 反面过渡到正面,重点列举了牛顿、爱因斯坦的例子,指出 他们原来不是“神童”,但由于后天的勤奋, “取得了令世 人瞩目的成就”。文章最后指出,“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 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 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 “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 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 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视行 文内容而定。
人敢站出来,稍稍反抗一下吗?难道中国的下一代需 要那么多音乐家与优秀棋手吗?这样看来,鲁迅那位 瘦弱的小兄弟还是很自由,很勇敢的呢。
我真想告诉天下的父母们,不要扼杀儿童的天性, 留一些时间给他们放风筝吧!
【点评】 每一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自由自
在就像蓝天下飞翔的风筝,但是,这并不过分的渴 望常常被大人们剥夺。本文小作者在学习了鲁迅先 生的《风筝》后,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尴尬, 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背后,扼杀了多少儿 童不泯的童心呢?“我真不明白,难道有那么多的 莫扎特、嵇康……在我们身边吗?”小作者的困惑, 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正视的。小作者天真的直 率,能给我们许多启发。
相反,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像代表它的那本日历,撕了 这一张,还有下一张,撕完了这一本,还有下一本,却不知道 在洁白如雪的日历上留下自己辛勤奋斗的汗水和学习工作的收 获。那样,他们从呱呱落地到长眠地下,都是在闲散和观望、 等待之中度过的。如果人的一生如此度过,那么消逝的岁月将 如一场凄凉的悲剧,留在个人生命史上的回忆,也将拌和着悔 恨、痛惜和哀伤的泪水……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 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 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 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 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 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 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 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昨天带着回忆默默地逝去了,今天携着希望悄悄地来临了,而 明天,又闪烁着光辉等待着人们。有人沉浸在回忆中,他们依恋昨 天;有人只迷醉在梦幻中,他们企盼明天。这两种人,都忘记了最 应当珍视的是宝贵的今天!
今天,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吗?我从明天开始勤奋学习。今天, 不就是短暂的二十四小时吗?我从明天开始认真工作。今天,不就 是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吗?我从明天开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有些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朋友,我决不怀疑你的真诚, 但为什么要把做的事情放到明天,一切要从明天开始呢?日月匆匆, 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了今天,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无穷尽的明天。 那么,你的决心,你的理想,哪一天才能变为行动,变为现实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