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美滋润心灵 美育贵在无痕

让美滋润心灵 美育贵在无痕

让美滋润心灵美育贵在无痕
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孔孟思想万代流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见长,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从古人所崇尚的儒家风范,到今天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确立,都说明传统美德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

美的范围是广阔的,除了可视的美、可听的美,还有人们可感知的语言美、行为美、品德美,即我们所说的传统美德。

小学美术课程的职责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是美的,教会学生去发现美、去感知美、去创造美。

我校教师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美术“不相同”却“相通”的特点进行互组渗透,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辟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无限空间,这样的综合教学模式是我校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的课题。

(今天将要看到的教学沙龙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下面我仅从学科整合、互组渗透来汇报一下我们的做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确立办学特色,夯实办学基础。

我校的中国画特色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凭借历届领导的支持,坚持十几年在美术学科开设以“中国画”为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学。

20世纪末,学校确立了“办特色教育,全力打造特色学校”的目标,以校长为首的课改领导小组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此同时,全校师生对中国画的感情和家长对这项工作的支持,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于是一场旨在培养儿童艺术修养,提高学生艺术品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学改革在西三小学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式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主体是人,美术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生
正处于日新月异、信息化的时代,那种从一而终的社会职业将由科学高效的新型劳动所代替。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基础美术教学应培养学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全面素质,逐渐成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人。

课程改革至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都会从全校师生的手中流淌出来(今天,我们全校的孩子一大早就在操场上作画,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来宾)。

另外,一年一度的世界和平书画大赛都会有上百个学生获奖,学校每年一届的书画展都给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孩子们感受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二、学科知识互组,科科渗透美的艺术
著名书画家范曾谈中国画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画是哲学的,是诗性的,是心灵的情态自由。

美术作为造型艺术,中心还是一个“形”字,那么“道形合一”是我们思想品德中道理与形象的转换,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中,把这种美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音乐课上,我们进行“音”“形”交融,让学生产生联想,富含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课上,教师进行“文”“形”转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中数量与形式的转换,与美术互组产生了比例、透视、角度等尺度的美术教学知识点。

体育中的体能与形式的转换,与美术互组就产生了人体运动与人体解剖,动态速写等知识点。

其学科知识的因果关系可见一斑。

就不一一赘述了。

教师只有适度地把握学科之间的科学互组相通性,其教学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就让我们带着信念去追求,带着希望去寻找,带着爱心去探索,带着自信上路吧。

三、教师观念更新,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学科互组是注重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关注学生识字、写字;关注学生读书;关注学生思维;关注学生回答问题;关注学生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作业等多方面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

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丰厚自己的内涵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地学。

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教师主动进行平时的积累,主动学习科研的有关知识,老师们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总结、积累。

撰写了大量个案,教学随笔,论文,反思性总结等,发挥团队精神,合作交流、研究,使得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在坚持二十年国画的风风雨雨中,我们有过困惑,有过焦虑,有过欣喜,有过感动,更有过骄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获世界、国家、省、市、区等80多项殊荣)。

总之,我们立足学科互组课程特点,努力挖掘美术在各学科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和生命价值观,在美的熏陶中感染学生,以美育德、融德于美,潜移默化、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从小植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生命教育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