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燃烧与灭火第一节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

这次备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燃烧与灭火背后的思考:本节课怎样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样一种化学观念——控制反应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我想,燃烧与灭火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更没有从微观的层面审视过变化的本质。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并能借助微粒观洞察万变之宗,从而树立“控制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变化使之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效果分析
课的开始,通过一个使用获得图片,使学生在大脑中再现对“火”已有认识,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审视火的利用。

从辩证观点看待火的利与弊、以及从人文视野体会“火”带给我们精神滋养。

由此打开学生多层次看待事物的思路,从而引发学生研究“火”的愿望,通过建立火与燃烧的关系,认识了控制燃烧这一化学变化就能掌控“火”,由此导出本节课题和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先讨论实验方案,提醒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实验的安全问题,然后实施实验,继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在分析微观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与实施实验,使学生不仅切实感受到能控制燃烧的发生与停止,还能控制反应的剧烈程度,
总结促燃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灭火的原理为切入点,先调动学生已有的关于灭火的生活经验,通过他们自己的理性分析从而认识燃烧的条件。

有利于促进学生勤于观察身边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善于思考经验做法之中的科学道理。

对乙炔在氧气充足和氧气不足两种条件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情况的分析,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燃烧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当条件不同时燃烧的结果不同。

控制条件就能使反应按照人们的需要发生、停止或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同时对燃料的燃烧来说,充分燃烧既节能又环保。

这也是整个单元乃至整个化学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

当堂达标练习
1.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2. 假如有一天夜间,我们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漏,应该()
A.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B.关闭液化气的气阀
C.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D.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3. 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4. 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泼灭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
D.桌上的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5、做实验时,实验台上起了火,你应该怎样处理?
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实验时可观察到现象为:铜片上的红磷;铜片上的白磷;水下的白磷。

(2)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具有可燃物、。

(3)如果用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试说明原因。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实际和知识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

我也尽量充分的利用探究实验、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交互式讨论等教法也使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

总的说来,实验探究课,目标通过探究达到同时得到探究问题的方法。

对教材的处理上,与生活体验相联系,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设计思路和出发点是好的,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摸式,给学生的时间加大,教师只是引领,课堂上能充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欲望,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个人能力及水平有限,使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放手的幅度不够大,有些问题处理的不够到位等。

单单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的感受还是很深的,把主动权放手给学生,给学习成绩中差的学生带来了机会、点燃了希望、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给我们提供可探究的问题。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
能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连线成网,再给学生一个张扬自己个性的空间,那么,我们的课就不缺乏亮点,不缺乏继续探究知识的兴趣。

课标分析
本节教学案例是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包括“灭火的原理”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两部分内容。

课标中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下的二级主题中要求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而本节内容中通过探究如何控制燃烧可以达成以上目标,同时对控制燃烧的探究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这也是课标中对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这一主题的学习要求。

另外,本节内容还承载着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教学任务,通过对灭火原理分析和燃烧的学习,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常见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学会通过控制燃烧保护环境,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和火场自救的基本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