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铁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铁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xx站房改造工程■■■■高铁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一、研究依据(一)xx铁路局《武铁计设(2007)第24号》关于xx站房改造工程设计研究的委托书。

(二)铁道部铁鉴函〔2006〕16号《关于沪汉蓉通道合肥至xx段xx枢纽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三)铁道部工程项目鉴定中心鉴建筑〔2006〕79号《关于xx站改造工程建筑方案审查会议纪要》。

(四)xx铁路局组织的有关工作会议纪要精神。

(五)xx铁路局提供的xx站现状图。

二、研究经过2004年9月我院完成了《xx站无柱雨棚方案研究》,研究了覆盖xx站最终规模八个站台(既有四座站台,近期新建第五站台,预留三座中间站台,改建后站台规模均为500×12×1.2m)的无站台柱雨棚方案及高架候车室与无站台柱雨棚共建方案,方案研究将高架候车室与无站台柱雨棚共建方案作为推荐方案,静态投资4.37亿元。

方案研究同xx~安康增建二线初步设计同时进行审查。

根据xx至安康增建第二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要求“同意xx站基本站台及三座中间站台按1.25m改建,结合站台改造既有雨棚为无站台柱雨棚,并增建跨线候车室。

对其方案补做初步设计报部”,2004年12月我院完成了《沪汉蓉通道xx~安康增建第二线补充初步设计xx站无站台柱雨棚及高架候车室工程》文件,按无站台柱雨棚及高架候车室履盖五个站台设计,总投资静态为4.74亿元。

本文件上报后未予审查。

2005年5月12日根据铁道部领导在xx现场调研的会议精神,我院于5月底完成了《武康增建二线、武合线、郑武客运专线引入xx枢纽方案研究》单行本报部鉴定中心。

6月7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在北京对方案进行了审查。

根据审查意见,我院对各线引入方案再次进行了深化研究,于8月15日完成合肥至xx铁路、xx至安康增建二线引入xx枢纽以及xx站无站台柱雨棚工程深化可行性研究。

其中xx站无站台柱雨棚工程:无站台柱雨棚及高加候车室覆盖八个站台,按远期规模一次到位,新建高架候车室16425m2,改建后车站总面积约36500m2,静态投资为4.70亿元。

2005年8月17~18日,铁道部计划司组织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对上述深化可研文件进行了审查,审查意见要求补充新建无站台柱雨棚及有、无高架候车室方案。

合武线引入xx枢纽工程、xx站改建(含增加站台、无站台柱雨棚等)工程投资纳入合武线工程估算。

2005年9月~10月,我院对合武铁路引入xx枢纽工程(含xx站改扩建工程)进行了定测。

12月,编制完成合武铁路引入xx枢纽补充初步设计文件。

其中xx站改扩建工程主要工程内容:xx站车场部分改造(站线设计分界内)、xx站客机折返段改造、江岸西xx动车运用所工程、覆盖8个站台的无站台柱雨棚(77958m2)及高架候车室(16122m2)等,静态投资10.02亿元。

增加xx站既有站房建筑立面按欧式风格进行改造方案,估算投资1.1亿元,未计入总投资。

2005年12月23~24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在北京对合武线引入xx枢纽工程(含xx站改扩建工程)进行了审查。

与xx站改扩建有关的审查意见:“2.原则同意xx站按增建高架候车室方案改造。

现设计方案,高架候车室层的平面开洞过多,布局不合理,要进一步优化,要研究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技术在站房内的应用。

3.既有站房进出站设施,结合高架候车室的建设进行相应的改造,改造工程与高架候车室整体规划,同步建设。

4.修改后的站房改造方案及高架候车室、无站台柱雨棚新建方案另行报部。

”xx站房改造工程■■■■2006年3月,我院完成合武线引入xx枢纽工程初步设计鉴修概算报部核备。

其中xx站改扩建工程(xx站车场部分改造(站线设计分界内)、覆盖8个站台的无站台柱雨棚及高架候车室等)静态投资8.73亿元,不含北站房及xx站既有站房建筑立面改造方案。

根据合武线审查意见及有关领导指示,2006年6月,我院完成xx站改造工程车站建筑方案设计,6月16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在北京进行了审查,形成了方案评审会议纪要。

三、研究范围本次研究范围包括:既有xx站房外立面、广厅、售票厅、站房内部改造装修、新建北站房。

车站配电所、空调机房车、消防水池和配套泵房等配套设施,按合武引入xx枢纽xx站改扩建工程与本次工程统一考虑,投资计列增加部分。

同时,对xx站与城市地铁与地下广场、北站房与城市北广场等相关工程的结合、配套进行研究。

四、xx站现状(一)既有xx火车站站房概况既有xx站其规模按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设计,站中心里程JK1192+376.02站房主体呈中轴左右对称布置,面积约20893m2。

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成。

广厅位于站房正中央。

一层广厅西侧原设计依次为为售票大厅,中转签票大厅,消防通道及出站检票口及市石油大厦综合楼。

目前经车站改造后售票窗口由原设计27个减为18个,局部售票厅改建为新欣宾馆门厅。

原设计消防通道现为出站检票口。

一层广厅东侧原设计依次为小件寄存、快餐(现已改建为饮食服务酒楼)、铁路VIP贵宾候车室。

广厅北侧一层左侧为基本站台普通候车室,右侧团体,软席候车室,与贵宾候车室沿站中心左右对称布置,通过内中庭分隔。

车站在使用过程中将房屋内庭院改造为母子及军人候车室。

广厅内正面对称布置了两组楼扶梯通向二楼普通候车室。

二层为两个大普通候车室。

旅客通过进站天桥去往各站台。

东、西两楼二层楼及以上现状为车站办公及部分经营用房。

车站既有的广播及监控用房布置于车站中央通道的临站台北侧二层。

车站内还布置有军代处,国安局,公安等部队,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用房和设施。

(三)xx火车站既有站场设施概况既有xx火车站站场为四站台,中间站台宽均为12m,轨顶距站台面均为0.50m。

旅客进出站采用“高进低出”的进出站模式。

进站天桥一座宽12m,位于车站中心。

出站地道一座宽8m。

位于车站西侧。

站台两端分别为行包、邮包地道。

(四)xx火车站既有客运设备概况xx站10/0.4kV变电所设2x1250kVA变压器供车站站房及站台雨棚动力、照明用电。

引导显示系统:1998年投入使用。

客运广播系统:1991年投入使用,2000年完成广播改造,线路老化严重,广播音量小。

电视监控系统:2001年投入使用,现有AD1024视频切换矩阵1台、摄像机48台。

到发通告系统:现有到发通告终端31台,设备性能不稳定,故障点多。

旅客问讯系统:现有电话问讯系统1套,包括人工坐席站4个。

时钟系统:现有石英钟4台,设置在各候车室内,采用干电池供电。

行包安检设施:现有安检仪5台,设置在车站进站口及贵宾俱乐部入口。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现有站内售票微机21台,票额显示屏1块。

车站既有消防设施分批建设,为两个独立报警系统。

xx站房改造工程■■■■车站各种设备设施经十余年运营,效能下降,已呈陈旧,需结合本次改造进行设备更新。

(二)既有xx火车站站区周边城市建设概况既有铁路xx客站站区位于xx发展大道北侧,西临常青路,东靠规划新华西路下穿站场,北与车站北路接壤。

站前(南侧)有城市广场,安排了公交、出租和社会停车场,广场地下有约54000m2人防地下室。

广场周边除铁路用房外,尚有邮政、宾馆、商业大厦等房屋。

横贯东西的发展大道目前为城市最重要和繁忙的交通干线之一。

五、本次研究的主要问题xx站在扩大规模以新建高架候车室为前提后,对既有站房的进出站流线,进站入口、售票窗口数量,广厅内部空间效果等均与之不相配套,主站房与高架候车室之间流线空间比例等相应进行调整。

同时,在xx地铁二号线xx 站站位确定后,国铁与地铁得最合理和便捷的对接和换乘进行研究配套,以改善车站内部环境,为旅客提供优良的乘、候车条件,提升xx站服务水准。

xx站房改造不仅在功能上需解决采用高架候车室后的流线需要,还通过本次改造,改变xx站房外部立面形象,以体现xx站房百年历史的车站建筑文脉。

xx市规划院对车站周边交通和车站广场景观也正进行同步配套规划设计,信号楼等车站改造必须先期建成的项目根据规划设置于车站北侧,从站房总体规划把握,信号楼须与北站房结合并栋设计,同时,也使得xx站在改造后能真正实现与城市规划配套的,旅客可双向进、出站的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站房。

六、设计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流为主”的原则,通过xx站站房改造工程,扩大旅客候车区域,改善车站内部环境,为旅客提供优良的乘、候车条件。

理顺车站内外各类旅客的进出站流线。

既有站房主体结构及设施尽量保留、利用。

xx站进行改扩建时各配套设施完善其服务功能、在新建与既有建筑的结合中合理调整建筑布局,为旅客创造出方便、怡人、舒适的乘车、候车环境,满足旅客的各种需要。

改造外立面,站房外立面改造力求传承原xx站百年老站房的文脉,同时兼顾地方文化性。

使xx站改造后具鲜明可读性和识别性。

提升xx站整体形象,在xx站站房改造工程实践中贯彻和落实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理念。

七、建筑设计(一)站区总体规划铁路xx站是xx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铁路交通综合枢纽站。

它包括了国内长途、短途铁路旅客列车、市内公共汽车、长途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社会车的各种换乘,大型的地面广场和利用地下人防设施进行的商业开发等,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车流和人流、铁路和地铁、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等不同交通工具换乘的交通枢纽。

xx站主站房是该地区功能构成的最重要主体。

力求通过本次xx站房改造,理顺国铁与所有各方面的流线。

综合以上因素和要求,本次结合xx站高架候车室方案己确定的前提条件,对xx站立面、广厅、售票厅、候车室等改造和新建北站房进行研究。

结合xx市对车站周边交通和车站广场景观也进行同步配套规划设计,从站房北侧总体规划把握,信号楼与北站房并栋。

(二)车站设计按照建筑方案,对既有xx站房的各部分改造研究:拆除既有中央广厅,按站房整体方案重建中央广厅;在主站房临广场中央广厅两侧增设12m进深的柱廊;在站房基本站台侧向北扩建6m,既解决站台无柱雨棚与站房主体的有机衔接,为既有站房与新建高架候车室通道联廊提供结构支撑,同时又为扩展贵宾、软席候车空间创造条件。

具体如下:1.广厅部分:xx站房改造工程■■■■在原有广厅位置拆除、并重建中央广厅,在广厅内设通往高架候车室,其通往高架候车室为最主要流线的调整需在适宜位置6部自动扶梯2部垂直电梯。

两侧设两处楼梯。

通过二楼中央通道直接进入高架候车室。

广厅入口上方平台考虑设置休闲、咖啡茶座和商务用房功能。

正面两幢高耸的钟塔,其内部各设置楼梯和垂直电梯,解决两侧柱廊上方新增设房屋部分的竖向交通和消防疏散。

结合城市地铁规划,新建地下进站厅和出站厅。

广厅地下一层部分设地下进站厅,连通地下城市广场与其他交通换乘。

地下空间的旅客无需出地面,通过增设安检设施和一组楼扶梯,直接进入广厅换乘国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