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19年高考一模考试文综历史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历史答案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B.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礼制传承的影响。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
”,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礼”的传承使得文明得以延续,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两者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并未体现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儒家思想并未成为大宗;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
这表明当时A.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D.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受到冲击,商业和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表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传统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并未体现封建伦理的灌输;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传统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并未体现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温氏母训》中的观点,不是社会共识。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B.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C.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以及实业救国热潮。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97年”、“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小轮”,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社会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清政府也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成为这一时期实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官督商办企业主要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4.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
这些数据反映出B.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不同阶段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情况。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表格中列举的数据是投资数量及比重,1895年—1911年英国比重下降但投资数量并没减少,因此A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45年—1949年美国投资份额下降,因此B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95年—1911年甲午战后初期英国仍然占据第一,1911年—1927年间日本才占据第一的位置,并在1927年之后被美国超过,因此C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95年—1911年英国投资比重只占28.1%,并且在1911年之后失去了第一的位置,这表明甲午战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因此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5.以物证史,用历史事实说话。
下列史实中,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分析选项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间是1924年,不符合上述时间段,①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发生于三大改造期间,符合上述时间段,②项正确;红军临时借谷证出现于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符合上述时间段,③项错误;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符合上述时间段,④项正确。
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②④,C选项正确。
A、B、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下列说法最能直接体现这一规定的是①以北京为首都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性质。
建国之初,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首都和国歌的确定不能直接体现当时的国家性质。
故①、③项不符合题意,错误;五星红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四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故②项符合题意,正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是中共人士,宋庆龄是民主党派人士,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与副主席的构成直接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反映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参与国家管理。
故④项符合题意,正确。
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②④,B选项正确。
A、C、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7.《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 Cenuriata)的权力。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 限制权力滥用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 强调公正至上D.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
依据材料“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 Cenuriata)的权力。
”结合所学可知,权力的行使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必须由百人团集体做出,从而避免决策的失误,保证权力的合理使用而不是滥用,所以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限制权力滥用。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该法律条文并未特指对平民的判决,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还保留了一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充分”一词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保证权力的合理使用,限制权力的滥用,不是强调公正至上;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剥夺的内容是“生命、自由和国籍”,不是私有财产。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8.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
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B. 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C. 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D. 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
”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没有体现出动力方面的变革,两者的影响无法进行比较;D选项错误,“特有”强调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独特性,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很多,无法体现“特有”。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9.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经济大危机:过剩与秩序,过剩与价格,信用与保障,温饱、就业与保障。
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应最恰当的是A. 农业危机工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B. 工业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C. 民生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D. 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工业危机【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工业生产的严重过剩,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解决的是工业上生产过剩和竞争秩序的问题,因此过剩与秩序应对的是工业危机;面对农业生产的严重过剩,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以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利益,因此过剩与价格应对的是农业危机;面对金融领域的信用危机,1933年3月,国会颁布《紧急银行法》,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恢复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因此信用与保障应对的是金融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还有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保护劳动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温饱、就业与保障对应的是民生危机。
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应最恰当的是工业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因此B选项正确。
A、C、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下图为《国际联盟与山姆大叔》的漫画。
画面上,门外两个人拿刀厮杀,硝烟弥漫,两人分别标注为中国和日本;门内,国际联盟手指日本,穿着星条旗的山姆大叔在冷眼旁观。
对此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A. 美国的新政使经济危机有所缓解B. 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C. 英法两国采取“全体一致”的原则处理国际事务D. 西方大国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纵容的绥靖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绥靖政策的体现。