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总结出读书的三大境界。
在人生层面,这三大境界仍然受用。
人生的第一境界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李清照的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却把青梅嗅。
年少天真、烂漫与活泼。
正如齐白石先生少时的画求真。
多数名家,如齐白石,张大千以及毕加索,初画时,一力求真,齐白石老先生年轻时还仿过古代名家画作,据说真伪难辨。
此人生之第一境界,年少时,血气初生,天真烂漫,求的便是一个真字。
人生的第二大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这是一种对梦想的探寻,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全在于此。
得乎,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失之,则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可是追梦人总是无悔的,不是吗?它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渴望;是传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志向;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青年,总得追求点什么,让自己更有价值。
青年,更是一个矛盾的有机体。
有点林徽因式的淡淡忧愁,飞花满地谁为扫,反倒怨东风着意相寻。
此人生之第二境界,壮年时,血气方刚,豪情万丈,功名事业,追寻梦想。
人生的第三大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种阅尽山无数的旷达与淡然。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任天上云卷云舒。
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复得返自然。
更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悔恨以及雕栏玉砌今尤在,只是朱颜改的哀叹。
老年时,血气衰弱,却也经历了世间万事,看透了世间万物,人生经验凝结于此,年少的天真不再,年青的雄心磨灭,进入总结阶段,便有了一种超脱之感。
人生况味大体尝尽,便提升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正如毕加索画牛,初时求真,年青雄壮,晚年精炼。
人生亦是如此,少时天真,年轻雄心,老年看风云。
许多人在到达第三境界后回首往事,发现之前追求的功名利禄皆是皮毛,而神韵全在骨架之上,即一颗素淡的心。
一如林清玄所说浪漫就是慢慢走路,慢慢吃饭,慢慢喝茶,然后慢慢变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素淡的心,这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