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导航与课程指南第一部分枣庄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导航1 欢迎词2010级新同学:又是一个流金岁月,又是一个收获季节。
在这硕果累累的日子里,朝气蓬勃的你们带着喜悦与好奇,载着理想与憧憬,来到了枣庄学院,来到了教育技术与传播系,来到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这个新家庭。
这里有浓郁的书香,这里有专业的影像,这里有奔放的激情,这里有年轻的希望,这里更有真诚的我们,期待和你们共同成长,青春飞扬。
四年的精彩从今天开始,美好的画卷从今天展开,绚丽的色彩从今天描绘。
这本手册的编写旨在帮助每一位新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使大家能够上明白学、读明白书,做明白事,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业,更高效地规划未来,更全面地进行能力培养,更稳健地步入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中。
在这个金色的九月,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们,你们汇聚在美丽的九龙山麓,畅想美好前程,平静了一夏的校园因你们而再度沸腾。
我们期待你们为传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你们在历史的漩涡中劈波斩浪,用坚实的脚步踏出时代的新路。
2专业概况2.1专业简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成立于2010年,旨在培养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特聘教授4人;硕士以上学历24人。
其中系主任徐虹教授为全国优秀教师,另有多人先后获得省、市、校级教学和科研奖励。
我系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学科和课程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通过努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师资团队。
在实验设备方面,我专业拥有高标准配置的摄录编技术实验室、专业机房、微格教学实验室、演播厅等教学实验设施,实验室面积近3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专业图书资料10000余册。
并拥有学院视频新闻栏目、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站、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校内实习实践基地。
2.2科研情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影视理论电视教材制作技术、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等。
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并有6篇被人大全文复印或节印;有6个科研课题通过了省科技厅鉴定,有5项成果获枣庄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校级课题多项。
教育技术学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科研团队,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正逐年提高。
作为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本专业的教师充分利用重点学科专项经费等各种有利条件,积极编写或参与编写专业教材。
目前已经出版教材四部,其中主编一部;专著一部;已完成撰写并与出版社达成出版意向的教材有三部,主编两部;另有三部教材约稿已进入筹备撰写阶段。
最近五年承担的市级以上主要教学科研项目列表如下:2.3实验条件针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特点,我系从专业创办伊始就非常重视实验设备和实验课程的建设。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拥有高配置的摄录编技术实验室、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演播室、专业机房等,实验室面积约300平方米,设备价值500余万元;并与其他系科共享数字影像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和摄影技术实验室。
现有的实验硬件条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我系要求每位上实验课的专业老师都要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计划,并对其进行审核协调,保证实验的开展合理有效。
另外,鼓励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实验课开设的新方法、新思路,多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这一系列举措目前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逐步开放摄录编技术实验室和专业机房,为同学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实验条件。
枣庄学院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一览表2.4实习基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需要学生既掌握广播电视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备技术操作技能。
针对这一特点,本专业开设专业实习,让同学们有充足的机会通过实践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根据教学计划,专业实习在第七学期开展,时间六周,同学们到信息技术、传媒技术相关部门实习,如电视台、影视基地、网络和广告公司等。
为保证专业实习的顺利进行,我系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实习渠道,落实实习基地。
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其中包括枣庄电视台、枣庄市市中区电视台、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等。
枣庄市电视台位于枣庄市市中区龙庭路24号,1985年建台,同年10月试机开播,目前拥有四套自办节目,自办栏目23个,转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每天播出总时间60小时;节目覆盖五区一市和微山、贾汪等周边地区,受众近500万人。
枣庄电视台1993年自筹资金拍摄了第一部电视剧,迄今为止,共自筹资金拍摄了12部112集电视剧,稳步走上了电视剧生产创作之路。
电视台设有12个中心部室。
拥有电视转播车等先进的电视设备,可现场直播会议和重大政治文化活动;前后期设备全部实行数字化;各频道全部实现硬盘自动化播出。
本专业学生在此开展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制作、广告制作、宣传片和专题片制作、电视编辑和电视剧制作等。
铁道游击队影视城位于山东省南部枣庄市,东临青岛、日照、连云港三个沿海港口,西濒微山湖红荷湿地,南接徐州,北倚泰山,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贯通南北,104国道、京杭运河穿境而过,南有徐州观音机场,北有济南国际机场,是旅游和拍摄的最佳景区。
影视城占地面积500亩,预计投资1.5亿元,工程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工程为确保红色经典《铁道游击队》电视剧拍摄场景所需而建,占地50亩,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于2004年9月29日破土动工2005年元月19日竣工,依山而建的“南圩子”、“大兵营”、“枣庄东升武馆”、“大茶坊”、“鸽子楼”、“德顺兴药店”、“西门”、“三星楼”、“正泰国际洋行”、“万福楼”、“太史第”、“大东旅社”、“义和炭场”、“同乐戏院”、“落子圆”、“炮楼”、“大牌坊”等建筑物。
具有鲜明的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再现了当年老枣庄的历史风貌。
第二、三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业已完成,于2005年下半年投入建设。
主要有环山铁路、蒸汽机车及微缩的枣庄、邹坞、薛城、沙沟各站及参错古镇的官署、学堂、医院、会馆、钱庄、当铺等,城墙盘亘,老街斜巷,小桥流水,商铺林立,处处展示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宛如一幅生动的鲁南民俗风景画卷,同时建起“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一览独有的战争文化。
整个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具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影视城,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宏大的规模、完善的服务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堪称中国百家红色之旅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全国影视拍摄基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3 毕业要求学校对入学本专业学生教学安排一律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
修读年限一般为4年。
学生按教学计划修满本专业的最低总学分160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达到42学分、专业必修课56学分、专业选修课36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10学分,实践环节16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且在德、体等方面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方准予毕业。
按教学计划要求修完所有课程并获得专业要求学分,且达到枣庄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其他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4、教学计划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2010级教学计划表(一)5 毕业去向经过4的培养与磨练后,学子们就要步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
如何成功的迈好第一步非常重要。
毕业生一般有两个去向:就业和继续深造。
5.1就业情况本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可在各级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平面媒体担任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
5.2考研情况目前,全国本专业硕士点60余个,相关专业的硕士点近200个,考研前景广阔。
本专业除了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外,还可以报考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影学、戏剧戏曲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动漫等等。
因此,如果决定考研,一定要早作准备,提前确定好考研方向及学校,在平时学习中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为保证同学们考研顺利,我系组成了专业教师团队,采用导师制的方式指导同学们考研。
另外,因为本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各个学校对研究生的面试工作都非常重视,通过面试来评价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培养潜力,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充分重视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如必修课和部分限选课,打好基础,避免偏废。
第二部分枣庄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指南1、《广播电视概论》(1)课程基本内容《广播电视概论》是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入门和框架性理论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主要内容包括电视的发展及影响、特性与传播规律、技术原理和系统组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过程和经营管理、电视队伍的人才建设、广播电视媒介的受众分析等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架构广播电视的基本体系,理解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对广播电视产业的认识,熟悉广播电视的制作流程以及相关因素。
为学生形成文化产业观念的确立提供理论支撑,为后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其它课程奠定基础,为从事广播电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能准备。
本课程的目标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大致了解广播电视的主要领域、主要发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广播电视节目。
重点是要学生适应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既为一部分学生在校继续修读其他广播电视类课程奠定基础,也为另一部分学生将来的自我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入门的知识和兴趣;引导学生对自己已有的、自发生成的影视知识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
(2)课程必读书目课程教材:21世纪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广播电视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陆晔,赵民主编,《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徐志祥编著,《广播电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传播学原理》(1)课程基本内容《传播学原理》是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专业性理论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地论述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般规律,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含义、传播的结构与模式、功能、研究方法、内容媒介、受众、效果等。
课程内容既注重反映当今世界各国传播研究的最新成果,又密切联系当前中国传播事业的实际。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体系,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初步形成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解决广播电视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