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扬州采风报告

南京扬州采风报告

南京扬州采风报告
古人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纵然不是在烟花三月,纵然不是乘船远行,纵然不是满心伤感的离开,但我们的南京扬州之行还是伴随诗意开始……
天下为公
这是一处历史教科书的凝聚地,这里曾有过太平天国的金龙盘踞,这里也曾闪烁着震惊古今中外的史例个案;这里有过权倾东南的“两江总督署”,也有过林则徐、裕谦、刘坤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重臣和爱国志士……但当我参观完总统府时,我却只记住了“天下为公”四个字。

长江路292号,一座仿欧式凯旋门的建筑,门口竖立着八根四组古希腊爱奥尼亚柱,正门上方书“总统府。

自大门楼往里走,“总统府大堂”赫然扑入眼帘,24根大红立柱,支撑起它的庄重与威严,大堂正中横梁上高悬的一块红色巨额,书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乃孙先生亲笔手书。

孙中山,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建功赫赫的人,一个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改革者,一个让人缅怀起九十多年前那个除旧布新的春天的先行者,一个具有光辉人格的国民公仆,一个因基督而学医,因学医而革命的国父。

在总统府,我相继参观了美轮美奂的洪秀全天朝宫殿,也欣赏了六角亭、桐音馆、石舫舟、石缘轩等景点,它们及尽妖娆流丽之态,可是这一切,被“天下为公”的光芒一遮挡,却逐渐淡去……
当参观结束,再次穿过总统府大堂时,我忽然记起孙先生的有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当然我们的旅程也刚刚开始,我们还有三天要努力……
秦淮风月
“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当我们站在秦淮河边边时,两岸粉墙黛瓦,装点一新,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纵然不是当年上演凄艳哀绝风流韵事的烟花之地,但各种酒楼、茶庄、小吃、排档充斥两岸,伴着阵阵流行音乐,闻着从岸边飘来的阵阵花香,令人着实有一种纸醉金迷。

在南京的两日,我们就住在南京的夫子庙。

虽然这里现在已经是店家聚集之地,但依旧可以在逛街时发现古人的痕迹。

我们路过了刘禹锡诗中的乌衣巷,也找到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故居,也曾在集聚江南才俊的贡院门口驻足……
夜游夫子庙,看着玄武湖两旁挂着的灯笼和湖上轻摇着的小船,不知怎地竟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贾宝玉最后在一个湖边碰上史湘云的一幕。

也许玄武湖就是以它的哀怨述说着南京的坎坷历史……。

传说曾有个风水先生预言,南京因为有着玄武湖的存在,所以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即使能够,也不会长久,必定会给统治者带来不好的下场。

想着这些,不禁有些听懂了玄武湖悲哀的轻述。

南京虽位于长江南北的交接之地,虽没有北京的王者之气,却在大气中搀杂了一些特有的婉约秀气;虽没有上海的时尚现代,却犹存了古都的文化气息。

寄啸山庄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扬州城如此的繁华富贵,若在城中拥有一片私家园林,那园主人不是权势极高,便是富甲天下了。

晚清,汉黄德道并江汉关监督何芷舠深感空有报国之志不能兑现,又因老母年事已高,于是决定归隐扬州。

正是何芷舠的这一归隐,造就了今天古运河畔不远处的“寄啸山庄”,也就是位于徐凝门街上的“何园”。

采风第三日赴扬州,我们遍来到“寄啸山庄”,领略下江南园林的精巧别致。

“寄啸山庄”的名字源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何芷舠借用其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两句,将园子题名“寄啸”。

园主人用陶潜的词句,也正迎合了当时的心境。

其实,何园也并非何芷舠兴建,在他之前,这里是清人吴家龙的旧宅,名曰片石山房。

何芷舠购得片石山房以后,将其扩建,才形成了具有东园、西园、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的精妙园林。

苏州园林的名声十分显赫,其实扬州园林也是颇有不凡的。

苏州园林长期以来受到吴越民风的影响,风格变化不大,而扬州园林则因为扬州的地理位置,受到来自多方的影响,发展起伏颇大,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就何园来说,作为一座晚清的私家园林,其不同于江南水乡园林的小巧秀丽和不拘一格,而是更显大气也更加规整,在平稳之中不失巧妙写意,又加之时代原因,整个园林有许多的西洋气息,在当时看来,也真是与时俱进了。

四日的采风生活很快就结束了,虽然一路我们有过很多不满和抱怨,但短暂的采风依旧让我们颇有收获。

采风中我们感受到的文化气息要远比艺术冲击多的多,当然古代园林等艺术形式同样也能激发我们在设计中的激情与灵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以此诗开始文章,也开始我们的采风之行;以此诗结束文章,也为此次写生划上圆满的句号。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